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貧困地區;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 G5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35—01
教師專業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專業化應該是新型教師的首要標準,也是“立身之本”,但在西部深度貧困地區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程度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通過對深度貧困地區隴南市武都區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問題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對策建議,為推動貧困地區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一、深度貧困地區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
1. 農村學校教師專業化基礎薄弱。受農村教師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知識結構、學歷層次、職稱結構、教學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約,貧困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專業化基礎十分薄弱,專業化水平較低。而且,從教師結構上來看,邊遠農村地區學校教師主要由公辦教師、特崗教師、臨聘教師、民辦教師、支教教師構成,成分比較復雜。
2. 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認識不高。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嚴格的專業訓練和自身不斷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水平等專業品質不斷提高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則指的是教師自身個體的內在的專業化提高。研究中發現,受多重因素影響,農村學校大部分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及相關知識了解甚少,認為教師其實只是一種職業,還沒有認識到教師的專業性質。這說明貧困農村地區教師對專業化發展認識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
3. 教師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比較欠缺。通過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大部分教師普遍認為傳授知識仍是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他們最大的目標,教學只是教與學的單純疊加,重結果而忽視過程,重課程利用而忽視課程開發。這首先說明一些農村教師教師觀和教育觀仍然十分滯后,這是阻礙農村地區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瓶頸。同時,很少閱讀教育報刊、書籍;其次是教育培訓機會少,知識結構往往停留在以往的職前教育階段;不知道如何利用現有網絡信息技術,查閱所需專業知識。
4.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活動嚴重不足。調查的180名教師中,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經常主動進行反思的教師占37.8%,偶爾對教學工作進行反思的教師占44.1%,有18.1%的教師幾乎從不對自身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這說明農村地區教師的反思意識相對淡漠,反思能力較為薄弱,對通過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水平提高認識不足,對教學活動中自我調控和自我監控能力不足等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
5. 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理想制約因素多。 教師專業發展理想反映了教師對今后自我發展的一種預期。調查中了解到,有80%以上的教師有專業理想,且97.7%的人表示有信心、有決心實現自身發展目標,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為自己制訂好了個人發展計劃,并決定用實際行動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但有很多教師也表示有關教育政策、評價機制、教學壓力和教學環境仍然不同程度地妨礙著他們實現自身專業發展理想。
二、對策與建議
1. 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在深度貧困地區,教師工作環境艱苦、教學設施簡陋、信息閉塞等問題和現象往往導致教師專業發展意識淡薄,視野狹隘。在財力、人力、培訓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為邊遠農村教師提供有利于專業發展的便利條件,這樣則有利于穩定西部農村地區的教師隊伍,鼓勵更多教師愿意、樂意、長期地從事邊遠地區的教育事業,更好地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2. 改變學校評價方式,建立多元化教師評價機制。調查了解到大部分教師認為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主要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參照對象,這種單一的評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培育,嚴重地阻礙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學校必須改變評價方式,建立一種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把教師的教學成績、業務水平、創新意識、科研能力和教育能力等結合起來綜合評價,獎懲得當,才能更好地鼓勵、幫助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全面發展。
3. 加強農村地區學校教師資源中心的建設,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學習的機會和提高的平臺。從書籍報刊資料文獻到計算機網絡資源,構建以教師學習和資源中心服務為主的“天網、地網、人網”工程體系,以信息化帶動教師學習現代化,讓遠程教育經驗理論與學校教育實際情況相結合,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平臺。
4. 培育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具備一定的教育反思素養有助于教師對自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行為問題進行自我調控和自我監控,對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增強自信心,消除教師職業的倦怠感,從而形成教師的教學能力的可持續發展都有十分顯著的作用??梢酝ㄟ^利用行政手段或舉辦一些激勵性競賽、比賽等活動培育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促進貧困地區農村教師實現專業化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