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山區基層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森林火災是3大自然災害之首,對森林資源安全、林區社會穩定和生態環境建設都有重大影響,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對保護森林資源、促進林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至關重要。本文簡要分析了山區基層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森林防火:基層;問題
一、森林防火工作的必要性
森林防火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和構建林區和諧社會的需要,是保護森林資源安全,促進林業發展的需求。森林是發展林業的基礎,森林是人類及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森林在維護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火災會使森林的這些功能減弱,甚至消失,給林區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困難,還會直接威脅林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然而,森林火災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能在短時間內燒毀大片森林,嚴重影響我國林業的發展。因此,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廣泛開展植樹造林的同時,加強森林防火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二、基層森林防火存在的主要問題
1.森林火情難以及時發現。林區地形復雜使森林火情發生很難有預見性。我國森林資源較少,且森林資源多生長在山區,地形復雜,山巒疊嶂,溝壑縱橫,地形起伏變化,一旦發生火情,不容易被及時發現。
2.林內可燃物日益增多,防火難度日益增大。隨著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林業投入不斷增大,森林覆蓋率逐年增加,資源總量激劇增長,林業工作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而與之俱來的林下植被日益增多,火險等級不斷提高,防火難度日漸增大。
3.人員組織難。由于林區人少分散,多數勞力外出務工,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撲火人員很難在短時間組織到位,往往會延誤撲火時機,導致火勢蔓延。
4.森林防火基礎設施滯后。一些山區的消防通道建設不到位;覆蓋山區的通信設備設施不健全,存住死角,撲火很難遙相呼應,動態指揮,形成合力;制高點瞭望臺建設少;林下附著物太多,存在嚴重森林火災隱患。生物防火林帶和防火阻隔帶建設嚴重滯后,甚至原有的防火林帶和防火阻隔帶也由于撫育措施沒跟上,雜草叢生,防火隔離帶砍伐未能全面落實,不僅失去防火功能,有的甚至變成引火載體。山區基層森林防火機具嚴重缺乏,撲火裝備落后,起不到高效、科學撲救森林火災。
5.森林防火撲救隊伍建設落后。由于森林防火方面經費的嚴重不足,專業撲火人員少,撲火工具落后,人部分地區專業以及非專業的森林防火撲救隊伍,很難開展現代化、規范化的培訓,整體素質普遍偏低,特別是基層一線村一級撲火人員,沒有經過專門撲火訓練,缺少撲火經驗,一旦發生火災,往往蠻干、盲干,很容易釀成事故。
6.火源管理控制難。群眾燒田邊地坎的落后耕作習慣、燒香燃燭放鞭炮的陳舊祭祖方式一時難以改變,增加了火災隱患,野外火源管理難度加大。
三、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對策
1.強化宣傳,切實提高全民防火意識。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它關系到全社會的千家萬戶,涉及到每一個人,只有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火意識,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要把宣傳教育作為森林防火工作的首要任務和第一道工序來抓,在提高各級干部思想認識利廣大群眾防火意識上下功夫。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防火宣傳教育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把森林防火法律法規和森林防火知識宣傳到村組及農戶。要充分利用各類中小學校,把森林防火教育工作融入學生課堂,形成學校教育學生,學生告知家長,家長教育孩子的良性循環。新聞媒體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一些典型火案進行公開曝光,以發揮警示作用??傊?,森林防火官傳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才有成效的工作,需要不斷加強,而且要舍得投入,才能提高人們的森林防火意識,形成濃厚的森林防火氛圍,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
2.認真落實火責任,堅持依法治火。要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做到各負其責、各司其職,把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各責任單位要將森林防火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建立詳實而可操作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精干高效、信息通暢、反應快捷、保障有力的森林防火指揮體系,要做到黨政一把手必須負總責,分管領導必須具體抓、具體工作人員必須親自抓。要層層簽訂責任狀,對本轄區的森林防火工作落實到人、落實到山頭地塊,領導及工作人員實行劃片包干,明確各自的任務與責任。各級森林公安機關要依法及時查處森林火災案件,依法嚴厲打擊各種涉火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對因失職、瀆職引發森林火災或貽誤撲火時機、防火責任不落實、組織撲火不得力造成重大損失的,要依法依紀追究當地黨政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3.強化火源管理,建立完善野外火源管理機制。要采取有力措施,嚴格控制野外火源,從消除隱患的角度抓好源頭管理。要制定鄉規民約,把防控工作做實做細。應研究采取綜合手段,對野外生產性用火探索建立新的火源管理機制,做到有堵有疏。對農村大量的農事生產性用火的管理,要嚴格執行用火審批制度,并組織專人盯防監控,堅決禁止造林毀山、燒田坎和草木灰等一切農事用火。進入高火險天氣,要適時發布禁火令,停止一切生產性野外用火。在各農事、林事用火高峰期間,抓住森林火險等級較低的時段,可專門派人主動組織群眾有計劃、有防范措施地在林緣田埂邊燒除雜草等易燃物,從根本上解決部分群眾亂點亂燒引發森林火災的問題,以達到既把火源管理好,又能促進農民生產發展的目的,要組織力量,加強巡山護林,加大野外違章用火力度。要組織力量開展森林火災隱患大排查,隱患排查要做到縱到底,橫到邊,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確保漏洞得到及時堵塞,隱患得到及時消除。
4.增強防火基礎設施投入。按照森林防火經費政府投入為主,受益者合理承擔的原則,各級政府將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經費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依據有關規定,落實國家下達的年度投資計劃中所需地方配套的資金。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建設的投入,要重視對科技防火的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應用高新技術,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水平。修筑地面道路防火工程,有計劃地逐年修筑防火公路。做好防火林帶和阻隔帶建設。生物防火林帶、防火路建設是森林防火的一項長效阻隔工程,應該不斷探索完善。對原有的防火林帶和防火阻隔帶,避免雜草叢生,使其失去防火功能。
5.強化撲火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加強撲火隊伍建設既要加強專業撲火隊伍建設,也要抓好半專業撲火隊伍和兼職撲火隊伍的組建管理工作。林火的撲救必須要以森林消防專業隊為主,所有一線撲火隊伍必須進行崗前培訓,掌握安全撲火知識和避險技能,增強應對突發情況的自救能力。半專業撲火隊伍和兼職撲火隊伍以各鄉(鎮)的骨干民兵或機關、廠礦、企業的職工為基礎組隊,進行必要的撲火知識和業務培訓,配備撲火機具和通信工具,強化防火訓練,提高實戰水平。
6.建立聯防體系。村與村之間、鄉鎮與鄉鎮之間應建立聯防機制。如互不支援,各自為政,依靠一戶一村力量抓防火,勢必勢單力薄,貽誤防火工作。要充分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援助”的精神,建立和完善聯防機制,實行不定期情況通報,并嚴格按照森林防火規定,“誰燒山,誰賠償”、“誰所有,誰支付”,適當支付聯防單位及人員撲火費用。
四、結語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項以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為主的公益事業,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笆⑹琅d林,防火為先”充分說明了加強森林防火,保護森林資源,加快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因此,必須進一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為建設秀美山川,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用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樂,山區森林防火技術要點、安徽林業,1996:1-17
[2]李欣、劉玉玲,森林防火警鐘長鳴、林業勞動安全,2009:32-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