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研究綜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進程加快,功能建筑的集成化,商業綜合體建筑應運而生?,F對國內外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綠色節能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的基礎上,對商業綜合體建筑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進行深入分析,為進一步的相關內容研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商業綜合建筑;安全;綠色節能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9)02-0079-03
  一、引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規模不斷向四周擴張,城市內部功能復雜化,造成城市建筑日益走向集成化趨勢,商業綜合體建筑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個城市爭相拔起,解決了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等問題?!渡虡I綜合體設計解讀》中提到綜合體的定義是:“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或以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鳖櫭剂x,商業綜合體建筑是具有商業性質的,將多種功能空間有機整合的建筑。
  商業綜合體建筑由于其功能復合、體量龐大、經營復雜、多居于城市中心等特點,同樣面臨諸多挑戰。建筑中的防災措施和消防保障,立體空間組織的分配設計和特殊結構設計,大型建筑的資源分配與能源消耗問題,各類設施的安裝與運行維護,附近區域的交通分布等。毋庸置疑,作為典型的大型建筑,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不論是建筑物本身的安全還是建筑空間內人員的人身安全。作為城市標志性商業建筑,要充分滿足公眾的使用和活動等需求。同時,全球能源危機日益嚴重,中國同樣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社會和行業對于建筑物的綠色節能問題更加關注。如何為城市提供安全、便利和綠色節能的商業綜合體建筑成為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發展
  清朝末期,受西方殖民主義的影響,資本主義經濟方式在中國萌生。伴隨著西方文化和技術的涌入,中國逐漸出現類似西方商業建筑和模式。在十九世紀末期,上海出現了第一家百貨公司以及隨后出現的永安百貨等,這標志著傳統的商業街模式的衰亡,新型商業中心的興起。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商業回暖,早期的購物中心出現,但類似于普通百貨商店,購物中心只能滿足人們當時的最基本的物質需求。
  21世紀初期,中國商業高速發展。商業建筑除滿足基本的消費需求以外,開始注重人們的審美、情感等需求,餐飲、休閑、娛樂、辦公等內容被引入,逐漸形成了商業綜合體建筑。據相關統計,我國建筑開發面積中商業建筑面積超過30%,僅零售綜合型商業建筑面積高達3 000多萬平方米。由上海購物中心協會和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共同倡導和發起的TOP20中國購物中心領袖企業峰會2012年會中報告指出,中國的購物中心從1990年誕生第一家到2011年的2 812家,購物中心累計商業建筑面積1.77億平方米,購物中心保持著年均25%的增長速度,大大超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水平,成為全球購物中心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預計到2025年之前,中國購物中心都處于增量階段,屆時中國購物中心總量將突破10 000家,成為全球購物中心商業建筑面積最高的國家。
  三、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研究
  (一)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安全性
  迄今為止,建筑行業的安全問題依舊是行業主要的關注焦點。而商業綜合體建筑,作為一種大型、人口密集的建筑,安全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從最初結構設計、建造到最后運營,安全考慮需要貫穿整個建筑的生命周期。
  對于結構設計,建筑安全是需要滿足的基本要求。在現有相關研究中,大多數學者基本上都是基于實際設計案例來研究。段永飛等人基于銀川大閱城的結構設計進行研究,該綜合體建筑中,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選取結構體系。其中,高層辦公部分結構選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小高層商業部分結構選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墻結構體系,以此設計滿足各項要求。魏捷等人以山東臨沂某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為例,在結構存在多種不利因素的情況下,用ETABS軟件進行靜力彈塑性分析等,綜合安全性、經濟性等指標,最終采用抗震性能化設計及預應力技術,為工程設計中同類問題解決提供參考。蔣俊杰以長沙北新河三角洲A3區商業綜合體為例,該綜合體建筑由抗震縫設置成公寓、酒店和超大型國際會議中心三個結構設計單體,并對其進行超限分析、彈性分析和彈塑性時程分析,結果表明該建筑符合相關規范的限值要求,且能夠經受罕遇地震的考驗。
  從沈陽皇朝萬鑫國際大廈、新疆德匯廣場、陜西咸陽某大型購物中心等火災事故中不難發現,商業綜合體建筑由于功能復合、面積大、人員密集等特點,一旦發生火災,火災荷載量較大,滅火救援難度高。因此,針對此類消防問題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鄧曉青等人針對現有商業綜合體建筑消防狀況,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及建議。周揚等基于知識元模型,通過識別特征要素,分析要素之間的狀態參數變化和相互作用,確定火災事故情景可能演變路徑,從而優化了火災應急決策方式。Fang Liu等人制定了大型商品房火災風險評估系統,然后以重慶市四個大型商業建筑為例,得出相應的風險等級和得分,并進行了消防安全性能的分析。石堅韌等人以合肥華瑞中心38號地塊工程為例,剖析了商業綜合體的消防設計和安全疏散理念,并提出亞安全區設計以及擴大封閉樓梯間的方案,為同類消防設計提供參考依據。針對人群疏散的問題,雷友學等人分別用心理學和模型仿真的方法,梳理商業綜合體建筑的人員疏散規律,并制定出相應的疏散設計對策和火災防治安全對策。
 ?。ǘ┥虡I綜合體建筑的便利性
  商業綜合體建筑的主要職能是購物、餐飲、娛樂、辦公等多項功能的組合,讓使用者便利地享有服務,滿足其需求。
  對于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區域交通便利性,張肖峰等人通過對天津市三個商業綜合體的調查得出,出行高峰時段、車流量與綜合體建筑的關系、客流來源區域分布等特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商業綜合體建筑區域的交通策略,用以提升自身交通系統的高效。對于商業綜合體建筑內部,甄怡探究該類建筑的布局信息與尋路行為的相互關系,將單一要素“平面布局”拓寬到水平路徑、中庭與垂直通路三個要素,制定出了“易讀性”的評測標準,并對比平面布局和空間布局的尋路設計,為未來相關研究提供建議。   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空間設計不僅是為凸顯城市形象、企業文化等內容,同時也是在為其提供服務的便利性打基礎。夏正偉等人調研了上海與香港的三個商業綜合體,測量其功能與空間設計,并提出業態空間系數與深度系數的變量,并對空間、功能與人流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江泓等人通過總結商業綜合體的特點,闡述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其提出建議進行改善。任熙元等人以上海大寧國際商業廣場為案例,建立了商業綜合體的空間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實際案例的建筑評判各分區的空間,為未來的空間優化提供依據。宋泉昊以模塊化設計,將商業綜合體業態空間模塊化,劃分其層次關系,建立起業態空間系統,創造出一整套基本模塊的組合模式,為綜合體的空間設計與調整提供強有力的借鑒。
  (三)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綠色節能
  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公共建筑總面積已經從 1996 年的 27.6 億平方米增長到了 2011 年的 79.7 億平方米,七年內總面積增長了近三倍多,而單位面積的能耗從 1996 年的 62.0KWh/m2增長到了2011 年的 75.7KWh/m2。商業綜合體建筑作為較高檔次的大型公共建筑,是名副其實的“高能耗建筑”,此類大體量建筑中,營業工作時間長,各種照明、電氣密度高,設備轉換多,因此節能潛力巨大。綠色建筑技術亟待用在商業綜合體建筑的設計、建設與運營中。
  龔強以廈門的商業綜合體建筑為例研究,總結出夏熱冬暖典型地區的商業綜合體建筑的演變規律及當前存在的問題。同時,研究建立起模塊化設計方法和評價體系,為現有同類地區的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節能設計補充和完善提供方法和技術支持。方斌等人根據現有商業綜合體節能現狀進行探討,針對能源消耗的相關問題,提出節能設計的總體策略和相關建議,為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節能設計提供一定的指導。Elizabeth Barnes等人通過案例研究,總結小型商業市場的能源效率的五個障礙,一是獲得集中、全面和一致的有關能源目標的信息。二是合理可實現的能源目標。三是衡量建筑物朝著目標進展的工具。四是一整套能源節約的激勵措施。五是讓利益相關者們在商業中心中開展合作達到目標的有效模型。Elie Azar、Carol C. Menassa提出在影響建筑能耗的不同因素中,居住者與設施管理人員對于建筑的使用對能源消耗水平產生高度的影響。將居住后評價(POE)運用到商業綜合體建筑中,收集相關能源數據并制定能源分析方法和方案,使能源消耗水平降低了40%。Rimas Gulbinas、John E.Taylor提出了建筑使用者行為修改計劃,將能源檢測和控制技術應用在生態系統反饋中,進而幫助建筑使用者控制其能源的使用。通過九周的生態反饋系統研究結果表明,組織網絡動態對商業建筑使用者的節能行為有顯著影響。Elie Azar等人提出了使用者干預的方法,建立了一個基于agent的模型框架,根據使用者之間的模型相互作用和壓力,基于協議約束來改變他們的能源使用,并根據美國中型辦公樓的相關統計分析,該方法提高了能源節約率達24.7%。而針對建筑物中極端的能源使用者,優化傳統的使用者干預措施,采取分散能源保護法。該研究利用基于agent的建模和實際商業建筑的數據,評價出極端能源用戶,并通過測試和優化等方法干預,大力推動建筑物大規模的節能計劃。Khalil Santiago等人介紹了美國能源部開發的一個小型商業2030區域計劃和工具包,并在減少能源和二氧化碳消耗方面取得了成功。同時在此基礎上,他們探究了在不同地區選擇的改造措施和改造影響的最終用途。
  對于商業綜合體建筑中的設備安裝問題,除了對安裝工藝和安裝質量的研究以外,更多是從能源消耗方面著手研究的。魏曙光以濟南某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為例,對鍋爐系統和熱水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對比各個方案的經濟效益,選擇熱源。Clarence E. Waters等人重點研究在商業建筑中配電的能量效率,確定商業參考建筑模型(CRBM)的配電系統,定義配電系統的能量損失和未來效率。
  (四)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其他研究
  陳陽等人以杭州商業綜合體為例,探究了其商業輻射對住宅的增值效應。運用多重吸引力的哈夫模型劃分商圈空間與服務等級,并構建出商圈對住在增值效應的GWR模型。根據模型,得到杭州主城區的商業圈規模和布局特點,以及商業綜合體對住宅增值效應的梯度。 黨睿等人以北京某大型商業綜合體為例,測試冬季相關內熱環境參數并通過問卷調查收集使用者的實際熱感受評價。通過對比實際測試結果和PMV-PPD模型預測值的差異,優化PMV-PPD模型,最終得到用以評價寒冷地區商業綜合體冬季熱環境的數學模型。許光裕等人研究將BIM建筑信息模型應用于商業綜合體建筑中,準確直觀地呈現出復雜的建筑內外部空間分布,用于指導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和建造過程,充分發揮BIM不可替代的優勢和價值。
  四、總結與展望
  現對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研究文獻進行了總結,主要分析了商業綜合體建筑關于安全性、便利性和綠色節能三大方面的內容。發現已有研究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已有研究的重心是根據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改變的,隨著近年來全球化可持續發展,對于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綠色節能環保方面,國內外研究日漸增多。二是已有研究中多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分析較少。三是已有研究更趨向于商業綜合體建筑的部分研究,鮮有商業綜合體的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管理。
  基于以上特點,現首先建議未來研究應加強對商業綜合體建筑存在的問題進行定量研究。同時,隨著現如今全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基本物質得到了滿足,更加注重對于美好生活的心理需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精神的釋放和心靈的慰藉。因此,商業綜合體建筑未來的研究可趨向于“以人為本”,滿足于使用者心理需求的方向研究。針對商業綜合體的全過程、全方位和全要素管理,可將設施管理應用在商業綜合體建筑中,將空間管理、資產管理、項目管理和運營管理相結合,從而集成化管理降低全壽命運行成本,提高業務空間的品質。
  參考文獻:
  [1] 任熙元,王 燦,王 德,陳勝馨.消費者行為視角下的大寧商業綜合體空間績效評價[J].規劃師,2018(2):101-107.
  [2] 王聰慧.商業綜合體建筑購物空間性別差異化設計探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5.
  [3] 方 彬. 商業綜合體建筑節能設計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4.
  [4] 段永飛,王 鑫,尹 洋,何正建,李 季.銀川大閱城商業綜合體結構設計[J].建筑結構,2017(S1):130-134.
  [5] 魏 捷,徐風波,邱 桐.某大型商業綜合體消能減震結構選型[J].建筑結構,2017(S2):294-299.
  [6] 蔣俊杰.長沙北辰新河三角洲A3區商業綜合體結構設計[J].建筑結構,2017(S2):40-44.
  [7] 鄧曉青.淺談商業綜合體建筑消防建審中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與創新,2017(3):27+30.
  [責任編輯:龐 林]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30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