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開采企業作業標準成本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14年底,財政部發布《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石油石化行業》,要求2015年1月1日,大中型石油企業參照執行?!吨贫取肥状螌κ褪袠I的成本核算進行規范,并提出油氣產品作業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對油氣田企業的成本管理具有指導意義。第一采油廠生產經營管理的核心是根據生產作業過程,制定科學的標準。文章從作業標準成本的制定、過程管控以及差異分析入手,說明基于作業的標準成本的建立及實施方法,希望通過筆者的研究,對其它油氣田的成本管理具有參照借鑒意義。
關鍵詞:作業成本;標準成本;安塞油田
隨著油田開采年限增加,含水率逐年上升,管網老化、安全環保壓力上升,投入上升,油田企業的利潤空間變小。2014年,國際油價出現斷崖式下跌,油田企業的利潤被急劇壓力,許多油田從盈利企業變為薄利或虧損企業,成本管理成為影響油田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事件。第一采油廠從特低滲透油田的實際出發,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為目標,探索形成了“作業標準成本管理”方法,促進油田的又好又快發展。
1 第一采油廠作業標準成本的實施背景
第一采油廠地處陜西延安,礦權跨陜晉兩省7個地區33個縣市,管理站點369座,管線5841條,油水井10851口,單井日產1.11噸。2010-2014年,產量穩定在 300萬噸。其主力區塊為安塞油田,地質特點為低滲、低壓、低產,開采難度大,操作成本高。
2 作業標準成本的理論基礎
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中心,以資源流動為主線,通過資源耗用與成本發生因果關系的確認、計量、報告,計算出產品成本,反映產品成本的形成過程。
標準成本是指通過標準的制定、執行、核算、控制、差異分析等一系列活動,實現成本管理的方法。勘探和開采成本一般都采用標準成本核算。
所謂作業標準化,就是指構成開采、運輸等活動的各種要素的標準化,也就是與成本計算有關的作業要素的數量關系的標準化。例如,油氣田企業中,油氣生產的各種作業——井下、采出、注水、集輸等作業的標準化。作業標準化是評價各種作業的工作效率以及各級管理責任單位(成本中心、成本部門等)業績的依據。這樣,作業標準成本也就為其主要作用——成本管理奠定了基礎。
3 實施方法
面對油田規模擴大、單井日產降低、油價低位徘徊的現狀,油田要保持穩產,實現發展的目標,必須探索新的成本管理方法。
3.1 作業流程描述
油層中的流體在地層壓力驅動下滲流至井筒,通過抽油系統采出的原油經地面集油管線輸送至計量接轉站進行計量、油氣分離和加溫處理后,利用輸油泵輸至集中處理站通過沉降、脫水處理后,由集中處理站負責外輸。在采油過程中,油井產生的伴生氣分離出的輕烴可用于站內供熱或回收生產液化氣或輕質油。
3.2 作業價值管理步驟
作業成本法的運作程序就是先把各資源價值歸集到各資源庫,然后再分解到各資源成本庫,最終將各作業成本庫分配給最終產品或勞務。具體可分為三個步驟:
(1)價值歸集過程
確認和計量各類資源耗費,將資源耗費價值歸集到各資源庫。主要目的是確認生產過程耗費的各類資源,并設立資源庫,從而通過價值反映產品吸納的各類資源的價值。
(2)價值分配過程
按照各作業耗費量,將資源庫的價值分配到具體的作業中,并結合歷年經驗,國家、行業標準等,制定作業消耗的數量、價格標準。
?。?)費用匯集過程
各作業成本庫價值歸集計入最終產品或勞務成本中,即將各作業中心的成本按各種成本動因分配到最終產品中,確定各產品成本。油田生產作業費用分配依據的成本動因可歸納為三種:1)執行動因。2)數量動因。3)強度動因。
3.3 作業標準制定
經多次研究探討,首先是對生產作業過程進行分解,采集成本、作業動因等;其次測算區間分布;最后確定區間之間的極差系統,建立不同區間的不標數量標準。
?。?)建立資源庫。結合生產實際,建立油田開采企業資源庫。油田開采企業主要耗費的資源為:材料費占基本運行費的10%,動力費占基本運行費20%,井下作業費占到基本運行費的20%。
(2)劃分作業類型。結合工藝流程,將作業劃分為采出作業、注水作業、油氣處理作業等6類作業,建立作業庫,并將資源庫劃分到作業過程,結合每種作業的特點,建立基準作業標準。
?。?)測定級差系數。分析各種要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針對比較重要的影響作業,充分研究生產實際情況,結合歷史數據,利用正態分布計算作業各種情況的級差系數。
?。?)作業標準的確定。根據工藝、生產、管理要求,針對不同的費用,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標準,一是科學測定,制定作業標準變化級差系數,確定標準,如電費標準,根據區間的變化規律,確定y=f(x)的函數關系式;二是采用國家、股份公司、油田公司等相關規定確定。
3.4 作業標準消耗記錄
為反映作業標準消耗情況,需要建立相應的統計臺賬,編制相關的憑證,記錄企業每種作業消耗資源的數量和價值。主要建立的憑證有三種,一是資源憑證;二是作業憑證;三是成本計算憑證。主要是將作業過程中的費用按照實際成本歸集到產品中去。由于統計數據量大,分配復雜,目前第一采油廠借助作業標準成本系統對數據進行收集、確認。
3.5 差異分析
根據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建立分析制度,明確責任,確保管理目標的實現。例如:對采出過程中物資價格導致差異由物資部門負責,并制定相應措施,對數量消耗導致的差異由工藝部門負責,并制定相應措施。通過差異分析制度的建立,將差異的原因能夠劃分到部門、責任人,并有利入深入地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實施成本控制,真正強化標準成本制度的推行。 4 實施效果
?。?)規范基礎數據,促進了精細管理。理順了油水井、站、設備的上報及審核流程,統一規范了各項基礎資料,夯實了作業標準成本運行的基礎,促進了成本的精細化管理。
?。?)及時發現無效作業,降低了成本費用。應用標準成本系統可以發現生產和計量運行中的無效作業,有助于及時對發生的無效作業進行客觀分析,查清無效作業產生的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無效作業控制措施,堵塞管理漏洞。從2015年起,第一采油在油水井數增長1/3,產量未增的情況下,確保噸油成本基本保持穩定,單井成本在長慶油田最低。
?。?)準確反映成本執行情況,強化了成本考核。采用標準成本系統,全面準確反映了各項因素的變化情況,反映出預算與實際差異的原因,為進行真實、客觀的成本考核提供了依據,進而提高了成本考核有效執行。
(4)建立成本管理統計臺賬,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作業標準成本的形式明確成本動因及影響因素,以單耗指標的形式反映作業標準成本,突出各作業過程的成本管理重點,為預算編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提供依據,實現了財務管理向生產過程的延伸。目前,整合了原有的材料、燃料、修井、運輸等40類臺帳資料100余種手工表格,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5 結論
結合第一采油廠的地質特征和成本因素,從油氣開采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管理發展出發,在汲取最新標準成本控制和作業成本核算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作業標準成本管理”,解決了傳統石油企業粗放式成本管理存在的一些弊端。它是預算管理理論與方法和標準成本控制理論與方法在油氣生產實踐中的創造性的應用,實現了管理上的飛躍,并且針對發現問題制訂成本管理標準、辦法和措施,進一步強化了全面預算管理和成本過程控制,實現成本管理精細化,有效降低各項成本,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寶增.油氣田企業作業標準成本管理研究[J].會計之友,2013(14):47-50.
[2]張卉.基于價植驅動的企業作業成本控制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8):42-43.
[3]李玉華,王小龍,吳杰.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全員作業標準成本管理實踐 [J].財會學習,2016(07):36-37.
作者簡介:李娟(1975—),女,陜西禮泉人,會計師,研究方向:成本管理、預算管理識;車建榮(1978—),男,陜西禮泉人,會計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0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