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隨文小練筆 ,演繹精彩語文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困惑。隨文小練筆深入語文課堂,緊扣課文,依托教材,能有效地開辟閱讀與作文連接的通道,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降低習作的坡度,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從緊扣文本模仿練筆、補充空白“無”中生“有”、 拓展文本促進共鳴、構建序列持續練筆這幾個方面來指導學生進行練筆。
  [關鍵詞]隨文小練筆;模仿練筆;補充空白;拓展文本;構建序列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6-0060-02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边@句話告訴我們,學習語文不僅要關注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要重視對文本語言的訓練。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整為零,降低習作坡度,切實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呢?課堂小練筆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隨文練筆。
  一、緊扣文本,模仿練筆
  模仿能使理解與表達、積累與運用之間天塹變通途。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典范之作,在教學中,我們只要緊扣文本資源,抓住契機,指導學生適當地進行經典句、段、篇等的模仿,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就能形成語言技能,并最終內化為自己的語文能力。
 ?。ㄒ唬┑湫途涫椒乱环?
  《廬山的云霧》中有兩句典型的被藝術化的句式:“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教學中,我先帶領學生反復誦讀,細細品味,感受廬山云霧的動態美和獨特的語言美,然后結合廬山云霧的圖片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學著課文的樣子也來寫幾個美麗的句子。學生有了課文的引導,結合廬山云霧圖片,筆端流瀉下生動的文字:
  “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只奔跑的玉兔,轉眼間就變成了腳踏祥云的仙子;明明是一顆好大的棉花糖,還沒等你看清楚,它又變成了云霧繚繞的一座山峰?!?
  “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只兇猛的老虎,剎那間變成了一只正在吃著青草的小綿羊;明明是一匹沉睡在曠野上的駿馬,還沒等你看清楚,又立刻變成了一只巨大的螃蟹?!?
  學生通過仿寫,不僅感受到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更學會了文本流暢的語言表達。
  (二)典型段落練一練
  除了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可以仿寫外,那些典型的段落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哪吒鬧?!返谒淖匀欢?,作者用“閃”“躲”“取”“扔”等一系列動詞,刻畫了哪吒的機靈、勇敢,使得哪吒的形象栩栩如生。在教學這段時,我先讓學生模仿哪吒的動作,感受哪吒鮮明的人物形象。然后告訴他們,要讓筆下的人物活起來,就要寫好人物的動作,讓人物“動”起來。之后,我引導學生即興練筆,模仿本段寫一個人物,讓這個人物“動”起來。學生在練筆的過程中習得了描摹人物的方法,積累了大量的語言材料。
 ?。ㄈ┑湫推履∫荒?
  從文章的整體結構入手,關注課文在布局謀篇上的匠心獨運,對于初學作文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以《“東方之珠”》為例,文章在寫法上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以優美的筆觸描寫了香港迷人的標志性景觀,令人神往。于是,我讓學生仿照這篇課文,以“總—分—總”的結構來寫一處風景。學生們仿照課文進行謀篇布局,他們借他山之石達到了吸收、內化、積累的學習效果。
  二、補充空白,“無”中生“有”
  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總是隱藏著諸多的“空白”。這些“空白”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漏,而是作者有意布局的只可意會的弦外之音。對文本中的“空白”進行個性化補白,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
  章琴老師在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時,針對課文“空白”主要設計了兩個小細節:
  1.高加索山的懸崖絕壁上,氣候是變化無常的,普羅米修斯除了要經受風吹雨淋的折磨,還可能會遭到怎樣的折磨呢?(圖片、聲音相結合,引發學生想象)
  烈日炎炎下, 普羅米修斯被曬得嘴唇都裂開了,皮膚都脫皮了……
  電閃雷鳴中, 雷電劈在普羅米修斯身上,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他的身體……
  狂風暴雨里, 普羅米修斯被風吹得左右搖晃,撞擊著巖石,被雨水沖刷得睜不開眼睛……
  2.想象一下當時人們得到火種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男人們(    );婦女們(    );小孩們(    )。
  學生通過這樣的訓練,層層深入,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三、拓展文本,促進共鳴
  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對課文內容做進一步的挖掘;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或情感發展的方向展開想象,對文本進行延伸……這些既是對課文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形式。
  許翠琴老師在教學《濫竽充數》一課時,在課文的結尾處引導學生去想象南郭先生逃走之后的劇情發展。有學生寫道:“南郭先生逃走之后,改過自新,刻苦練琴,琴藝大進,重入宮中為齊湣王演奏。”有學生寫道:“南郭先生逃走后,仍然不思悔改,到處行騙,終被發現,送入官府治罪?!睂W生放飛思緒,激起思維的火花。教師因勢利導,引發學生思考:“從南郭先生的不同結局中,你悟出了什么?”學生在熱烈的討論中明白了在人的一生中誠信和真才實學的重要性。
  這種拓展延伸的小練筆叩開了學生的想象之門,也放飛了學生的心靈體驗,讓學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實踐中得以自由流淌。
  四、構建序列,持續練筆
  學生從了解寫作方法到學會運用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以動作細節描寫為例,學生必須明確動作的連續性以及修飾語、修辭手法的配合等。一堂課集中式的訓練難以讓學生掌握這些特點,必須形成一個系列,在一定時間內反復練習,循序漸進,逐漸鞏固。因此,針對動作細節描寫,我設計了三次課堂小練筆,通過序列的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描寫技巧。
  第一次練習安排在《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一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只見他們一個站在這頭,彎著腰,把耳朵緊貼蹺蹺板,一個蹲在那頭,用一枚鐵釘在板上輕輕地劃著?!苯虒W時,我先讓學生圈出動詞,兩人一組玩一玩這個游戲,然后讓他們仿照例文寫一段話,學會分解動作,寫出動作的連續性。第二次練筆安排在《小露珠》一文中,課文中出現了很多這樣的句子:“蹦到大荷葉上的小青蛙對小露珠說……”“她笑盈盈地說……”“喇叭花動情地吹奏著樂曲……”我讓學生也嘗試著這樣寫作,選擇恰當的修飾語,把動作描繪得更準確、具體、形象。學生很快寫出了句子:“爸爸靜靜地點燃一支煙,慢慢地對我說……”“老師推了推眼鏡,用溫柔的目光注視著我……”“媽媽一邊做著家務,一邊不厭其煩地向我嘮叨……”同樣是針對動作細節描寫,第三次練筆安排在《地球的兩頂“白帽子”》這一課中,這一次主要訓練在動作描寫中適當添加一些修辭手法。學生們仿照例句“落下來的時候熱水就會變成冰,摔在地上噼里啪啦地響,像放鞭炮一樣”進行練筆,完成得很不錯。這三次練筆,構建了動作細節描寫的訓練序列,循序漸進,讓小練筆呈現出一種連續性,讓學生有了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
  精心設計練筆,合理評價練筆,“把寫擠進課堂”是我不斷實踐和不斷研究的一個小專題。實踐這個小專題的目的是要在教學中、在課堂上抓住那些精彩的課例,讓學生在讀中悟、在學中練,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語言的準確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讀寫能力。
 ?。ㄘ熅?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24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