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析林業改革新形勢下的森林防火工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化,我國綠化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林地面積在不斷上升,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但是,森林火災的發生對造林工作造成了極大阻礙。在這樣的形勢下,森林火災的預防就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森林防火;新形勢;林業改革;問題;對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但是“先破壞、后治理”的傳統理念,導致自然生態環境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犧牲品。自然環境的惡化,為人們敲響了警鐘,國家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逐步推行退耕還林、營林造林工作,我國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但森林火災的威脅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探討林業改革新形勢下的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林業改革新形勢下森林防火現狀以及發生特點
  1.火災現狀。近幾十年我國營林造林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以重慶巫溪地區營林造林工作為例,20世紀70年代飛播造林70萬畝;80年代建設速豐林基地80萬畝。截止2018年底,累計營林造林326.28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58.655萬畝、封山育林92萬畝、補植補造24.53萬畝、森林撫育51.1萬畝。但是森林防火工作任務也更加嚴峻,據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統計,2018年,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2478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災1579起、較大森林火災894起、重大森林火災3起、特大森林火災2起),受害森林面積16309公頃,因災造成人員傷亡39人(其中死亡23人)。2019年3月30日18時,四川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著火點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馂牟粌H僅破壞了大量森林資源,還導致30名消防戰士遇難。由此可見,我國森林防火工作形勢依舊非常嚴峻。
  2.發生特點。以重慶地區為例,重慶市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在1000mm-1400mm之間,降水多集中在7月份左右,氣候資源豐富,但是氣象災難較為頻繁,整體呈現出夏旱伏旱的現象。每逢夏季,進山避暑人員逐漸增多,故每年8月份左右極其容易發生火災。重慶西部、中部、西南部是森林火災頻發的區域,大部分地區林地、農地交錯,受農民傳統習俗的影響,如焚香祭祖、焚燒秸稈等,火災隱患較大,且這些傳統習俗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隨著林場改革的逐步深化,森林旅游業逐步發展,林區人員逐步增多,夏季極其容易出現嚴重的森林火災。重慶市針葉林分布較為廣泛,主要以杉木、柏木、馬尾松為主,而馬尾松中富含揮發性油脂,一旦遇上火源,極其容易燃燒,尤其是針葉林分布密度較大,如若著火,容易形成地下火、樹冠火,構成立體性燃燒,難以撲滅。
  二、新形勢下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林業改革不斷深化,森林資源大幅度增長,同時隨著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林業對外經濟持續增長,一方面為林業產業發展帶來了一個重要的發展契機;而另一方面,卻對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森林防火形勢越發嚴峻。近年來,極端天氣發生幾率上升,我國綠化面積也在逐步增加,林區內的可燃物不斷增長。如重慶市,部分重點林區的可燃物已經達到60t/公頃,遠超出國際公認的30t/公頃標準。并且,部分區域的人工林面積較大,林地抗火性較差,一旦起火,一發不可收拾。同時,林業生態經濟的發展,林地中人員數量不斷增多。另外,自林權制度改革后,林地經營用火呈現越來越分散的趨勢,因社會轉型、社會意識形態發展導致的惡意縱火時間也在不斷增多。
  2.人民群眾防火意識淡薄。近年來,我國森林防火工作逐步發展,防控力度逐步加大,各級森林防火部門積極開展防火宣教工作。但是部分地區的宣教工作仍舊成效不顯,重慶地處西南山區,部分區域人民群眾生活方式較為傳統,森林防火意識非常淡薄,故近年來因農事導致的火災時有發生。另外,城鄉二元化經濟結構,導致農村勞動力逐漸流失,農村多為老人、留守兒童,這些人員認知能力較差,因為疏忽而導致的森林火災也較多。
  3.森林防火基礎設備欠缺。首先,森林防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較低,針對森林防火的消防隊伍人數嚴重不足,大部分林區都沒有建設專業的森林消防隊伍,而已經建成的專業隊伍也存在管理體制規范、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問題。從整體上來看,森林防火隊伍的人員年齡結構普遍偏大;其次,森林防火隊伍的裝備不完善、防火機具數量不足的問題也較為嚴重;最后,森林防火道路組合系統建設欠缺,我國森林路網密度嚴重滯后于發達國家,部分區域的路況極差,橋涵損壞非常嚴重。
  4.森林防火體制亟待理順。目前,自上而下正在進行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將原來由林業部門承擔的森林防火職能,連人帶編劃歸新成立的應急管理局。實際上,應急管理局只承接了撲火職責,森林防火職能繼續留在了林業局。為有效應對突發狀況,改革進程亟待加快,防火與撲火之間的銜接機制亟待理順。
  三、新形勢下森林防火工作對策
  1.加強宣教力度。在新形勢下,為從根源上管制火源,就亟需加強宣教力度,全國各個地區應該積極開展森林防火宣教活動,積極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等渠道,構建志愿者隊伍,在社會上營造出良好的“防火”輿論氛圍。同時也要加大惡意縱火打擊力度,這樣才能將人為隱患扼殺在搖籃中。
  2.健全監測體系。森林火災預警是森林防火工作的先行主導,火災監測也是提早發現火災的關鍵措施。各級防火辦要積極和氣象部門合作,構建高效的溝通交流機制,實現對森林火災的有效監控。同時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技術,來構建起以制度+技術的森林火災監控體系。
  3.完善裝備建設。森林防火隊伍一線防火戰斗力量,各級防火單位,亟需根據《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設標準》中的內容,提高森林防火隊伍人員綜合素質,完善滅火機具、防火車輛、機械化裝備的建設,切實提高一線防火隊伍戰斗能力。
  4.加快體制改革進程。隨著機構改革推進和深入,森林防火體制得到變革和重組,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而又有機聯系的體系——森林火災撲火體系和森林防火體系。應當說,作為原來兩項職能一肩挑的林業局現在肩上擔子應當得到減輕。實際上,在這次改革中,隸屬應急管理局的森林火災撲火力量得到進一步整合和加強,專業性更強。但林業局隨著職能和人員轉隸,可作“兼職”(以前是戰時撲火平時防火)的防火力量相對削弱,肩上的防火擔子更重,責任更大。森林火災重在防控,為此,筆者認為,一是加快推進機構改革,盡快完成森林防火體制的重組;二是切實落實林業局森林防火指導責任和各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屬地管理責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嚴格執行森林防火制度,通過宣傳發動、嚴格火源管控等手段,將森林火災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林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務必要加強森林防火工作來應對當前嚴峻的防火形勢。筆者在文中僅對當前林業防火工作進行了粗淺的探討,其中更深入的、復雜的問題還需要廣大從業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劉立鑫. 新形勢下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措施[J]. 農業與技術, 2017(01):59+70.
  [2]楊增輝.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森林防火預防工作[J]. 農業與技術, 2017(22):1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0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