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興產業優化地方稅源結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為建設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國家產業政策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時期。新興產業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稅源培育的新源泉。云南省應該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政策的新變動,用好用活中央的差別化扶持政策。通過分析國家產業政策變動及效應,以云南省產業結構和稅源結構為樣本分析相關數據后認為,云南省應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結構,優化地方稅源結構,為地方財政收入提供充足財力。
關鍵詞:產業政策變動;差別化扶持政策;地方財源結構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4-0115-03
新興產業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物質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同時,“十九大”確立了今后幾年地方稅收體系建設目標,為地方稅源的培育與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云南省緊緊聯系國家產業政策變動對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即產業結構調整符合國家政策支持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其產業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政策不支持的產業則會受到較多限制。這樣才有助于前瞻性地制定新興地方產業政策,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優化云南省稅源結構,為地方財政收入提供財力,進一步推進云南省跨越式發展,使云南省綜合經濟實力再上一個大臺階。
一、差別化扶持政策的提出
差別化扶持政策主要是基于地域的民族的差別、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扶持的政策。由于歷史的、地域的、民族的特殊性和現實的客觀性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東中西部的社會經濟發展呈現明顯的梯度性。從當前看,以云南省為代表的西部12個?。ㄗ灾螀^、直轄市)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總體滯后,以江蘇省為代表的東部則處以絕對的領先地位。數據顯示,按照經濟的發展程度,東中西呈現出逐步遞減的關系。其中,西部12省市區的GDP總量占到全國31省市區總量的20.32%,中部六省區占比20.67%,東部地區占比59.26%,東中西GDP總量的大致比例為3∶1∶1。從居民人均收入看,東部地區為28 223.3元,中部地區為18 442.1元,西部地區為16 868.1元。排在后五位的是云南、西藏、甘肅、貴州、青海等西部省份。
具體從經濟總量來看,2018年云南省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 881.12億元,同比增長8.9%,排全國第3位;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 994.3億元,排全國第19位。江蘇省2018年GDP首次邁入“9萬億俱樂部”大門,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8 171.5億元,排全國第2位。
盡管近年來云南省圍繞國家產業政策的新變動,產業發展持續發力,產業新政有目共睹,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但地區經濟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與全國特別是東部地區相比,云南省產業發展滯后、產業層次較低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發展中依然面臨不少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高度依賴“兩煙”稅源的實際,導致地方財源結構單一,地方經濟升級有其客觀的困難性。二是資源型重工業比重過大,過于依賴資源開發,產品附加值較低。三是新興產業相對弱小、龍頭型大項目還很欠缺,地方財政收入質量不高,財政收入增長乏力。四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特色農業產業化水平還不高,產品附加值偏低。五是服務業發展很不平衡,加之云南省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未來要提高云南省的經濟發展水平、培育新興產業、增加稅源收入,仍需加大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和資金投入力度。為此,我們呼吁,在當前及今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對云南省民族地區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不僅是因為這是我黨的一項基本原則,只能增強,不能削弱,而且多年來云南省的煙草產業、有色金屬產業、水電產業對國家財政稅收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國家實施差別化扶持政策對云南省形成的“輸血”和“造血”是題中應有之義,對于加快云南省地方經濟發展既是目標又是重要路徑。
二、國家產業政策變動對云南省地方財源結構的影響
黨的十九大以來,伴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要求,中國選擇了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它將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是財富創造、稅源培育的新源泉,是支撐國家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柱。
云南省研究制定差別化政策,要準確把握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刻認識云南省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條件,找到自己的優勢和潛力,認真研究國家西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鼓勵類產業目錄,系統謀劃,將重點放在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上。實行有差別的產業政策,是中央對西部地區的特殊關心和支持,有利于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拓展發展空間、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壯大云南省稅源結構的新增長點。
一般情況下,產業的產值與其變動比例直接影響地方稅收收入的規模和結構變動。三大產業相互協調、結構合理,經濟方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而稅基得到增長,地方收入才會有所增長。2018年,云南省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 498.86億元,同比增長6.3%,比全國高2.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 957.44億元,同比增長11.3%,比全國高5.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8 424.82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與全國持平。2018年,云南省財政收支目標完成,但保障民生支出所占比例為70%,而支持經濟發展的財源、稅源就會受到影響。因此,云南省在優化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要培育與創新新興產業,開辟新的稅源結構。
?。ㄒ唬┌l展傳統支柱產業,鞏固第二產業稅源優勢
云南省的傳統支柱產業主要是煙草產業、礦業、有色金屬產業、水資源產業。為確保地方政府稅收規模,需要發展云南省的傳統支柱產業,主要包括: 一是穩固煙草產業的稅收貢獻。云南省煙草產業在2017年的稅收貢獻高達828.49億元,居于制造業的首位,目前仍需將煙草產業作為地方稅源的重點培育與扶持對象。
二是做強實體產業。為此要充分發揮云南省的地域優勢,助力云南省優勢資源的升級發展。云南省資源優勢明顯,礦產資源居全國前3位,水能資源居全國第3位。一方面,要從國家扶持綠色產業的需要層面建立礦產資源、水資源的綠色產業鏈,形成新競爭力;另一方面,要發揮稅收政策的引導作用,強化財政資金精準支持,夯實電力、礦產資源、水資源等實體產業規模,壯大產業稅源。
(二)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稅源結構新發展
對于云南省來說,發展新興重點產業,就抓住了促進產業結構協調發展的關鍵,這些產業體現了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稅源結構新的目標特性,是云南省贏得未來競爭的新希望。
一是打造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牌”。2017年云南省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 40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0年達到3 800億元左右。云南省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領域按照“世界一流”的標準,在昆明市等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示范區,打造集醫療、研發、教育、康養為一體的醫療產業綜合體,促進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跨越發展。
二是打造一流的“綠色能源牌”。綠色能源是國家扶持的產業,也是云南省的重點產業,水電資源已經成為云南省的第二大支柱產業,清潔能源交易占比居全國首位。為此,云南省首先要進一步做強做優綠色能源產業,加快建設水電基地,加強西電東送通道、境外輸電項目建設,拓展省內外和境外電力市場。
三是打造一流的“綠色食品牌”。云南省有豐富而獨特的各類生物資源,為此云南省在2018年安排“綠色食品牌”項目資金10億元,支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重點圍繞茶葉、花卉、水果、蔬菜、堅果、咖啡、中藥材等產業,用工業化理念集中力量培育,打造名優產品,將更多的云南生物產品及高原特色農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資料顯示,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為促進云南省稅源結構創新性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其中以醫藥制造業最為突出。云南省醫藥制造業累計稅收達112.5億元,年均增長9.38%;水電稅收占第二產業比重連續5年在全國排名第二,僅2016年,實現水電增值稅收入43.28億元,為云南省經濟發展及稅源增收拓寬了道路。2018年中國有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突破22萬億元,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強度和較快的速度,為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脫貧攻堅等三大攻堅戰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持續加大,基層財政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三、云南省地方財源結構優化展望
云南省應用差別化扶持政策已見成效。研究發現,地方政策執行者對差別化政策與當地需求匹配度日益緊密,差別化政策體系的理解日趨完善。對此提出如下相關建議。
從2019年云南省財政廳的數據看,2018年,云南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 990億元,比上年增長5.5%;中央各項補助收入3 543億元,上年結余收入128.2億元,調入資金39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6 060.2億元。云南省地方財源結構優化應該集中支持重點產業發展,按照“一個產業、一支基金”的思路,分別設立重點產業發展基金,成熟一支、設立一支,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向重點產業集中投入。為此,云南省將整合省級財政扶持產業發展50%左右的存量資金,以及全部新增投入部分,集中支持重點產業發展。
一是加快發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云南省將建立三七、燈盞花、天麻、滇重樓、石斛等中藥材GAP種植(養殖)基地60個以上,打造“云藥之鄉”。以云南白藥牙膏、摩爾農莊系列保健品、螺旋藻、三七系列保健品等為重點,打造形成一批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具有云南省特色的品牌產品、拳頭產品。同時,省級籌措69.3億元(增16.7%),加快建設“健康云南”,以支持云南省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等。
二是打造信息產業核心集聚區。云南省要依托呈貢信息產業園區,打造全省信息產業核心集聚區和創新發展新高地,充分發揮昆明人才、技術、資金密集的優勢,重點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將其打造成全省信息產業核心集聚區、技術創新高地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核心區。
三是提速物流產業核心區建設。要加緊以昆明市為中心、以滇中城市群為依托,重點發展裝備制造物流、資源型產品物流、高原特色農產品物流、煙草物流、冷鏈物流、電商物流,以及會展物流,早日形成連通國內、服務全省、輻射南亞和東南亞的物流產業核心區。
四是提振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要充分發揮滇中城市經濟圈的核心和龍頭作用,按照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充分挖掘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和市場優勢,聚合生產要素,全產業鏈打造蔬果、花卉等重點產業。
五是發展新材料產業。為加快推進新材料產業跨越發展,云南省將重點組織實施新材料產業“168”工程,即確定2020年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2 000億元的1個總體發展目標,培育貴金屬新材料、基礎金屬新材料、稀有金屬新材料重點領域。
六是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圍繞做強滇中、搞活沿邊、輻射南亞和東南亞,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在昆明、曲靖、玉溪、紅河、楚雄、大理等州市,重點建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七是加快“云品”特色食品加工業發展,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健全標準體系,打造茶、酒、糖、油、核桃、咖啡、果蔬7類過百億元的云南特色食品加工業。
全省八大重點產業培育成效明顯,“傳統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產業升級體系已經初步形成,為全省今后的經濟健康發展注入了動力。今后只有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優化云南省稅源結構,才能為地方財政收入提供財力,進一步推進云南省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 云南統計局.云南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
[2] 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年鑒[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18.
[3] 云南省政府.云南省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N].云南日報,2017-01-09.
[4] 云南省財政廳.2018年地方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N].云南日報,2018-01-26.
[5] 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N].中國證券報,2018-12-25.
[6] 國家統計局.2018年中國經濟成績單[N].人民日報,2019-01-25.
[7] 云南省財政廳.2018年6000多億元保障云南跨越發展[N].云南日報,2018-01-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84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