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油氣進口量持續增長下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三點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些年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能源安全問題需要得到重視。本文基于這一現狀,從能源合作關系、能源結構轉型和能源效率三個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能源安全 能源合作關系 能源結構轉型 能源效率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增長31.9%,超過9040萬噸,對外依存度也達到新高。冬季是我國的供暖高峰,隨著近兩年“煤改氣”工程的大力推行,天然氣需求量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冬季驟升的天然氣剛性需求不僅對能源市場造成了價格波動,甚至還一度引發“氣荒”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以及削減煤炭能源使用等因素作用,LNG進口量將進一步增加,2019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由此可見,不論在當下,還是在未來,居高不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為我國的能源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引人深思。
  能源安全概念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主要為了防止石油供應中斷,確保石油供應安全。歷經近50年的演進,能源安全概念已經在廣度和深度上均有所拓展且表現出一些新特征:在能源種類上,能源安全已經從對石油的供給連續、價格可承受性發展成為包含化石能源和電力在內的能源系統安全。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并不主要是供給總量與需求總量的矛盾,而是由清潔能源需求剛性上升而供給嚴重不足所引發的結構性矛盾,這是我國能源安全問題中的主要矛盾。因此,要改善當下中國的能源安全形勢,不僅要著眼于油氣供給的穩定性,還要放眼未來,積極實施能源結構調整并加大相關技術投入以提高能源效率。在我國油氣進口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建議。
  首先,為了保證現階段油氣供給的穩定性,我國應與主要的能源合作伙伴建立長期穩定且深入的能源合作關系。近5年來,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行動,不斷加強同有關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能源的政策溝通,去年十月,與土耳其等17個國家共同發布了聯合宣言,并將在2019年正式成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這些地區和國家顯著的油氣資源稟賦優勢,是保障我國現階段能源供給穩定性的重要基礎。我國在國際能源合作過程中,應該注重完善現有的能源合作體系,進一步改善能源投資環境,讓“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國際合作機遇平穩落地。具體地,應該更進一步完善能源合作協議的法律約束力,合作應遵循現有國際準則和標準、各自的國際責任和項目受益國的法律,同時要考慮受益國的政策和國別情況,為合作雙方的利益上一道保險,也為我國油氣資源的進口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此外,在能源貿易與投資上,來自方方面面的風險和挑戰已經逐步顯現,例如法律風險、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等等,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我國應逐步與沿線國家商議出更為透明、多元且靈活的管理方式去應對這些風險和困難,緩解企業所面臨的能源投資困境。切實圍繞“互利共贏”的思路,激發各方合作的積極性,為我國能源供給的穩定性提供長久穩固的保障。
  其次,我國應有意識地加快能源結構轉型,積極應對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趨勢,加快對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的開發,擴寬我國能源供給的渠道選擇。隨著非常規油氣開采技術的重大突破,油氣資源的供應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可再生能源成本出現大幅下降并將在2020年前后實現與常規化石能源平價上網,全球能源供需結構正在走向清潔化和低碳化。當下是發展非常規油氣資源以及新能源的重要契機,我們應該抓準機遇發展清潔能源、積極實施能源結構調整,這不僅可以拓寬當下能源消費渠道、優化能源供給彈性,而且能夠應對能源安全問題中日益增強的環境約束問題。中國多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自然稟賦特點決定了目前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近年來,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正在越來越多地向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偏移,成熟的常規天然氣產量和前景不明的頁巖氣是決定中國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狀況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我們一方面需要跟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采力度、提升清潔能源的儲存和輸送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緊抓能源市場化改革,盡早實現能源價格由國內市場供需決定的目標。
  最后,我國應進一步重視從技術層面提高能源效率,從長遠角度提升我國的能源安全。我國的能源消耗水平位列世界第一,但能源利用水平還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在城鎮化、多元產業化迅速發展階段,我國一時還難以改變能源繼續增長的情況,因此能源效率提升將會是優化我國能源使用現狀的重要途徑,這也將成為我國在發展綠色經濟進程中保障能源安全不可或缺的一步。能源效率的提升有賴于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能源價格的調整以及能源產業相關技術的進步,有學者研究指出,技術進步對我國能源效率的改善是最顯著的,技術進步帶來的改善不僅在于科技創新,還包括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相關制度的優化。由于我國東西部產業結構和發展程度存在差距,西部的技術水平相應落后于東部地區,而北方地區由于冬季需要取暖,煤炭消費占比遠大于南方地區,這就造成了能源效率“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局面。要局部改善能源效率問題,需要積極引進和革新技術,加強區域間的交流和合作,以技術進步為主要動力提高各部門生產率,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提升能源效率需要長期投入,技術進步在短期內帶來的收益并不明顯,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對技術進步的相關激勵政策,從長遠角度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
  總的來講,中國在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中,需要更加重視制定長期有效的能源合同,重視國內非常規油氣資源和清潔能源的基礎設施建設并緊抓市場化改革,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能源消費結構轉型,以技術進步推動能效提升,實現國際能源合作與國內能源發展并駕齊驅,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19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