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動作可養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腳尖走路治痔瘡 每天早晚各走2000米左右,走路時,雙腳抬起腳后跟,用腳尖走路。這樣練習,既有利于提肛收腹,又使肛門靜脈瘀血難以形成。既防治痔瘡,又防止脫肛。
仰臥姿勢治呃逆 仰臥姿勢有和胃、降逆、止嘔功效,尤其對飽食或食后過度運動出現的呃逆效果很好。
揉膝蓋腿腳老得慢 腿部衰老最先體現在膝關節上。經常按摩膝蓋可使其氣血流暢,有利于防病治病。中老年人可以每天早晚將兩手搓熱,分別放在膝關節處,用手按揉,左右各30次,以膝部感覺微熱為佳。還可以兩腿并攏,取屈膝半蹲位,兩手扶膝,輕輕轉動膝部。
踢小腿肚祛除濕氣 一手扶住固定物,一條腿站立,用另一條腿的腳面踢打站立腿的承山穴(踮腳尖時,小腿后側肌肉浮起的尖角凹陷處)。踢打的力度視個人承受能力而定。在踢打過程中可以緩慢加速,交替進行,每次5~10分鐘。
右側臥位止腹痛 凡因飲食過度、情緒波動或胃腸炎引起的胃腸痙攣所致腹痛,可采用微曲雙膝向右側臥的姿勢,保持10~30分鐘,即可緩解或消痛。尤其對功能性或神經性腹痛效果較好。
平躺腿貼墻治失眠 生活中不少人為失眠所困擾,采用這一姿勢,可能會有助于您進入睡眠?!捌教缮吓e雙腿直立靠墻”(類似大寫的“L”)訓練,有助于人體進入“身心放松模式”,可緩解肌肉疲勞,促進血液循環,讓呼吸更深更穩。
彈彈腳趾利養生 可以坐在椅子、沙發上,也可以在床上仰臥練習,兩腳伸直向前方,上身盡量挺直,將雙腳的第一趾和第二趾重復相彈即可。每日早晚各練習1次,每次彈99下。長期堅持不但可以刺激腳部經絡,還能鍛煉腿部、腰部筋骨,激發、帶動全身經絡氣血流通,進而起到延緩衰老、防病益壽的作用。
高舉雙手緩解腿麻 久坐會導致腿腳發麻。遇此情況,應立刻改變姿勢,可以小范圍內快速走動幾分鐘;如果感到左腿發麻,就高舉右手10秒,然后放下,反復3次,右腿麻的話就舉左手,麻木感可以得到緩解。此外,變換走路姿勢,如走“內八字”,使不同的肌肉均衡受力,減輕發麻的感覺;對發麻部位進行搓、熱敷,也能消除麻木。
晃腳改善血液循環 全身血液循環不佳,就會發生內臟功能失調的現象,出現如頭痛、食欲不振等,可仰臥在床,先讓雙腳在空中像踏自行車一樣運動,只要持續5~6分鐘,全身血液循環就會得到改善。此法還可使腿肚和膝蓋內側的肌肉得到伸展,徹底消除腿部疲勞。
升提氣血姿勢 人們一旦因解便蹲廁過久,突然起立出現頭暈眼花,甚至站立不穩,此屬體位性低血壓。年老體弱、病后體虛者,或低血壓病人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如采用屈膝半蹲位同時低頭彎腰,很快就會氣血上升,腦得血養而止暈眩。
(郭旭光/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8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