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進行隨文練筆提高寫作教學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應尊重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態度和真切體驗,表達真情實感。本文針對寫作前指導與生活實際脫節的現狀,對隨文練筆進行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段;單元習作;隨文練筆;評改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211-01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課文之后教師便讓學生在教室里空想之后來寫作,而學生并沒有親自到大自然中走一走,自然無法寫出真情實感。教師應指導學生習得課文中的寫作技巧,并注意整合各種資源適時進行隨文練筆,為單元習作鋪路搭橋。
一、隨文練筆要注重習得寫作技巧
?。ㄒ唬┱覝收n文中寫作技巧的提升點
第一,仿寫句子。如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反問句的仿寫。以“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有幾個蟲子怕什么?”這句話為例,指導時首先理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再讓學生將反問句與陳述句的句子相比較,體會語氣和感情色彩的不同,最后練習寫這種句式。第二,補白段落。如對文章中省略號的補寫。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撓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睆倪@幾句話中,教師可以抓住四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引導學生想一想: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36個小時?而是從8小時寫起?用意何在?在挖的過程中,會經歷怎樣的苦難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父親的動作、神態、內心寫一段話。第三,續寫文章。如《窮人》的結尾,漁夫拉開帳子之后,會發生哪些事呢?把課文中運用的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運用到續寫的這個故事中去。
?。ǘ┱覝收n文與生活實際的結合點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在編排教材時,每個單元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來安排課文和習作內容的。在學習課文時,我們就要注意把課文主題與學生所處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把握好課文與生活的結合點,為單元習作積累素材。如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課文主題是“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單元習作的要求是寫一篇想象作文《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員》。第一篇課文是《山中訪友》,文中作者運用了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把大自然中的一切都當成了自己的朋友,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完后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觀察一處自然景物,如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然后寫下來。學生都興趣盎然,在一篇篇文章中妙筆生花,蜘蛛結網、螞蟻覓食、含羞草的膽怯、垂柳的婀娜多姿都被學生描寫得栩栩如生。后來學習完《山雨》后,天公作美正好下了一場雨,老師利用這個機會組織學生到校園中觀雨、聽雨,仿照《山雨》的寫法回教室寫自己眼中的雨。從天而降的小雨被學生形容為一根根細線;大雨落在傘上的聲音被學生形容為小孩玩的甩鞭發出的聲音。當學習完本單元所有課文后,在進入本單元習作教學時,這一次學生并沒有以往的畏難情緒,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想象成了大自然中的一員,展開了豐富的聯想,輕松地完成了本單元的習作。
二、隨文練筆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
課標要求“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比绻趯懽髑敖處熭o導時能夠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到“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潛在的資源,特別是人的資源因素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生成的資源因素。”那么習作教學將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課文主題是“祖國在我心中”,習作內容是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提起國家,在許多大人的心中可能都比較虛空,何況是一個個不諳世事的十歲左右的孩子?所以,在學習本單元的課文時,老師應特別留意抓住一切教育資源,適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習《懷念母親》時,當提到季羨林老爺爺在得知母親去世后,想一頭撞死在母親的棺材上時,許多學生發出了笑聲,作為老師應引導學生將心比心,讓大家去感受別人失去親人的痛苦,又補充了季羨林的相關資料,學生因此對季老與母親的感情有所了解。由此引申,于是老師讓學生課下了解祖國受辱的歷史以及祖國今日的富強,寫一篇《祖國的過去與現在》。學生借助網絡、書籍和家長,很快將文章寫出來了,文字激揚,篇篇飽含著愛國情懷。語文讀本中有幾篇寫歷史名人愛國的小故事,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了閱讀,通過閱讀,學生認識了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的錢學森、含淚教育孩子要愛國的普通教書母親……這時,愛國的種子已經悄悄播撒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間。
總之,教師應指導學生習得課文中的寫作技巧,并注意整合各種資源適時進行隨文練筆,為單元習作鋪路搭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