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受到新課程改革的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閱讀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創新。文本細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式。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文本細讀指導與否、指導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閱讀效果的好與壞,更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快與慢。所以,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有效地進行文本細讀的指導,也是語文教師必須切實掌握的教學能力之一。本文在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的同時,也對文本細讀的策略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現階段,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語文綜合能力的養成和提升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新的“部編本”語文教材更將語文學習力的培養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得語文者得天下”“大語文”概念被相繼提出,而閱讀能力則是衡量語文習得能力的重要指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以及閱讀分析能力的搖籃,因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地位日益突出,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尚存在諸多問題急需面對和解決。
一、目前小學語文閱讀狀況分析
事實上,語文性質的教學內容除了拼讀之類的需要硬性記憶的內容之外,或多或少都注定與文學有關。在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在進行基礎的識字拼讀寫的知識傳授之余對學生的語文閱讀進行積極有效的指導,不能培養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就不能算是成功的閱讀教學。
(一)學生對語文閱讀缺乏興趣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并沒有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有的同學認為閱讀就是打發時間的工具,有的同學對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也只是簡單應付,這些現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非常多見的。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去認真思考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從而達到閱讀的真正目的。
?。ǘ┙處煂φZ文閱讀缺乏指導
就目前情況來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不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因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的指導,致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水平偏低。同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問題,只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文本信息,使學生的閱讀思維得不到培養,閱讀能力得不到提高。由于這樣的閱讀教學的方法過于枯燥和陳舊,導致學生逐漸對語文閱讀失去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細讀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上一些事物十分好奇的年齡,因為他們還沒有充分地認識或者接觸這些事物。學生在對學習內容充滿新奇的時候,更愿意學習而且還能夠自主思考和探究。所以,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引,以新奇心激發學生們學習的欲望。比如在學習《冬天的小畫家》一課時,老師這樣說:“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才一個謎語,好不好?”學生一聽到謎語肯定就特別好奇,從而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老師接著問道:“同學們,有很多畫家到冬天或者下雪的時候才會出現,你們猜猜這些畫家是誰呢?”老師采用這種提問的方式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好奇心,當學生踴躍地回答問題之后,老師可以適當表揚學生,然后老師繼續引導學生:“那你們想看看他們是如何創作的嗎?”接下來,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頁,帶著老師的問題朗讀課文。以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的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細讀文本能力。
(二)教會學生的閱讀方法
一是帶著問題閱讀。比如說在《爬山虎的腳》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采用引導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提出一個問題:爬山虎是如何爬的?在老師提完問題之后,學生就會回憶爬山虎的樣子。很多學生都會產生疑問:爬山虎是植物啊,那怎么會爬到那么高的墻上呢?這時候老師可以說:老師知道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你們信不信?學生的疑問就會更深:難道爬山虎真的有腳嗎?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在這個時候老師讓學生們帶著問題朗讀《爬山虎的腳》,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是帶著目的閱讀。在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前,老師可以為他們設定一個閱讀的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這個閱讀的任務,可以是識讀幾個重要的生字,可以是概括段落或文章的內容,可以是品味文中重點字詞的含義,也可以是提煉文章的主旨,還可以是分析精彩語句的表達效果等。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這樣的一個任務:細讀文章相關段落,著重找出文中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子,并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有目的地對文章進行針對性的細讀。
三是帶著閱讀方式閱讀。語文教師必須知道不同的閱讀方式帶來的閱讀效果是不一樣的。比如朗讀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能夠使孩子愛講話,性格變得活潑,還可以刺激學生深入了解文章內容。默讀比較適合中年級的學生,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理解課文,分析文中提出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認真讀文章的習慣。瀏覽文章能夠使學生在做題時,節約大量的時間,并且能夠在瀏覽的同時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能夠在答題時快速從文章中找出答案,以提高閱讀質量。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養成認真閱讀的習慣,對文章進行細讀。想要對一篇文章進行深刻的了解,那么文章中所包含的一些細節就不能放過,一些文章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細節的描寫比較細致,所以,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學會找重點細節,體會文章細節的閱讀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準確地掌握文章細節,養成認真閱讀的習慣。
?。ㄋ模┲匾晫W生閱讀效果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時,還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效果。針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句,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小練習,在學生初步閱讀之后利用幾分鐘進行當堂檢測。針對檢測出現的問題,教師再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文本細讀,以進一步提高閱讀的準確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來積極改進教學策略,將文本細讀的教學環節落到細處、做到實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逐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的閱讀少走彎路;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掌握文本細讀的方法,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閱有所獲、讀有所得。
參考文獻
[1]賀夢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2]張欣.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3.
[3]陳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2014(4).
[4]周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15(5).
[5]黃藝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5(52).
(編輯:馬夢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