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減肥瘦身”,讓小學生的隨文練筆“流光溢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文練筆是閱讀過程中,結合相關內容巧妙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一種“短平快”的形式,頗受語文教師的歡迎,但隨文練筆隨意不得,要克服隨意而為的填補,減去錯過時機的渲染,避免缺失引領的遷移,重視練筆的角度,提升練筆的溫度,挖掘練筆的深度,切實提高隨文練筆的有效性,讓語文教學“流光溢彩”。
  【關鍵詞】減肥瘦身;隨文練筆;流光溢彩
  隨著課改的深入,讀寫結合成為教學重中之重。隨文練筆是閱讀過程中,結合相關內容巧妙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一種“短平快”的形式,或補充內容,或放飛想象……內容豐富,形式各異,充分發揮了課文的示范作用,學生學以致用,從而提高寫作水平,一時間,隨文練筆成了語文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教研課中更是老師們的必備菜肴??墒?,有部分老師不分青紅皂白每篇課文設計小練筆,片面強調練筆次數,甚至,有些小練筆偏離文本,脫離生活情境,使得隨文練筆越來越臃腫。筆者認為,當下應該為隨文練筆“減肥瘦身”,只有充分研讀文本,挖掘恰當的練筆引爆點,才能構建隨文練筆的高效課堂,使讀與寫獲得雙豐收。
  一、減去隨意而為的填補,重視練筆的角度
  “隨文練筆”是一種以讀引寫的訓練方式,一些老師隨便在課文里找一個“練筆點”就讓學生去寫,以為只要為學生創設寫作的平臺,多寫多練就“水到渠成”、心想事成,如學完一篇課文,老師喜歡千篇一律讓學生寫“誰誰誰,我想對你說……”學生對這種單一、枯燥的練筆方式很容易產生思想的倦怠,敷衍了事的思想日益膨脹。如果教師能根據課文特點,從不同的角度考慮隨文練筆的出發點,就能激發起學生寫作的欲望,有效培養學生樂于表達的興趣。
  1.讓“觀察”有序,先看后學再寫
  普遍學生不善于觀察,缺乏積累,隨文練筆時思維簡單,表達不夠精細。教材中不少課文配有插圖,插圖直觀形象,突出了某部分課文內容,色彩鮮艷、生動有趣,這些插圖是進行隨文練筆的好素材。教師指導學生有序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把圖畫中的意思表達出來,邊看邊說邊積累,將隨文練筆的內容由簡單到復雜,降低了練筆的難度。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草原》,插圖畫的是漢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相見的歡慶場面,課文只用了幾句話描寫:“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苯虒W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有序、仔細觀察插圖,然后把圖上的內容,如一部分蒙古人如何策馬揚鞭飛回蒙古包傳遞喜訊,一部分蒙古人和漢人擁抱、握手,孩子們歡呼雀躍,每個人的動作、神態、語言以及此刻想什么,用語言詳細描述出來。通過這一練習,使畫面在學生頭腦中靈活起來,把呆板的畫面變成靈動的語言,逐步提升學生的觀察水平、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2.與“傾聽”相融,先聽后思再寫
  “學會傾聽”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要求,有效的課堂從學會傾聽開始,隨文練筆的基礎是良好的傾聽,傾聽體現了學生的專注,培養了學生快捷的思維。提高隨文練筆的質量,首先是培養學生專注的傾聽,聽清楚別人說了什么,表達了什么內容,邊聽邊用大腦對別人的回答作出反應,為隨文練筆積累素材。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豐富的特產,課文描寫生動,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是隨文練筆的好范文,我播放小興安嶺相關的視頻、圖片,讓學生抓住某一個季節,說說課文里沒有寫到的景色,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加以補充,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想象加以拓展,內容更加飽滿,寫出來的練筆內容生動、具體,效果明顯。
  3.將“表演”引入,先演后讀再寫
  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學習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學生產生極大閱讀興趣的往往是那些內容豐富、情節生動的課文,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景,讓學生到臺上進行表演,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想象,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提高了學生隨文練筆的能力。如,教學四年級上冊《小木偶的故事》,小木偶一開始只有一個“笑”的表情,單一的表情會給小木偶帶來了什么麻煩呢?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選了一部分學生戴上不同動物的頭飾到臺前表演,一部分學生當觀眾,一邊聽一邊看著課文,看看同學的表演跟課文的描寫是否一樣,覺得不一樣的可上臺示范補充。學生情緒高漲,課文看得特別認真,表演特別的賣力,“潤物細無聲”學生充分感受到只有一個表情的小木偶委屈極了,對文本的講解變得豐滿起來。然后,老師拋出課堂練筆的要求:“孩子們,課文最后寫到藍鼻子小女巫把人類所有的表情送給了小木偶,小木偶遇到什么事會有怎樣的表情呢?請拿起筆來寫一寫吧。”通過表演,文本變得立體生動,激活學生思維再進行練筆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減去錯過時機的渲染,重視練筆的溫度
  隨文練筆具有“篇幅小、時間短、形式多”的特點,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沒有恰當把握隨文練筆有效的訓練時機,沒有充分的朗讀、沒有細致的感悟,沒有深入的體驗,隨意安排學生練筆,學生沒話可說,半天才寫出幾個字來。這種失去溫度的練筆只是一種形式罷了。那么,在當前的語文課堂,如何捕捉隨文練筆的時機,通過渲染練筆的“火候”,從而提高練筆的溫度呢?
  1.于矛盾沖突處切入小練筆
  學生由于年齡特點、生活閱歷、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存在一定的初始閱讀沖突和障礙,這是無法回避也是無須回避的,教師不必急于干預,無須馬上表明觀點,不妨把矛盾沖突點拿出來,進行一次小練筆,暢所欲言,緩解矛盾,掃除障礙。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中彩那天》一課中,家境貧窮的父親無意中抽獎,抽中了一輛奔馳汽車,可惜中了大獎的彩票是他幫同事代買的,他自己的那張沒有中獎。經過思想斗爭,他把汽車還給了同事?!案赣H該不該把汽車還給同事庫伯呢?”此處,引起了學生的爭論,我拋出問題:“父親面臨道德難題,他心里是怎樣想的,他的動作、神態是怎樣的?他跟母親是怎樣說的?你認為他這樣做值得嗎?為什么?”在我的鼓勵下,課堂上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辯論賽,雙方據理力爭,唇槍舌戰,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一寫“父親面臨道德難題時的神態、動作以及心里活動?!睍r機到了,學生隨文練筆達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抒寫自然水道渠成。   2.于文本空白處切入小練筆
  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不少課文都有情節上的“空白”和跳躍,有意無意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教師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想象,補充、拓展,讓內容更充實、更豐滿,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創設了練筆的好時機,點燃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教學四年級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李博士和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在余震中為大陸青年捐贈骨髓,“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如何克服困難抽取骨髓,課文沒有詳細的描寫,此時,教師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引入練筆:“寫一寫在余震中,李博士和臺灣青年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抽取骨髓的。”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放飛想象,思維的火花被激活了,一個個躍躍欲試,有的說,一陣震動又來了,桌面上的器械有些被震得掉到地上,掉下了幾塊天花板,醫護人員趕快撿起地面的器械進行消毒,趁著余震的暫停,李博士立刻把針頭插入臺灣青年的手上……有的說,手術室外面傳來房屋倒塌的聲音,隱隱約約傳來人們的叫喊聲,李博士、臺灣青年、醫護人員雖然心里牽掛家里人,擔心家人安危,但他們努力使自己鎮靜下來,余震暫停的一瞬間馬上開始了抽取骨髓的手術……由此可見,教師捕捉文本的留白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激活思維的火花,充實留白處,讓文本更飽滿。
  3.于心靈觸動處切入小練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處熞て饘W生“心靈之泉”的水花,必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觸動學生心靈的情感之外,在閱讀教學中,師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心靈碰撞、共鳴的過程,學生在文本語言的描寫與渲染中,心有所想,情有所動,此時,讓學生用心叩擊文字,用筆傳遞深情。如,教學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課,那時生活困難,作者想買一本書,想得失魂落魄,他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想向母親拿錢買書,他看到母親工作極其辛勞“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作者被深深地感動了,學生也被深深地感動了,筆者動情地問道:“平時,你的母親是怎樣工作?怎樣關心你的?你想到了哪些感動的事?”學生心中的記憶被喚起,靜下心來整理思緒,對文本的解讀感悟也漸入佳境,有了動情點,學生心懷激蕩不吐不快,在情感的噴薄中疾筆書寫,從而體驗“如行云流水般”的寫作快感。
  4.于情景交融處切入小練筆
  語文教材里有不少課文飽含豐富的情感,其情感因素縈繞在字里行間,在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品味詞句,學生的情感和文本情感一旦“水乳交融”,就會產生強烈的“情感磁場”。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課文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意境,飛揚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和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教師創設情境,播放下雨的圖片:“你們看,下雨了,噓!輕輕閉上你的眼睛,用心聽。”教師輕聲朗誦:“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悄悄地,打開了秋天的大門。同學們,你想想,秋雨打開了秋天的大門,你會看到什么呢?”學生暢所欲言,老師指導學生學習第二段:“大方的秋雨姑娘把什么顏色給了誰?”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圖畫般的情景,學生很快進入詩文優美的意境,感悟著詩一般的韻律,然后指導學生學習文本的句式,讓學生領悟用上這樣的描寫方法,句子生動了,把美寫活了。在此基礎上,又以“秋天的雨真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濃濃的秋色在她雙手地變換下,五彩繽紛、精彩紛呈。秋雨姑娘會給誰送上什么好看的顏色呢?請發揮你的想象,按課文這樣寫一寫?!币源藶橐?,進行思維拓展的訓練和美文欣賞的補充,這種形式的訓練,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加深文本情感的感悟,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給學生創設直抒胸臆、施展才華的舞臺。
  三、減去缺失引領的遷移,重視練筆的深度
  教師“為遷移而教”,學生為“遷移而學”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特點,許多老師喜歡讓學生寫小練筆,但寫完之后就好像萬事大吉,簡單的一個分數,沒有評價,也有些老師在課堂上讀一下就算了,蜻蜓點水走過場,毫無“深度”可言,如何尋找教材中隨文練筆的最佳突破口,搭建文本知識點和學生已有知識之間的橋梁,將隨文練筆走向“縱深”呢?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經典佳作,教師可利用文本中精彩的表達方式,巧用技能遷移,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細觀察,用筆訴說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讀與寫“相依為伴”,
  1.活化形象,讓練筆“生動”起來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本中最精妙的語言片段,喚起學生心中的形象,用語言把形象詳細描述出來,再通過小練筆把形象豐滿、生動起來,從另一個角度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如五年級下冊《橋》一課,最后“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闭n文在高潮中嘎然而止,耐人尋昧。此時,教師自然地引出小練筆:“老太太一下子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她想對老漢說什么呢?”教師創設了自由傾吐的氛圍,學生根據文本,放飛心靈,拓展表達,創新的火花也隨之燃燒起來。這樣的小練筆,將人物形象生動地躍然紙上,變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打開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拓展了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2.引發想象,讓練筆充實起來
  有的課文由于主旨和表達的需要,在敘說的過程中省略了某些內容,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對情感的體驗,對人物形象的感悟,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這些省略的內容進行想象拓展、補充遷移。這樣的小練筆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主旨的理解,而且由于簡短、易寫,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如,學習三年級上冊《灰雀》一課,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了小男孩放鳥歸園,課文寫到列寧果然又看到了那只麻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唱,列寧看看灰雀,又看看小男孩,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教學結束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故事大膽發揮想象,進行創造性的續寫練筆:“灰雀肯定不會告訴列寧它昨天去了哪兒了,小男孩聽了列寧這么一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會怎樣向列寧坦白交待事情呢?”這樣的練筆設計,學生放飛想象,進行豐富、大膽的想象,真切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感悟誠實的可貴之處,釋放童真,揮灑童趣,孩子的靈性在這樣的想象小練筆里彰顯起來。
  3.還原意象,讓練筆精彩起來
  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文本中某些高度概括但又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讓學生調用平時的生活閱歷,用小練筆描述當時的畫面。如教學三年級上冊《孔子拜師》一課,文中“風餐露宿”一詞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點抽象。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播放“風聲、雨聲、雷聲、山泥傾瀉聲”,邊聽邊結合日常觀察大膽想象,孔子在拜師的路上會遇到什么困難呢?學生靜聽,想象孔子一路的艱辛,有的學生說:“路上刮起一陣陣狂風,孔子在風中吃干糧,晚上,他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他直接在草叢中睡覺……”有的學生說:“孔子長時間走路,鞋子都爛了,腳上磨出了水泡,他一瘸一拐堅持走路……”有的學生說:“下了一整天的瓢潑大雨,孔子全身濕淋淋的,他冷得直發抖,嘴唇發紫,道路泥濘,孔子走一步滑一步,小心翼翼往前走……”這樣的小練筆,通過還原意象,讓學生見象明義,立象盡意,既能深入課文,又能跳出課文之外,化“不可言傳”為“款款流淌”的無限精彩。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曾說:“閱讀教學中寫的訓練,不應游離于課文之外,要使它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克服隨意而為的填補、減去錯過時機的渲染,避免缺失引領的遷移,為隨文練筆減肥瘦身,善于捕捉教材中練筆的切入點,重視練筆的角度、溫度、深度,讓學生用筆尖訴說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用小練筆演繹出大作文的精彩,有效的隨文練筆定能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注入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金建霞.找準點,推促隨文練筆精彩[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7(05).
  [2]黃文霞.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基本形式[J]..教學與管理,2017(11):39-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0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