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文本細讀,演繹無限精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細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涵,針對當前的粗讀和淺讀現狀,本文從詞語、細節、寫法等角度,探析了文本細讀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力求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促進學生走進文本深處,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情感,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
【關鍵詞】 文本細讀;小學語文;詞語
文本細讀作為一個文學批評的重要術語,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所謂細讀,就是細細地研究文本的內涵,通過字詞句的研讀去體悟文本背后隱藏著的思想內涵。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形式化的東西實在很多,情景表演、分組合作討論、情境創設等形式將語文課堂呈現得非常精彩。但在精彩之余,很多教師也發現,活動的開展雖然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卻忽視了語文教育的初衷,真正研讀文本的部分被省略了,那么何談教育?文本細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有責任讓學生學會真知識,從文字本身去探求精神內涵,從細節、結構和語言等層面對文本進行細致的解讀,讓他們打牢基本功,這樣才能使語文學科素養得以實現。
一、深埋詞語,體會用意
詞語作為構成一篇文章的主要單位,可以作為學生學習文本的主要路徑,只有在詞語的體會中才會走進文本中去。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生活閱歷、解讀文本能力、知識儲備都是有限的,如果在閱讀整篇文章的時候很難有一個切入點,幫助他們細細去分析文本的思想內涵,那么往往在“模糊意會文本”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狹隘的認知,并不能與文本進行深入的思想交流。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文《詹天佑》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引導學生去仔細研讀文本,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去感受詹天佑的愛國情懷。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仔細地去研讀1、2段,我讓學生找到“毅然”這個詞語,引導學生去體會這個詞的妙處,看能不能換作其他詞語,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學生們陷入了思考中。我繼續引導:“找到這個詞所在的句子,了解詹天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學生們開始按照我的思路去探究這個詞語的內涵,“毅然”的意思顯而易見。但是之前的困難和嘲笑卻給這個詞語帶來了別樣的精彩,在如此的嘲諷和困難下,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這足以看出人物內心的堅定,詹天佑對于國家的熱愛和自己的責任意識被這個詞語充分地詮釋出來了,而換作別的詞就完全失去了這樣的效果。
正所謂“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語文學習中,教師不能忽視詞語的重要作用,要以課堂為陣地,引導學生對詞語進行深入的思考,體會每個關鍵詞的好處和作者用這個詞的初衷。
二、把握細節,細細思考
文本細讀中,那些細節是我們不能放過的,細節描寫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個眼神或者是一個動作,抑或是一個標點符號。在文本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閃光點,讓學生去仔細體味,深入進行思考,學會用細節感悟文本的技巧。教師可以以課堂為陣地,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發現細節的能力。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在細節的把握上還無從下手,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提示學生從哪里進行探究。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引導學生去品味文本的細節。我采取了自主閱讀的形式,在閱讀中指導學生要將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細節之處找出來,一起在課堂中進行交流。有的同學說:“我注意到了洪教頭開始說了‘來來’,后來成了‘來來來’三個字,我覺得這突出了他狂妄傲慢的性格特點?!庇械耐瑢W說:“我注意到了林沖‘躬身施禮,起身讓座’,這里看出他是一個謙虛有禮之人?!边€有的同學說:“他的這個性格我也看出來了,是從他的‘不敢,不敢’看出來的。”……很明顯,學生們在細節的把握上還是獨具慧眼的,當然,也有的同學是不能做到這一點的,這就需要教師去做引導,從詞到句慢慢滲透,讓學生形成閱讀習慣。
教師在引導的同時,不要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關注他們自己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細節把握中發現文本人物的性格特點,發現文章內在的精神特質,進而指導自己的行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關注情境,品味情感
“潛心會本文,入境始與親”,這是葉圣陶先生對于語文閱讀的期望,魯迅也曾說讀書要“把自己放進去”。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情境中,去感受文本中精神力量對自己的影響。真正走進作品中,就需要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設身處地地從作者的設置點出發,去感悟,去品味。雖然情境創設很重要,但是教師特別要注意要立足于學生的心理特質,不能夸大地去追求美感而設置一些學生無法融入的情境。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文《最后的姿勢》的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了入境閱讀的方式,讓學生細細品味人物的品格,這個故事中寫出了一個普通老師為了救自己的學生而犧牲的故事,這是在用生命去愛自己的學生。譚老師最后的姿勢,讓我們流下感動的淚水,但是學生沒有親歷過地震,也許不會懂得死亡意味什么,生命對他們而言承受之輕。于是我首先為學生播放了汶川地震的場景,讓他們身臨其境般感受地震的危險情境,讓孩子們去設想:如果你是譚老師,你會怎樣去做?在這樣的情境中,再深入人物的內心深處,理解起人物的品質就變得容易多了。在文章中,“看見一塊石頭都要撿起來,生怕學生玩耍時受傷”,這句話我也讓學生進行了換位思考:“如果是你看到石頭,會不會撿起來?你平時是怎么做的?有沒有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過?有沒有愛一個人到事事盡心的程度?”學生在我的發問下進行了思考,立即懂得了一個老師對學生的無盡關愛之情。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不妨采取角色換位的方法,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主人公,怎么處理類似的事情,這樣體悟出來的情感才更真實和細膩,才是真正與文本進行親切的對話。
總之,文本細讀要拒絕淺表化和粗略化的閱讀,拒絕模糊和零碎的閱讀,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發現文本中這些閃光之處,帶領學生感悟文本的魅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武慧芳.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學周刊,2019(10):67.
[2]翟清濤.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華少年,2019(09):160.
[3]陳潔.趣味引領,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小學生(下旬刊),2019(03):5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