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福建省服裝品牌國際競爭力提升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福建服裝品牌在國內影響力較大,但由于生產模式落后、產品創新性不強、供應鏈不夠協調、國際物流成本高等問題,現有服裝品牌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并不高。因此,應建立極速響應的供應鏈,強化品牌思維,提升產品創新性,建立靈活的采購生產方式,構建供應鏈信息共享平臺,提高配送效率,快速響應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關鍵詞:福建省;服裝品牌;供應鏈;國際競爭力
  1 福建省服裝品牌國際競爭力概述
  福建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服裝業發展較為迅速,并于20世紀80年代成為國內服裝業制造生產大省。近年來,福建省紡織服裝行業大力增加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產業投資,調整行業結構,形成了一批全國性、區域性的專業市場,并且形成了諸多的區域產品品牌[1]。作為全國知名的服裝生產制造及加工銷售基地,福建石獅被譽為“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當前,在中國十大男裝品牌中,福建省的品牌獨占其七,可見福建男裝品牌在國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較高。雖然福建省的服裝業發展較好,出口品牌較多,但是同國際同類品牌相比,國際競爭力不高。以安踏為例,安踏作為福建省知名運動品牌,在國內服裝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是在國外的安踏廠區和專賣店數量少,品牌代言人缺乏國際性,與阿迪、耐克等知名運動品牌相比,國外消費市場尚未有效打開。
  2 福建省服裝品牌國際競爭力薄弱的成因
  2.1 缺乏品牌意識,產品創新性較差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創新是一家企業想要存活所必須具備的要素,自主研發是品牌服裝的核心要素。[2]當前,福建省的服裝業缺乏足夠的品牌意識,大部分服裝企業為中小企業、小型加工坊等生產單位也較為常見,往往這些生產主體的領導者受教育程度不高,難以意識到打造服裝品牌的重要性,缺少優秀的設計師及產品研發團隊,支持品牌創新的經費投入不足,缺少先進的儀器設備和設計經驗,在技術上難以創新,對于服裝款式模仿居多,自主創新較少,對于服裝品牌開拓國際市場缺乏必要的戰略思考及“走出去”的有利舉措,所以福建省的服裝品牌在國際上缺乏知名度,在日益競爭的國際市場上無法開拓局面。
  2.2 生產模式落后,供應鏈不夠協調
  福建省歷來都是服裝生產大省,但與巨大產量相對應的是落后的生產模式。福建省以粗放式生產為主的服裝生產模式持續時間較長,傳統的中小服裝企業生產技術水平有限,貼牌生產居多,知名品牌服裝生產尚未建立快速響應的供應鏈協調機制,產品不能實現按最終消費者需求小批量、定制化的生產,大規模大批量的生產模式難以適應現代消費者多變的需求,而不少國際知名品牌已經實行精益生產,通過極速響應的供應鏈,實現消費者個性化的定制需求。對于福建省的服裝品牌來說,找到適合自己的生產模式是當下最重要的任務,但這也意味著比起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福建省服裝品牌國際化程度較低。
  2.3 物流設施不夠完備,國際物流成本較高
  配送是供應鏈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實施好壞對消費者滿意度和品牌美譽度影響重大。福建省的服裝品牌雖然在國內較為知名,但國際貿易設計環節諸多,國際物流和國際配送環節需要服裝企業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成本。當前福建省服裝業物流配送環節薄弱,知名服裝品牌在國內大多數城市中的配送服務中心分布較少,輻射范圍不夠寬廣。如本土知名女裝金苑在福建的廈門、福州等地方的配送服務中心有10個,小城市只有2~3個。其他品牌在國外的配送服務中心很少,配送設備和技術較為落實,配送自動化信息共享程度有限,極大地降低了海外消費者對服裝品牌的美譽度。
  3 基于全球供應鏈視角加強福建省服裝品牌國際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3.1 強化品牌思維,提升產品創新性
  對于服裝業來說,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因素。福建省的服裝品牌必須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多種渠道來建立自己的設計團隊,培養自己的服裝設計師??山柚邫n品牌時裝公司在世界時尚中心發布新款時裝的時機,派出頂級品牌的設計師到現場找尋設計靈感,同時在全球各地尋找買手進行信息采集、市場調查以及收集同行業的新時尚元素信息,根據銷售情況和庫存信息作出相應產品的類別、風格、款式調整,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迅速做出相對應的產品,提前適應需求,始終保持與時尚同步。深化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并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投入必要的資金,加大創新研發。在生產中加強綠色環保的生產理念,進行精益生產,減少浪費。在營銷方式上創新,可綜合采用促銷、海外明星代言、饑餓營銷、互聯網營銷、自媒體營銷等手段,加大服裝品牌的海外宣傳力度,提升福建省服裝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3.2 建立靈活的采購生產方式,建立極速響應的供應鏈模式
  國際著名的服裝快時尚品牌Zara在服裝生產上采用柔性供應鏈,將服裝生產供應周期相比傳統縮短10倍,其先進的供應鏈生產管理模式可供福建省服裝品牌借鑒。福建省服裝企業應建立以品牌為核心的全球供應鏈,在服裝生產到銷售再到售后整個供應鏈流程中堅持品牌導向,在采購上可用自產和外包相結合的形式,采用“延遲差異化策略”,預留沒有染色的布,使消費者在銷售季節里不管市場對顏色需求如何變動,都能及時作出相應的染色變化,從而降低庫存,契合快時尚理念。其余的布料來自其他供應商,增加供應商數量,增強供應商的競爭,控制原料采購成本,縮短供應商對訂單的反應時間,采用多批次小批量的生產模式,把每天的銷售狀況和消費者對產品的反饋匯總到設計師的手中,注重款式的多樣性,響應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采用EDI技術或者訂貨看板技術,以最低的訂貨成本快速地將需求傳遞給供應商,以銷定產,用推拉結合的供應鏈模式縮短提前期,建立高效的全球采購系統,提高品牌運營效率。
  3.3 構建供應鏈信息共享平臺,提高配送效率
  福建省構建供應鏈信息共享平臺,充分發揮供應鏈體系的運作效益。首先,許多福建省服裝品牌都是采用加盟或專賣形式運營,企業間對需求信息的準確度要求非常高,只有根據終端市場的實際需求作出自身的需求預測且做到需求信息的透明性,才有可能消除信息扭曲的情況,降低高庫存局面,降低產品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成本。其次,福建省服裝企業應建立與各大物流中心的戰略合作聯盟,充分利用菜鳥網絡等快遞平臺中先進的大數據處理技術、信息共享技術,公開業務數據,業務集成。[3]通過存貨管理系統與物流配送服務商的倉庫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對接,及時發現配送過程中出現的狀況,實現信息數據共享,形成服裝產業供應鏈主體間的相互信任、快速響應的機制體制,做好海外用戶的“最后一公里”服務,提高消費者的滿意程度,增強福建省品牌服裝的國際競爭力。
  4 結語
  作為服裝生產大省,福建省需要發揮自身優勢,走好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提高現有服裝知名品牌的國際競爭力。福建省服裝國際品牌的培育,要有一流的設計理念、敏銳的時尚觸覺、先進的平臺技術、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福建省服裝企業應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提高創新程度與競爭能力,走品牌化、國際化的道路。只有充分認識自身的缺陷,加強品牌意識,注重品牌定位,學習先進經驗,站到全球供應鏈的視角改善服裝供產銷各環節的諸多弊端,培育品牌、推廣品牌,才能提高福建省服裝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激發福建省服裝產業長期積淀的比較優勢,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謝利文.后危機時代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探析——以泉州為例[J].長春大學學報,2014,(07):884-887.
  [2]何夢潔.寧波服裝業國際競爭力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7,(12):29-31.
  [3]程朋朋,陳道玲,王建剛.“互聯網+”背景下福建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研究[J]. 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8,(01):39-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749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