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設計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軌道交通是我國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地鐵路線因場地原因一般只會設置一個停車場,但是停車場的建設還是會占用大面積土地,這和城市節約用地的方針不符,停車場占用面積過大,阻礙了軌道交通的發展。為了解決停車場的問題,將地鐵停車場設置在地下,并且設置含地下地鐵停車場的綜合體,但在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上有很多問題待解決,本文將對地下地鐵停車場綜合體的設計進行研究,希望對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的未來發展建設提供幫助。
  關鍵詞:地下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設計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提升,我國各地的城市化加速,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入大城市,如何利用好城市的土地資源和發展公共交通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焖佘壍澜煌ㄊ俏覈鞔蟪鞘兄饕l展的公共交通。我國地鐵路線設置的停車場占地面積過大,沒有達到節約城市土地的目的,是軌道交通發展上的障礙。未來將停車場設置到地下,將能達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但地鐵停車場的綜合體設計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為該綜合體提出設計處理方法,為后續的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設計提供借鑒。
  一、現階段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設計中存在的難點
 ?。ㄒ唬┒鄻訌碗s性
  開發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能夠讓城市地下土地被更合理地利用,為地面提供更多高價值的土地。所以在設計及建筑時,要保證不影響到地鐵的正常工作,讓地上土地資源盡可能被公眾利用,讓高速發展的城市有更多高價值的土地資源。在設計地下地鐵停車場時要注意:人防的設置是必要的,能靈活處理很多突然發生的事件,同時為了讓事故發生時人群從停車場撤離迅速,應給停車場設置一套獨立的疏散系統,出口和入口設置寬闊明確,出入口只能單向行駛,不能出現借用等現象。
  地下商業的建立將吸引大批人群的到來,同時要讓地面上的景觀增加,從而吸引更多顧客的到來。地下商業的設計要考慮到光線和空氣流動性等因素,采光要好,通風要流暢。
  地下停車場的建設將提供大量停車位,能讓廣場上出現亂停亂放的現象得到緩解,同時由于方便了人們乘坐地鐵,人們出行方式將更多選擇地鐵,更加低碳環保。地下停車場的功能設計中,如出入口設置、排風井等,這些都是必要的設置,但占地面積較大,且都處于地下的關鍵部位,會大大影響其他功能的布置。
 ?。ǘ┑叵戮C合體存在的矛盾
  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的功能多樣化,每種功能相對獨立,但又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例如地鐵與商業應是區分比較明顯的兩種獨立行業,但兩者在綜合體中需要相互聯系,這樣能保證顧客購物和乘坐地鐵的銜接。地鐵和商業主要有以下三種聯系關系。
 ?。?)交通性和購物性。為了讓人們方便乘坐地鐵,應將地下停車場與地鐵站相連,為了讓顧客在購物后能最快乘坐到交通工具上,還應該讓商業和地鐵停車場和地鐵站的聯系加強。
 ?。?)公共性和私密性。在整個綜合體系中,要將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區域區分開,要將地下商業、地鐵站、地下車庫、地下停車場等地的性質區分好。
 ?。?)地下空間設計與地上矛盾。地面為了方便未來建設建筑和道路設計,如果能讓地下建筑地面的部分越少越集中就越好,而地下為了方便各種功能的實施,同時也希望地面的建設能變分散且建設量減少,這就造成了地下空間設計與地面矛盾的結果[1]。地下有些必要的設計一定會出地面,如風井、樓梯和電梯等,地面在準備建設進行設計時要是處理不好這些出地面的建筑,就一定會造成地面設計雜亂的現象。
  二、地下綜合體設計分析
  (一)位置制定
  在進行設計地下綜合體時,要及時參考地圖,觀察目標地的周邊建筑設計及位置,還要查看地下管道的設計,綜合多種地圖并考慮設計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做出改正,預防事件的發生,從而制定出地下綜合體的位置。
 ?。ǘ┕δ馨才挪贾?
  地下地鐵停車場、地下社會停車庫、地下商業、地上公共綠地都屬于地下綜合體的功能。
  商業業態設置。在設計工程中要按照商業策劃,將地下綜合體細致分區,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空間。
 ?。ㄈ┱九_設置
  為了提升地下綜合體整體的安全系數,在有事故發生時讓群眾能最快速度撤離現場,車站站臺、站廳以及出入口處不得設置商業場所,站臺及站廳想要設置一些窗口的話,也只能有地鐵運營、服務設備,否則設置的項目功能過多會影響乘客疏散的速度。
  (四)消防分析
  我國對地鐵設計有明文規范,在進行地下商業開發時,要將防火工作分區進行,地下商業與其他區域劃分明顯,并且防火工作要符合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的有關規定[2]。
  對地下商業和地下社會停車庫進行消防設計時,要將二者進行防火分區,每個分區都要滿足各自的要求,每個分區都要有自己獨特的疏散方式,讓疏散工作在每個分區設計中都能得以實現。
  地下地鐵停車場的設計在我國發展得并不算快速,因為它的實施經驗較少,設計難度較大,由地面轉到地下接口的關系復雜,在規劃設計中仍存在大量問題,我國沒有完善的地下地鐵停車場設計方面的規范。
  三、地下空間綜合體設計
  為了使地下綜合體布局清晰,分區統一且合理,將功能進行分區。為了便于人們到達商業區,將商業區布置在地下一層,并將部分用房作為地鐵停車場,這兩部分要區分開,各為體系。地下二層設置為汽車庫和地下地鐵停車場,在疏散體系上,二者要區分開,不能混成一體。
  要根據長堤的特點及設計要求,將合適的地方作為疏散空間,并注意采光問題,將光線引入該地段[3]。
 ?。?)兩側設計方案。在兩側進行下沉廣場開發,這樣不僅能兼顧疏散功能還能利用它引入陽光。這么設計的優點是能將兩側的景觀移至下沉廣場,讓商業的開場面提升,讓出地面的建筑或設施減少,給地面更多的發展空間,也能通過大面積增加地面景觀,提升吸引顧客的能力。缺點是下沉廣場能提供的商業范圍受到限制,下沉廣場占用大面積的地下場地,讓整體空間的利用率下降,下沉廣場兩側的擋土墻既高又厚,墻體面積又大,讓投入在墻上的資金增加。  ?。?)中間方案。在地下一層的周圍挖開,讓地鐵形成一大片空地,這樣設計會讓商業和地下開敞空間的連接性增強,更容易將綜合體的功能進行劃分。這樣設計中間的好處是:下沉空間感好,不用額外設計懸臂圍護墻,減少了建墻時的材料量大的問題。不足是:地面和地下技術聯合將會更加困難,街邊的景觀可能會受到該設計的影響。
 ?。?)一側方案。這種方案會讓綜合體的功能分區明顯,每種集中在一側。地鐵功能將在一側被安置,而且這一側僅為地鐵功能,地下商業和地下汽車庫會被放置在另一側,而下沉廣場的選擇就設計在商業中間,利用它提高疏散的效果,并且可以將空氣和光線帶入到地下。這樣設計的優點是分區更明顯,相對更獨立,讓地鐵地下停車場成一種體系,地下商業和地下汽車庫又是另一種體系,商場在分布上的設計可以少很多約束,讓設計變得靈活。不足:地下地鐵停車場與商業分隔明顯,減少了兩者之間的聯系,一側方案會讓購物人流被打亂,商業形態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要根據現場的不同條件及要求,選擇最適合當地的方案,合理設計分層,同時要考慮到采光、通風,盡量將綜合體做到完美,適應當地發展需要的特點[4]。
  四、消防設計
 ?。ㄒ唬┓阑鸱謪^
  自動滅火系統的設置要因控制區域的不同而不同,在地下百貨區內的東西貴重,且易燃,所以防火分區的面積就應該大一點,一般在2000m內,在餐飲、健身、KTV等地火災不易擴散,防火分區控制面積可適當變小,控制在1000m內,設計車庫的防火分區時,由于面積大,且發生火災容易擴散,價值損失極其大,所以面積要控制在4000m內。
 ?。ǘ┌踩枭?
  商業在安全疏散方面的設計要特別重視,要在每個防火分區設置一個能直接到達地面和下沉式廣場的人行出口,或設置兩個不同下沉式廣場的人行出口,讓人群疏散速度提升,為了大空間室內的疏散有序且迅速,每個出口的距離應在37.5m。設備用房的每個防火分區在進行設計時也要多增加出口數,至少要設置直通地面或下沉廣場的出口[5]。選擇防火墻和甲級防火門將每個防火分區進行分隔,安全出口間的疏散門到最佳的安全出口不能設置過遠,要保證在50m內;車庫的防火區要設置在樓梯間前室的60m半徑內。
  五、結束語
  地鐵停車場是軌道交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由于城市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地鐵停車場變成地下地鐵停車場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同時地下綜合體也在迅速發展,地下商業和地下停車場等地下綜合體不斷完善,將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全面普及到我國各個城市中,那么我國的土地資源將能被利用得更充分,但是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設計并不完善,在我國普及也并不明顯,這就需要今后的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設計時能將我國實際情況和城市周圍的各種因素考慮進去,讓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設計廣泛應用到這里面去,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本文通過對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的設計進行探討,簡單分析綜合體中存在的地設問題和方法,希望能對未來的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設計提供幫助。作者簡介:劉殿磊(1988-),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建筑師,本科,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工作。
  作者簡介:劉殿磊(1988-),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建筑師,本科,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黃本良.地鐵停車場地下綜合體設計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6(02):94-98.
  [2]商謙.當代北京舊城地下空間研究[D].清華大學,2015.
  [3]杜顯杰.地下綜合體的平戰結合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5.
  [4]徐東升.城市中心型軌道交通站點地區地下空間規劃策略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7.
  [5]梁朋朋.城市軌道站點地區地上空間與地下空間的功能耦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61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