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文本細讀,體驗語文之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本細讀,是學生走進文本的主要途徑,更是學生體驗文本的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讀標點、字詞、句子,使學生理解文本的表達藝術,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實現“言意兼得”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文本細讀;文本之美;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32-02
  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之美,是核心素養下閱讀教學的追求。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通過閱讀,學生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這是 “得意”;借助閱讀,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字詞進行針對性品讀,并對作者所使用的表達技巧有著深刻的認識,這是“得言”。只有“言意兼得”,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使學生的語言變得豐富起來、語感得到增強、思維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針對性細讀,讓學生體驗文本的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一、細讀標點——領略文本語言之美
  文章的標點符號對表達思想情感十分重要。在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對標點符號的重視程度不夠。其實,每一位作者在進行文章寫作時,旋律感和節奏感一般是借助標點符號來表達的,從而使自己的情感能夠得到更好的傳達。作者通過對標點符號的運用,使人物的情感豐富起來;讀者借助這些標點符號,對文章情感和思維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谶@個原因,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加強對標點符號的教學,讓學生對標點符號重視起來,從而對文章進行更加有效的品讀,感悟文章的語言美。
  例如,人教版的《跳水》這篇文章,作者在第六自然段中運用了八個感嘆號。這八個感嘆號,有效地反映出了船長急切的心情。因此,在教學時,先讓學生進行閱讀,對文章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然后引導學生對這八個感嘆號所表達的情感進行進一步感悟。在對文本進行品讀完成之后,學生的語感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會更重視標點符號的使用。
  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特殊標點進行細讀,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標點符號在表達上的重要作用,深刻認識到文本中不同的標點符號對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文本中標點符號的用法,并引導學生學習體會,使學生深刻認知到標點符號的重要性,并在寫作中學會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從而使他們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
  二、細讀字詞——觸摸文本意境之美
  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經典之作。作者對字詞的精確運用使得整篇文章顯得富有表現力,尤其是畫龍點睛之筆更能讓文章富有生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對文本的關鍵詞句,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細讀、精讀,而且要將這些字詞融入文本意境中,讓學生進行品味,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體會文本的意境之美。
  例如,在教學《爺爺的蘆笛》一課時,一位教師在課始就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如下的內容:“五月間的海水變得柔和溫潤。海面上平靜得出奇,海風帶著初夏的溫馨,拂過強強柔嫩的臉頰。”  然后師生展開對話。
  師:請大家仔細閱讀大屏幕上的內容,然后好好思考一下,作者描述了怎樣的景象。
  生:五月溫潤的海水、平靜的海平面和溫馨的海風。
  師:回答得十分準確。作者對景物的描寫確實令人沉醉。如果我們將“溫馨”和“溫潤”這兩個詞進行調換,會產生怎樣的表達效果呢?
  生1:我認為進行調換不合適。因為調換后,語言表達就有點不恰當了,用“溫馨”來形容海水,其實是不合適的。
  生2:這兩個詞語不能進行調換?!皽貪櫋逼鋵嵤菍竦臇|西進行描述,而“溫馨”卻是對環境和氛圍進行描述的?!皽貪櫟暮K薄皽剀暗暮oL”這樣的表達十分合適。
  師:嗯,說得對,“溫潤的海水”“溫馨的海風”,這句話寫得非常精妙?,F在,請同學們一起來朗讀吧。通過朗讀,大家對海的味道的感受會更深刻。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部分內容進行朗讀;然后通過調換詞語,讓學生對“溫潤”和“溫馨”進行比較,感受、理解它們表達的不同意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詞句的內涵,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三、細讀句子——感受文本情感之美
  關鍵句子在文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關鍵句進行細讀,體會文章字里行間的深刻含義,感受作者的內心情感,促使學生在細讀中有所感悟、受到啟迪。
  例如,《半截蠟燭》一文,記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參與秘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終保全了情報的故事。文章贊揚了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斗,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
  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動作、語言、神態和緊張激烈的心理活動去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緊扣文本中的“在斗爭的最后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著”這句話,引導學生思考:“在敵人不讓杰克將屋內的蠟燭拿走之后,杰克為什么從容地將一捆木柴搬回屋內來呢?”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討論交流,逐漸理解了杰克的心理活動。一個學生說:“盡管當時杰克未能將蠟燭拿走,可是他需要將這些木柴搬來裝樣子。要是不這樣做的話,可能會使敵人產生疑心。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德國軍官在那時起了疑心,秘密情報就容易暴露。”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緊扣“默默”這個詞,展開想象:“在這種情景下,杰克雖然一直保持沉默,而且情緒看起來十分正常,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正如同波濤洶涌的大海一般。他當時的心境到底是怎樣的呢?”經過思考,有一個學生說:“事實上,這時杰克內心是十分焦急的,因為形勢相當嚴峻,眼看著火馬上就要燒到金屬管部分,情報馬上就會暴露。”另一個學生說道:“其實,杰克這時是特別焦急的。他能穩定下來是因為要讓德國軍官知道,他確實是在搬木柴,否則就會露餡。一旦露餡,將發生不堪設想的后果——不但不能夠保住自己一家的性命,更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左右戰局,從而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命運。”又有一個學生說:“盡管此時的杰克正在沉默,不過他卻一直在思考:他到底應通過怎樣的方法來將情報保住。”還有一個學生說:“盡管現在的杰克心理特別的焦急與擔心,可是這時他必須鎮定。他做到了,他是英雄?!?
  以上案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展開想象補充。這樣,在細讀文本句子的過程中,學生逐漸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對人物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進行了深入的體驗感悟,深刻地理解了人物的思想情感,獲得了語文素養的提升。
 ?。ㄘ熅?韋 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2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