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停車場,魔力無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活動來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身邊每一個有可能出現的科學探究契機,由于近期有幾個孩子常常因為遲到而錯過晨間活動,長期如此的話,導致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在晨談中便把遲到的問題拋給了幼兒,當孩子說出遲到的原因是爸爸媽媽送他們上幼兒園時因為找不到停車位停車的后,孩子們的話匣子便打開了,我意識到也許這是一次寶貴的探究契機。
二、發現探究契機
在活動開始前,我開展家園合作,請家長帶幼兒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停車場。讓幼兒積累前期經驗,孩子們也從實際的觀察中認識和發現了更多的問題。
另外一方面多年開展科學特色活動的過程中,感到科學教育從以科學知識為中心向以科學方法為中心的轉變??茖W活動不僅僅是一條條科學目標的落實,更是科學領域中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即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的實踐?;谝陨嫌^點生成獲得了第一次活動科學《有趣的停車場》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在教師的鼓勵下敢于猜想并通過自己的實驗驗證猜想。(重點)
2.能運用已掌握的建構技能進行實驗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難點)
3.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用完整的語言大膽的表達實驗的過程。
但是因為材料提供不太合適,停車板太大,而車太少15輛小車完全能夠停進去,所以孩子們在操作中并沒有感到矛盾的突出,再加上我的提問過多,目標的指向性不強,又同時出示了平面停車場和立體停車場的圖片,孩子的意識被引導混亂了;而孩子們在活動中已經出現了立體停車場的雛形,同時在操作中孩子還發現了沒有標志,在模擬停車場中汽車無法正常進出。孩子們的操作中發現了新的探究契機,為我第二次活動科學《奇妙停車場》提供了目標及方向。
1.認識停車場內功能性標志并了解布置,將已有經驗運用到實驗中。(重點)
2.通過觀察了解停車場的布局(進口、出口的位置),并將自己觀察的經驗運用到實驗中。(難點)
三、目前活動已經歷了三個階段
階段一:觀察表象,提出問題
“探究-研討”教學法一直貫穿于活動中,而“探究-研討”教學法用以引導幼兒經歷和體驗科學家探究發現過程的方式,讓幼兒去實際生活中觀察停車場,發現問題;不僅如此我還運用了情景體驗的方法,讓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加深認識。
階段二:大膽猜想,集體討論
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運用自己原有經驗進行充分的猜想和假設,提出自己對觀察和實驗的想法和做法,開展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同伴之間的討論
階段三:實現自我操作和自我驗證
本階段是完成活動兩次重點目標的關鍵階段,通過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增進表達與交流能力,發展幼兒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師的教育行為
通過開展科學活動以來,我意識到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有效的物質支持,還要為幼兒營造安全、適當的心理支持。
在物質方面,要在短時間內實現讓幼兒經歷探究發現的過程,就必須提供與發現內容相適應的結構好的材料,支持幼兒的探究。所以在第一次活動中針對幼兒普遍探究需要我先提供了在墊子上進行平面停車規劃用的紙條,也準備了小棍、積木、樂高積木等材料,為幼兒在探究中如果對搭建停車位需求提供支持。因為在第一次操作中孩子出現了立體停車場的雛形同時也發現標志的重要性所以第二次活動中,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我增加了小木棒、橡皮泥和停車場標志,以支持孩子實驗的需要。還在班級區域里增設材料以滿足幼兒不同的需要
幼兒園是幼兒生活學習的重要環境,我們不僅要照顧幼兒的生活、學習,同時我們更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和心理保護。為幼兒創造一種安全的學習和探究心理環境,教師必須成為幼兒的支持者。教師要善于挖掘每個幼兒探究活動過程和結果的價值,使每個幼兒在每一次的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尤其是哪些表面上看“失敗了的幼兒”,教師更要給予支持和鼓勵,并培植他們樂于探究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態度和品質。
這次系列活動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是我真正地明白了“每個幼兒都是天生的科學家”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帶來的無窮力量,未來的科學家們是不可小覷的。
我將全力以赴和孩子們繼續這次魔法之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4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