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山區縣域九年義務制學校初中教師組織管理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新時代,邊遠山區教育教學質量受其地域限制相對滯后,特別是九年義務制學校初中教師組織管理中存在許多問題,需要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方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邊遠山區;初中教師;組織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06-0105-02
關注邊遠山區教育,提高邊遠山區教育教學質量,幫助邊遠山區孩子學習成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基業。作為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邊遠山區九義學校教育相對落后,教師組織管理機制的科學高效,對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助力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意義?;诖耍n題組結合實際,對地處云貴高原邊緣邊遠山區的珙縣縣域內11所九義學校初中教師組織管理的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試圖剖析問題所在,提出優化組織管理機制的對策,推動邊遠山區九年義務制學校優化初中教師組織管理,激活教師的內在動力,逐步提高邊遠山區教育教學質量。
一、調查對象、方法及結果
此次調查針對縣域內所有九年義務制學校的215名專任教師,采用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形式,了解學校教師組織管理的相關情況,通過匯總和分析發現,九年義務制學校在初中教師組織管理中,需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反思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教師結構性缺編嚴重。調查反映出專任教師中具有國民教育本科及以上學歷177人,占82.3%,??茖W歷38人,占17.7%。但是,受限于地域,教職工編制的影響,絕大多數初中教師參加工作以來就在一個學校,十年甚至二十年沒有更換崗位,學校組織管理過程中,為了避免矛盾,在工作量上總是照顧每位教師盡量平衡,不管你學的什么專業,按在編在崗人頭將教學任務安排完畢即可,導致了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上數學,學數學專業的上歷史,學科結構嚴重不合理,教非所學、學非所教是常態現象,再加之藝體學科和地方課程教師嚴重缺乏,只能作為平衡工作量分配給缺工作量的相關老師。
二是教師專業發展極度受限。邊遠山區九年義務制學校初中每個年級班級數1個、2個,最多3個,教師任教的學科與所學專業不一致的高達89人,占41.4%,擔任兩個學科及以上教學的教師77人,占35.8%,擔任三個學科及以上的教師17人,占8%。如果每個年級只有一個初中班的,一個教師有的承擔五個學科的教學。這樣的現狀,教師自身所學專業的任教學科教學,還可以憑借已有基礎知識和方法去應付,自己沒有系統學習的相近專業或完全不相關的其它專業的就缺乏精力去認真關注和深入鉆研,只能是現學現教,應付了事。
三是激勵機制尚未健全,績效體現不到位,造成教師職業懈怠。2009年1月1日起,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就已實施績效工資,本來績效工資應該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然而,目前邊遠山區九年義務制學校在制定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時,要求人人簽字通過,此時,老師早已習慣的“吃大鍋飯”派上用場,認為績效工資也是自己的工資,理所應當屬于個人,除班主任津貼部分按政策以總額的15%規定扣減外,剩下的部分被“平均”了,績效工資根本沒有發揮績效的作用。導致多數教師認為教學不再需要發揮自己才能,人盡其用,而是應付枯燥無味的謀生手段。對于參與校內、學區學科教研活動,“國培計劃”等相關的各種培訓學習是占用教師的休息時間,教師的業余生活中,讀書、反思和寫作已離自己越來越遠,做生意、休閑娛樂成為必修課。
二、與時俱進,適應新常態,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走進新時代,黨和政府將教育和教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針對中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需要提高,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師城鄉結構、學科結構分布不盡合理,準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機制還不夠完善,管理體制機制亟須理順等問題提出了黨和政府層面相應的舉措,在國家制度層面為解決目前邊遠山區九年義務制學校初中教師組織管理中的突出問題提供了政策支撐。但作為區域內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還需要與時俱進,積極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常態,努力為提高邊遠山區教育教學質量做出積極努力。
第一,邊遠山區縣域教育主管部門,需要按照“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科學高效,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要求,按照各級出臺的相關實施意見的規定,結合邊遠山區縣域內九年義務制學校獨具的特點,及時出臺地方《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細則》,定向發力,具體細化針對性的政策舉措,特別關注教師專業發展,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優化隊伍結構,培養、補充、激活、調配相應急需的緊缺專業教師。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九年義務制學校教師的“縣管校聘”,在核定的崗位總量內,將教職工崗位設置到校并統籌管理教師,讓教師有序流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切實細化縣域內教師的考核評價、崗位競聘、交流輪崗等指導性標準,為學校考評提供參考依據。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出臺學校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的指導性意見,真正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逐步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
第二,地處邊遠山區的九年義務制學校,在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大潮面,需要主動作為,積極配合,為所在區域內學校教師組織管理建議獻策。認真組織學習,宣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1]、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2]等與教師密切相關的政策,引導教師逐步改變過去的習慣性思維,緊跟時代步伐,主動與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接軌。學校管理團隊應該認真分析學校面臨的現狀,對全面落實教師“縣管校聘”、教師績效工資、教師專業化發展等相關問題深入研究,在民主決策、尊重教師意愿的基礎上,合理配置現有教師資源,最大限度地為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流動提供方便。如初中和小學教師任教學科統籌兼顧,特別是藝體和地方課程,減少教師任教學科數量,注重教師專業發展。
第三,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需要時刻牢記教書育人的使命,把立德樹人作為自己根本的首要任務,是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積極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確立自己專業發展方向,不拘泥于現狀,積極爭取在現有條件下,創造有利于自己專業發展的環境。與時俱進,認真學習和鉆研教育理論,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自覺調整和改變自身落后的、過時的、不適應當前教育教學需求的各種思想觀念和教育理念。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教學研究活動,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敢于嘗試轉變,不斷實踐和反思,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經。充分利用手機、電腦、博客、微信等把自己獲取的理念、感想、靈感、他人的智言慧語等及時記錄下來利用業余時間去整理、總結、反思、提煉,慢慢形成自己的教研成果。
教師素養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只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才能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號角已吹響,教育教學質量相對落后的邊遠山區縣域內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更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關注初中教師組織管理問題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為提高邊遠山區教育教學質量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8(5).
[2]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N].四川日報,201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