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邊遠山區的學前教育現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學前教育為根本。邊遠山區的幼兒教育需要靠我們當地社會部門,教育部門和全體奮斗在邊遠山區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們的共同努力,針對邊遠山區學前教育現狀中的諸多問題,當地相關部門應加強邊遠山區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轉變學生家長陳舊的教育理念,改善邊遠山區學前教育環境,拉近城鄉學前教育的距離。
關鍵詞:邊遠山區 學前 教育
一、加強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
1.拓寬學前教育教師招聘途徑
一般來說學前教育教師招聘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幼兒師范畢業的大學生;另一種是在當地聘用些非專業的人員。我這邊邊遠山區幼兒園里邊幼兒師范畢業上基本上是沒有的,一來南屏瑤族鄉地處十萬大山深處,距離縣城太遙遠且交通不方便,年輕的大學生是不愿意來的。所以在幼兒園里的基本上都是當地的一些非專業性的當地居民,也就是家長們口中的“保姆”式教師。長期以來,我國偏遠山區的小學教育質量一直得不到保證,教師數量不足,綜合素質不高,教育理念沒有深入普及,相比于城市學前教育,差距甚大。無法保證偏遠山區教師的數量和質量。農村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后,信息交流不暢,致使很多教師都不愿意去這些地方教書。另外,因為農村偏遠山區人口非常少,適齡上學的孩子更少,就出現了目前農村偏遠山區幼兒園缺乏生源,教師編制配備不合理的現象,導致我國農村偏遠山區幼兒園教育質量長期無法提高的局面。
2.強化學前教師待遇
在我鄉大部分農村幼兒園保教費偏低,每生每月平均300元左右,最低的只有150元。除了維持幼兒園正常運轉的辦公經費外,能夠用來發放教師工資的費用較少,導致教師工資低。據統計,農村幼兒教師平均工資不到1300元,已有繳納五險一金。以現在的生活水平跟物價每月1300塊錢的工資導致沒人愿意來做這個幼師,收入低還辛苦。邊遠山區的幼師應當每月適當的加多點補助費,以獎勵的方式來來激發教師的動力。教師教育水平有限,綜合素質不高。農村偏遠山區大多地形復雜,交通不便,離城中心較遠,教師與外界環境接觸的機會不多,再加之農村偏遠山區對教育資金的投入有限,教師無法經常性地參加教育教學的培訓,對教學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及時,長期以來一直使用一套教案,教育方式僵硬。
二、轉變學生家長的學前教育理念
1.家長學前教育意識淡薄
在農村,大多數的幼兒都是留守兒童,只有爺爺奶奶帶,者對幼兒身心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老人只會解決溫飽問題,學前教育對他們來說是不重視的沒必要浪費那錢。人們對學前教育還持有陳舊的思想觀念,認為學前教育機構僅僅是為了幫助家長照顧孩子,即所謂的“保育中心”。有些家長將孩子送去學前教育機構,也只是為了能給自己減輕負擔,以便抽出時間干農活,很少有家長認識到學前教育對于幼兒智力開發的重要性。還有部分家長雖然認識到學前教育對幼兒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僅僅將眼光放在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忽視了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
2.師資力量匱乏且不穩定
目前農村地區學前教育師資隊伍不僅存在缺口大的問題,因為基本都不招聘幼兒正式教師,而且學歷層次、教學能力以及素質等各個方面都偏低,畢竟不是幼師專業的教師隊伍不穩定。原因主要在于:農村的編制落實不到位;福利待遇水平較低;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較差。這些都是導致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緩慢的重要因素。經費不足,教學資源短缺。
在農村我們這邊邊遠地區,學前教育的主要任務由學前班承擔,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學前教育機構數量嚴重不足,而且多數的幼兒都跟隨打工父母進了城,有些生活條件好些的也上縣城買房子讀書很難滿足農村兒童受學前教育的要求。
三、改善邊遠山區學前教育環境
學前教育設施條件差,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因為農村偏遠山區發展緩慢,信息閉塞,村民對教育不重視,再加上沒有過多的資金投入到教育行業,導致學前教育只是勉強地停留在保證教室、黑板和粉筆的階段,對現階段素質教育所需的硬件設備基本是空白狀態,如幼兒園的小朋友根本不知道多媒體教學的存在,容易使她們喪失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不利于教學,政府的資金投入要滿足鄉村教育的發展需求偏遠山區學前的資金投入不足,難以吸引高素質教育人才進入鄉村教師隊伍。因資源的分布不均,經濟、文化資源與教育資源集中投入在城市里,使得每年都有許多骨干教師從鄉村學校流向城市學校,所以加大政府對鄉村教育的投資是很重要的。建立有效的教育機制,改善幼兒園環境降低鄉村幼兒的生活學習費用。改善教育機制包括改善校園硬件和軟件設備條件,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加大教育資源投入。
參考文獻:
?。?)中國學前教育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楊燕。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07(4):133-1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