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貧困地區支教教學策略之管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邊遠貧困地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經濟相對落后,導致教育生態惡化,師資嚴重不足。于是各地不得不以支教的辦法來解決邊遠貧困地區的師資問題。大凡支教多以一年為限,時間短,任務重,要有效果,要使教學質量在短期內有明顯的提升,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不可能的。根據邊遠貧困地區學生特點,經實踐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策略,以期為邊遠貧困地區學校的發展和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投石問路。
關鍵詞:邊遠貧困地區;支教;教學策略
中國教育近年來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新課程理念已深入人心,素質教育蒸蒸日上,然而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導致邊遠貧困地區學校發展嚴重滯后。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經濟落后,生源萎縮,使得學校投入受限,硬件建設不盡如人意。最讓人擔心的師資更是雪上加霜,能在學校堅持工作的只有本地轉正的代課教師,且年齡偏大,臨近退休,知識老化,自然不受學生喜歡。再窮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教育,于是外出打工拼命掙錢也要將孩子送入條件好的學校就讀成為人們的共識。無能力的貧困戶沒辦法只能讓孩子在本地學校就讀,致使學校生源更加萎縮,學校發展成了問題。而在外求學的學生由于年齡小,自制能力差,往往管不住自己大多一事無成,反給家庭造成過重經濟負擔,因教育返貧成為邊遠貧困地區一大常態現象。為讓農民盡快脫貧,使教育均衡發展,振興農村教育,各地都以支教的辦法來解決邊遠貧困地區的師資困境,然而大多一年的支教時間,要使教育質量明顯提升,沒有行之有效的策略談何容易。
一、邊遠貧困地區教育現狀
邊遠貧困地區村民居住環境惡劣,村落零星分散,人煙稀少。一個村組與組之間相距甚遠,大多十里左右,學生上學極為不便,山路崎嶇,一個來回得一個多小時,逢著雨雪天氣,只能在家休息,一天的時光便白白浪費。
經濟的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素質的低下。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對學生的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放養式狀態,孩子填飽肚子就行,家庭教育根本談不上。
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越來越多,自閉孤僻,不善于交流。
學校師資匱乏,長期不能得到補充更新,年輕老師多少年不見一個,學生整天面對的是白發蒼蒼的老者,死氣沉沉沒有活力。貪玩厭學便成為主流,教學質量更是沒法提。
二、邊遠貧困地區支教教學策略
1.全面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敝Ы探處熓紫鹊萌媪私饷课粚W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學生的成績怎樣?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留守兒童占比多少?對孤單多疑且自閉的學生怎樣打開心結?等等這些問題調查清楚后要有針對性地做好與學生的交流談心工作,內容方式方法力求多樣。不可輕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用愛心換取愛心,走進學生的生活,也就走進了他們的心里。沒有了心結,教學就會順利許多。
其次,教學模式的選擇尤為重要,由于師資的不足,邊遠貧困地區學校多為復式教學,一個老師帶兩個年級的課,要上出成果沒有成熟有效的復式教學模式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蘭州大學孫冬梅教授的研究成果“同動同靜復式教學模式”獲得了全國教學成果二等獎,是個很有價值的選擇,這一模式有效避免了一動一靜復式教學模式造成的聲浪干擾,將新課程理念融入到教學模式中,可以讓不同年級的學生素質得到同步提高,讓好學生與差學生互幫互學,讓高年學生與低年級學生互幫互學,從而形成學生在學習上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
2.努力轉變學困生
學困生即學習困難的學生,轉變學困生,就要給予學困生特別關注,為學困生提供優先參與機會。
?。?)課堂發言優先。多數學困生不喜歡舉手發言,其實有時也是沒有機會輪到他們發言,久而久之,對上課所學的內容毫無興趣,成為課堂學習的陪客。在課堂教學中讓學困生首先發言,優先參與,逼得他們積極思考,并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有了持續的動力支持,學習的勁頭會越來越足。
(2)課堂板演優先。學困生一般都會害怕到黑板上板演。在課堂教學中,優先選一些學困生到黑板上板演??梢允请y度不太高的例題、配套例題的練一練以及練習中的基本題。這樣讓學困生的自信心逐漸增強。
?。?)巡視指導優先。當學生獨立解題和課堂練習時,有目的地巡視,主要巡視指導學困生,從而排除學困生的學習困難。
3.學生基礎差,要強化復習在學習中的作用
上每堂課,復習舊知很重要,讓每個學生知道新知識產生的根源。通過復習舊知掌握新知,使多數學生在復習時掌握以前沒有掌握或者掌握不徹底的知識,這樣新知更容易理解且新知與舊識就融會貫通在一起了。
4.靠閱讀增強學生的理解力
課堂理解力是相當重要的,學生理解力不好,那么做題就相當吃虧,一類學生作業上有錯誤了,你給他一提示,他便能心領神會;而另一類學生則是不管你怎么講都不懂,這種學生不是理解力差,就是智力差,但這個不是最關鍵的,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
三、與當地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支教一年,要與當地的老師們一起探討新課程理念、教育教學對策,探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做到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紫衛紅.讓學困生常駐心間:針對學困生教育的點滴見解[J].學周刊,2012(8):15.
[2]沙士濤.小議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小學科學(教師),2011(1):25.
編輯 劉瑞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