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英語學習的誤區與學習方法的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前學生依靠傳統的英語學習方法,仍然不能獲得理想的英語表達能力。英語學習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技能記憶,而是英語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啞巴英語 英語思維
  學習英語是為了能夠正常交流的這一前提結論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可是為什么英語普及教育了這么多年,英語學習依然是很多人的問題學科,或者無法學以致用?更簡單的來說,為什么沒有形成英語思維呢?
  大部分英語教學以及英語學習是通過背誦它的中文解釋學會的。假設一下我們在試圖說英文時候的一個大腦反應過程:首先想到表達這句話意思的所有詞組并找到對應單詞,然后要進行句子組織,想一下語法,用到的時態,是現在時還是過去時還是完成時,句式是簡單句還是從句還是并列句,單復數問題,等等,將所有這個內容在大腦進行信息柔和之后,轉化到嘴巴中進行輸出??此七@樣的一個過程是在大腦中完成的,但是這樣的一個思考回路就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的表達和交流。幾秒鐘的延遲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思考和判斷。語言交流重要的是思考的交流。于是很多學生會想到說,口語過程中不要想語法了,直接的單詞脫口而出,更成為中式英語的范例,沒有了英語習慣性表達的問題。不是學生不熟悉語法知識,而是來不及在大腦進行轉化并進行輸出。
  大量的實驗告訴我們,語法知識的多少和交流的流利程度甚至正確度是沒有絲毫關系的。語法書倒背如,還是不能交流,還是出語法錯。原因很簡單,從說話的思維機制上講,人在說話時,大腦是禁止思考語法規則的。一旦想規則,人就不能說話了。想一下我們中文都說得這么流利,能去想語法規則嗎?主語用這個,謂語用那個,狀語放在這里。如果這樣表達的話,中文都無法順利表達。英語是同樣的道理。所以語法知識不但不幫助形成英語思維,反而在影響我們的大腦思維。所以我們已經發現,“翻譯”和“語法”不但不幫助提高交流能力,反而阻礙英文思維。我們十幾年來,不管是上課還是自學,用的方法叫做“語法一翻譯法”,英文叫TRANSLATION- GRAMMAR METHOD。這種方法是英國人幾百年前用來學習希臘語和拉丁語時建立的系統的外語學習方法,通過研究目標語言的語法結構,和單詞在自己語言中的翻譯去學習這種語言。比如大家當時學這句時:THIS IS A CAT。這是一(只)貓。要分析主語、謂語、數量、賓語、代詞、系動詞、不定冠詞、名詞等等。全世界都曾普遍使用這種方法學外語,結果都類似:可掌握一定外語知識,都不會交流,長時間不用的話就會忘掉所學的知識。所以“語法一翻譯法”是明顯很有問題的,很多國家早已放棄。
  一直以來,人們的普遍觀察和實驗認為小孩學語言的能力遠超過成年人。比如成年人和小孩一起到國外,盡管這些成年人以前有過多年外語學習基礎,但到了新語言環境還是很吃力,口音也改不掉。但是家里的小孩子很快(一年)就流利掌握了新語言,并且口音純正,甚至成為了家長們出門的翻譯。父母如果會講多種語言,家里的小孩子往往幾歲之內幾個語言都能流利交流。關于小孩子為什么能如此迅速掌握外語,國外多年來有大量的研究,代表人物是于1967年提出“關鍵期假設”的Lenneberg博士。在此之后關于是否存在語言關鍵期的爭論不斷,反對方也通過大量實驗和觀察,甚至得出成年人在學習外語能力上還超過兒童的結論。由于實驗前提,實驗條件,流程設計,實驗對象的局限性很強,課題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得出的結論往往不能全面說明問題,所以大家各持己見,很難說服對方。但筆者發現,反對方的實驗,主要集中在學習者在類似學校的限定的“學習”環境中。而系統地學習外語,成年人理所當然占優勢。其實這與成年人的“學習、理解力和記憶力”比兒童占優勢的特點相符,實驗結果當然大部分認為沒有關鍵期。而普遍對“關鍵期存在”觀察往往是在自然的語言環境中,發現兒童有明顯優勢。另外,不管是正方還是反方,對成年人幾乎無法使口音純正這一事實都是認同的。關于口音的問題,正方也往往試圖在腦神經或聽力器官方面尋找原因,一時還難找到過硬的證據。而反方多試圖在口腔肌肉控制能力上找證據。爭論一直延續到了1997年,正方意外地突然得到了來自腦神經學實驗證據的支持。1997年,英國《自然》雜志和美國《紐約時報》同時刊登了一篇名為“當成年人增加一個語言時,同一個大腦但兩個系統”的文章。文中報道了美國SKM癌癥研究中心的功能核磁共振實驗室對英語和其他各國語(有中文)的雙語人士進行大腦掃描。在對從在小時后就學會了外語還是從成人后開始學習外語對他們大腦的不同影響的實驗中發現,發現在小時候就學會雙語的人,兩個語種語言區在大腦中是位于同一個區域,幾乎重疊的;而在成年(十一二歲)以后才學會外語的人,兩個語言區在大腦中是分開的,可明顯分辨兩個不同的語言區,而在使用其中一個語言時,該種語種語言區是活躍的,而另一個語種語言區是關閉的,反之亦然。這一報道在語言研究領域產生了不小的轟動。
  這一發現對語言學習的意義是什么呢?筆者總結為以下幾點:1.一直以來,人們對不同年齡掌握語言作用在生理上的區別一直有懷疑和爭論,而今通過“fMRI功能核磁共振”這一新技術,證實了以往對“不同年齡段語言形成機制不同”這一猜測的真實性,也就是確實存在生理上的關鍵期。2.為外語思維的存在提供了證據。形不成這個新的“外語語言區”就無法用外語思維,只能在自己的記憶中“調取”外語知識,(成年人啞巴英語的本質)。3.不同國家的語言,形成的機理和在大腦中存在的位置是一樣的。4.盡管存在關鍵期,但語言能力實現的最終結果,成年人跟兒童應該是近似的,但實現過程應該就是造成效率差別的主要原因。分析和改進實現過程,也就是語言區形成的過程。
  通過諸多語言學實驗分析,可以看出語言學習是有內在生理邏輯的。如果掌握好英語學習的方法,并可以行之有效,需要從語言思維角度入手,鍛煉英語思維能力,從而提升英語學習水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636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