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支教對在校師范生自身成長的積極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師資力量也在飛速的壯大。但是偏遠山區中小學的師資仍存在嚴重匱乏的現象,教學水平偏低,有的學校基本的教學都難以保障。在這種情況下,頂崗支教應運而生,支教不但可以豐富在校師范生的知識,也可以提升他們的從教能力,并為他們將來更好地從事教育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支教 在校師范生 自身成長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政府對偏遠山區學校教育的發展建設也越來越重視。師范院校作為培養師資的搖籃,為了解決偏遠山區師資匱乏的問題,開展了頂崗支教活動,鼓勵在校大學生積極參加支教實習。頂崗支教使在校師范生就成為支教點的一名普通的教師,正式地開始了他們的從教生涯,在那里,他們不但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知識,而且能夠在支教中完善自我不足。這使支教對在校師范生的自身成長,成為一項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以下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進行探討。
一、知識方面
1.學科專業知識
支教過程中,大部分的支教生所教的科目與自身專業相符,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逐漸的感覺到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還不能夠完全滿足教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支教生就會經常的查閱相關資料,向同行、老師請教,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以便于更好的教授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了實際教學中去,讓自己的學科專業知識得到了應用和鞏固。
2.文化知識
支教過程中,支教生要完成學科教學、當班主任等工作,既要與校內的同行與學生打交道,又要與校外學生家長溝通,要想解決好形形色色的具體問題,就必須要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內涵,并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在不斷的學習,自我成長中,支教生的文化知識得到了提升。
3.教學理論知識
登上講臺教授專業課是支教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支教生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將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的課堂上,如果他們感到教育理論知識不能夠滿足自己的課堂教學需要時,就會經常的查閱相關的資料,或者詢問教育經驗豐富的教9幣,來豐富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使得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得到了鞏固、提高和應用。
二、能力方面
1.教學能力
(1)課堂管理能力
沒有支教之前,在校生對課堂管理不是很了解。因為在平時的講課訓練中,他們面對的是自己的同學,雖然會緊張,但講課時通常不會遇到課堂管理方面的問題。所以,支教生在剛開始教學時會手忙腳亂,對學生的課堂紀律管理不當,上完課后感覺身心俱疲,與在校講課訓練時的感覺完全不同。支教中,他們通過經常聽課,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回憶自己上學時教師是怎樣管理課堂的等,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實驗,找出自己的管理缺陷,完善自己的管理方式,從而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課堂管理方式。所以,支教對在校生的課堂管理能力很有幫助。
?。?)語言表達能力
支教前,師范生雖說經過了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但是,在真正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會發現,當你認為你的課講得很好時,學生有可能根本聽不懂。這是因為你的表達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等,要把復雜的知識變成淺顯易懂的語言,能夠把無趣的知識變成有趣的故事,講授給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支教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在支教實習結束后,很多支教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
?。?)班主任工作能力
支教給師范生提供了成為班主任的機會,做為班主任完成的不僅僅是課堂教學,還要對班級進行管理,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及教育,成為孩子成長的導師。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后進后思想工作、突發問題的處理、家訪等工作,他們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得到了很能大的提升。
?。?)課堂應變能力
支教中,支教生要獨立承擔與正式教師相同的教學任務,要面對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情況,這也給了他們提升課堂應變能力的機會。剛授課時,他們會遇到很多情況,常常一節課下來除了處理各種各樣的課堂問題外,教學任務難以完成,這樣,每次課堂教學過后,都會總結自己以及他人的經驗教訓,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改正,以便在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可以更好更快的處理,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及時詢問有經驗的教師,通過她們的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支教生的課堂應變能力在不斷的在增強。
2.汲取知識的能力
支教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那里缺乏教師,所以有很多的支教生在到達支教點后馬上就登上了講臺,還有一大部分學生當了班主任,面對這么大的任務及挑戰,既要備課、還要進行班級管理,他們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專業知識、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班級管理方法、學會人際溝通與交往能力等等,短期內汲取知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創新能力
大多數支教地點是較為艱苦的農村,那里沒有足夠的教學設備,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所教授的教學內容,支教生們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用手中現有事物來創造出新的教學用具,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其原理及內涵,更好的學習新知識,并不斷地將所學的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創新能力會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4.自主學習能力
大多數支教生在支教實習過程中會覺得自己現有的知識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也不能完全解決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所以,為了教學的需要、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為了解決學生各種問題。支教生在教學的同時除了向老師和同行學習之外,他們會借助書籍、網絡等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不斷的充實自己,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5.人際交往能力
支教期間,支教生被分配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他們要與學生交往,在交往中逐漸熟悉彼此、逐漸適應彼此、逐漸的得到學生的認可,收獲純潔的師生情。要與同為支教的隊友交往,在交往中相互傾訴、相互鼓勵、相互幫助、一起成長,收獲友誼。要與當地教師交往,在交往中相互溝通、相互了解、相互學習。要與學生家長交往,在交往中相互交流學生的情況,讓教師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情況。要與領導交往,在交往中了解學校的情況,了解教師的情況,了解班級的情況。支教生在與這些人的交往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讓自己得到了更好的鍛煉。
6.適應環境能力
?。?)適應生活環境能力
大部分支教地點都是偏遠地區,支教生的生活環境不是很好,有的地方只有床,連放衣服的地方都沒有,甚至有的地方住的是火炕。有的支教學校周圍沒有大型超市,想要買生活用品也只能去鎮里,而且學校離鎮里很遠,去一次鎮里很麻煩。有的支教學校沒有食堂,支教生只能自己開火做飯,這對于支教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支教,大多數的支教生,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適應工作環境能力
支教過程中,很多支教學校的工作環境都很差,冬天的辦公室、教室的溫度低,教師只能穿著厚重的衣服工作,教師很容易生病。學校的教學設備經常出現不夠用,或者根本沒有此教學設備的現象。有的支教學校的教師對來支教的大學生不是很友好,工作中經常給人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支教實習結束后,大多數的支教生覺得自己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本文從正面分析了支教對在校師范生自身成長的影響。希望有更多的在校師范生參與到支教活動中來,在支教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知識,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奠定良好的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