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同時,文本閱讀能力也越來越成為當下社會人才衡量的重要標準之一。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而且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有著顯著作用。因此,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步付諸于實踐,注重精讀,由內而外的讓學生感受文本中蘊含的深刻含義逐漸成為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
關鍵詞:文本精讀,小學語文,多元解讀
文本精讀在閱讀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從哲學的層面來看,是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生通過精讀得以真正了解作者的寫作主旨。其次,從文本閱讀的角度看,精讀能夠讓學生從文本中獲得大量信息,為豐富自己的見識提供載體。再次,從文本本身的角度來講,學生能夠通過精讀在一定程度上發現作品的留白處,進而了解作者的深意。由此可見,文本精讀對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有效的策略,讓學生能夠在精讀文本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感受文學中五彩斑斕的世界?;诖?,筆者將從“反復閱讀、多元解讀、精細揣摩”三個方法入手,闡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策略分析。、
一、反復閱讀,用心體會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會意,欣欣然”講的就是反復閱讀的奧秘。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把閱讀和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去思考文章的主旨。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加以引導,進而能夠讓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有深刻的體會。
例如:在學習“我的老師”這一課文章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文章中劉老師的人物特點和內心世界,我會讓學生分三次自主閱讀,第一次讓學生逐字逐句的朗讀文章,旨在讓學生能夠對文章的大意有基本認知。第二次讓學生默讀文章,通過默讀讓學生能夠與作者形成共鳴,感受作者的情感態度。第三次,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比如,怎樣理解“用那雙手寫了無數個粉筆字的手,放飛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這句話的含義?,以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最后,我還會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感體驗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
二、多元解讀,自由發揮
文章是作者個人化的表達,體現著作者的情感態度和人生觀?,F代閱讀觀念認為,閱讀應該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而文章的意義是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自行發現和自主建構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總結文章的主旨,并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各抒己見,完善自己的認知,從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把握好學生思想的方向,做到不偏不倚,正中靶心。
例如:在學習“我的百草園”這一課文章時,首先,我會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并讓在讀完后談一談“百草園是什么樣的呢,作者是如何描述的呢”,比如,根據百草園中景物的特點,描述了作者童年的趣事。之后,在學生充分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自己心目中的百草園”,比如,學生結合自身的親身經歷和體會,認為家就是自己心中的百草園,有的學生則認為操場是它們的百草園,在那里它們可以和其他學生一起玩耍。以此來讓學生與文本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一種對話關系,并能夠自由而正確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
三、精細揣摩,提煉關鍵詞
一篇文章有著它獨特結構和立意,就如詩有詩眼,文章也有其關鍵詞。拋開思想情感不說,單從結構上講,便需要學生精細揣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精讀的基礎上,嘗試探究文章結構,并從立意的角度去提煉出文章的關鍵詞,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并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學習“矛盾”這一篇文言文時,首先,我讓學生自主朗讀本文,并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標記,接著再讓引導學生就“矛盾”談一談自己的認知,而且,我以“矛”和“盾”分別代入講解,講述文章中的生詞,進而再讓學生去閱讀文本,并能夠相應的總結出文章所蘊含的寓意。最后,從結構的角度,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找出文中的反問句式或感嘆句式,比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讓學生從反問句中提煉出關鍵詞“矛盾”。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文章寓意的同時,也能讓其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本精讀的能力,促使其養成精讀、細讀的讀書習慣,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以及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一方面,要加強教師在閱讀方面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為語文教學質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想提高學生文本細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還需教師的有效引導,讓學生對文章展開深入思考,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悟生命的價值,感受生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戴毅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精讀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
[2]時文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文本細讀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