廣東高職院校創新評價體系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資源和能力有限的條件下,單純依靠規模擴張、需求拉動、優惠政策等外部因素已經不能實現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只有擁有核心競爭力和創新精神的院校才能實現高質量和可持續的成長。本課題試圖將視角深入高職院校內部,從內生創新的角度研究廣東高職院校的創新發展路徑,以期能夠給正處于發展困境或發展轉型中的高職院校一些幫助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新評價體系
在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院校的創新能力廣泛地被認為是形成院校競爭優勢的根本支撐,是院校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和院校發展的原動力。因此只有客觀、科學、定量、有效地評價創新能力,把握創新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才能有效地開展創新型院校的培育工作。鑒于此,本文從構建高職院校創新評價體系人手,對高職院校各方面的創新能力進行量化評價,并在此基礎上探析高職院校創新發展的實現路徑。
一、廣東高職院校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ㄒ唬V東高職院校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指標設置
依據院校創新能力的內涵,參考某些院校在創新實踐中的經驗,在院校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原則的指導下,從研究開發能力、研發要素投入能力、觀念創新能力、管理創新能力和制度創新能力五方面系統地建立院校創新能力評價的指標體系。
1、技術創新開發能力評價(A1)。是指高職院校能否在掌握現有科學技術知識的基礎上,把握人才需求,找到問題,確定選題,并組織人力物力,去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研究開發能力主要由自主創新產品率、主要產品更新周期、技術專利等指標來評價。
2、創新要素投入能力評價(A2)。是指高職院校投入研發的資源數量及潛力,包括研發經費支出、研發人員數量等。目前研發要素投入能力主要由R&D投入強度、R&D人員比例等指標來評價。
3、觀念創新能力評價(A3)。是指形成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并更有效地利用資源的新概念或新構想的活動,它是以前未有的、能充分反映并滿足人們某種物質或情感需要的意念或構想,來創造價值的活動。觀念創新表現為院校戰略觀念、院校生態觀念、用人觀念等。
4、院校管理創新能力評價(A4)。是指評價創造更高效率的資源整合范式的能力,它既可以是對全過程管理,也可以是對細節管理的評價,要進行資源整合。具體內容包括高職院校組織的職能結構、管理體制(組織體制)、機構設置、橫向協調和跨院校聯系等幾個方面的變革與創新。
5、院校制度創新能力評價(A5)。不懈進行制度創新,推進現代院校制度的建立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然選擇。院校制度包括院校產權制度、院校法人治理結構、院校人格等幾大內容。
(二)廣東高職院校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量化
廣東高職院校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院校創新能力的主要方面,但各指標的重要程度不一樣。因此,本文應用模糊理論方法初步對各指標的重要性排序,并按重要性分別分配權重,從而確定指標權重集。A1比其他四項都重要,記5分;A2不及A1重要,但比其他三項都重要,記4分;以此類推,A4記3分,A3記2分,A5記1分。于是通過矩陣求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權重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如下:
二、廣東高職院校創新能力評價
通過以上數據處理,可以計算出30所高職院校的創新能力得分。整體來看,廣東省高職院校的創新能力不高,總得分在70分以上的樣本院校僅有3家,占樣本總量的10%;大部分樣本院校的整體創新能力得分集中在40~60分之間,占樣本總量的76%。也就是說,廣東高職院校的整體創新能力只處于中等水平。并結合調查問卷中針對院校創新特征的反映情況,最終可以對各個高職院校創新能力特征描述如下:
第一類:觀念創新、管理和制度創新比較強的院校,而研究開發能力最弱,創新要素投入能力也不強。此類樣本院校有13家,占總樣本院校近一半。對院校發展情況和創新水平比較可以發現,該類中雖然有一部分大中型院校,但院校創新經費投入和研發人員投入略顯不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院校比重相對較小;相比創新投入,院校更傾向于通過觀念更新、管理和制度創新來提高院校的創新水平。
第二類:創新開發能力比較強,創新要素投入相比其他兩類較大,觀念創新、管理和制度創新也不弱。此類樣本院校有8家,約占樣本總量的27%。理論和實踐上講,該類應該是當前廣東省應當鼓勵的創新院校類型,即通過軟硬實力互動提升,不斷提高院校的創新水平。對比來看,該類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院校比重,這正是得益于院校在創新經費投入、人才投入和技術設備的大規模投入。
第三類:無論在觀念創新、管理和制度創新上,還是在研發要素投入和研究開發能力都相對較弱的院校。此類樣本院校有9家,約占樣本總量的30%。該類型中,中小創新型院校占較大比重,受財力影響,院校在創新經費投入、研發人員投入和先進設備及技術引進方面都不及前兩類,院校管理制度、觀念創新方面也不夠超前。
三、廣東高職院校由外生性到內生激勵創新發展的路徑
?。ㄒ唬﹦撔聭鹇园l展觀念,明確院校發展方向
院校創新的核心是創新意識。廣東高職院校必須以長遠眼光和創新理念,樹立戰略意識,突破觀念障礙。因此,高職院校必須突破舊習慣、舊觀念的束縛,培育發展新動力、尋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拓展發展新空間。面對這個問題,高職院校需要重點關注“互聯網+”、分享經濟、國家大數據戰略、“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戰略計劃,高職院校需要解放思想,探索新路徑和之相呼應。發揮主觀能動性,選準自己的目標、找出適合自己的切入點、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實際的發展道路。
?。ǘ﹦撔略盒0l展模式,提升院校內生效率
當前,高職院校依靠原有的追求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管理轉型成為廣東高職院校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加快推進院校發展模式轉變,改變以規模論成敗的學校辦學模式,形成以品牌和專業及創新能力為內涵的新發展模式。其次,要轉變創新發展要素投入模式。很多高職院校自身實力不足,過度依賴地方政府和上級教育部門投入,很大程度導致創新要素投入不足。因此,要積極拓展創新發展的要素投入機制,通過產學研、合作辦學、合作創新等多種模式,吸收各方面的資源參與到院校創新發展的工作中,形成創新發展合力。必須加大對各類創新行為的扶持和獎勵,將創新行為和成果同職稱評定、年度考核等相掛鉤,提升院校能在創新動力。
?。ㄈ﹦撔略盒9芾碇贫?,完善現代院校制度
要實現其粗放分散發展向集約集聚發展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就要打破傳統院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不斷提高職業院校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一是加強重點領域管理,針對學籍、教學、實習、安全、財務等重點領域,要常抓不懈,并建立管理長效機制。二是推進學校管理制度標準化。推進學校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制度化,完善院校的日常管理制度,理順和完善教學、實訓、學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財務、資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標準,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規程,形成規范、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體系。三是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強化信息化整體設計,制訂和完善數字校園建設規劃,做好管理信息系統整體設計。健全信息化運行機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成立專門機構,確定專職人員,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和技術支持服務體系。
?。ㄋ模﹦撔缕放茖I和隊伍,培育核心競爭能力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具備強大競爭能力的關鍵在于核心品牌專業和隊伍。一是創建品牌專業,高職院校要深入結合地方發展特色,緊扣市場需求,創建獨具地方特色的專業品牌,打造競爭優勢和辦學優勢。二是加大特色專業投入,對于特色品牌專業發展,要超常規投入,保證其形成核心競爭力。三是培養創新隊伍,大力引進和培育創新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特別是要在制度上營造又利于創新,又利于人才發展的制度環境。完善創新人才的激勵機制,提升各類人才的創新積極性。
?。ㄎ澹娀盒F放频慕ㄔO,提升院校品牌地位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院校的發展質量和檔次,打造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現有知名高職院??梢酝ㄟ^加強國際合作,積極“走出去”,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職業教育品牌;另外,中小院??梢砸缘胤教厣a業集群的基礎,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開放性強、競爭力強的區域性辦學品牌。突出院校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將地方需求同院校發展想融合,通過服務地方提升辦學能力,提高社會整體知名度和美譽度。培養名師和專家,鼓勵院校教師和各類專家“走出去”,成為能夠服務地方各領域的專家,進而提升院校知名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