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業課程育人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課堂教學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原有的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大學生的教育模式。要落實好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會議精神,就需要在更多的專業課堂上將思政教育貫穿其中,在知識傳授和專業學習中使廣大青年學生受到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導游實務》課程本著“要讓每節課程發揮育人價值”的原則,構建以思政必修課為核心,以思政選修課、綜合素養課、《導游實務》專業課為環繞的“課程思政”育人機制,使思政教育有機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
關鍵詞:課程育人;育人機制;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0.095
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決定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探索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增強針對性,提升有效性,夯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工作和首要任務。
1 高校專業課程育人的機制研究
在不斷建立健全機制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育人”這一中心思想,整合內部和外部的優質資源,將各種育人要素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機制系統中,推動各要素間的協作與互動。
1.1 建立健全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協同育人機制
很多高校的思政課程往往是由思政部來承擔,思政教師不是分布于各個院系之中,他們和專業課教師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往往是各自搭臺唱戲,導致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溝通不暢。專業課程教師的專業特點也決定了他們授課內容上對專業知識點的高度重視,往往會忽視對專業課育人方面的內容,久而久之,就行了思政教師負責思想政治,專業課程教師負責文化知識這種完全割裂的局面。要想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高校站在整體和全局的高度,以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協同育人理念為指導,重視思政教育機制中思政核心課程、思政選修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四要素之間的協調性,進行切實可行的頂層設計。
1.2 建立健全區域性(校際間)專業課程聯合育人機制
目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已與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簽署校際課程互選與學分互認合作框架協議,按照“平等互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原則,建立和完善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機制。以此為契機,高??梢試L試思政教育育人新模式,建立高校之間聯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任務,探索高校聯合、協作辦學模式下的教學管理制度。
1.3 建立健全專業課程的全過程育人機制
構建全體教師、全部課程的大思政教育體系,需要形成“各門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的工作思路,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在每一堂課程。高校的專業課程基本從大二延續到大四,要保證專業課程育人的全過程性,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入學教育機制,在大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的時候,就要著手開展相應的思政教育活動,比如通過入學專業教育,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再次通過講座、報告、展覽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樹立專業的自豪感和榮譽感。最后還可以結合學期中的專業課程,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 《導游實務》課程育人途徑
近年來,在我國旅游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從業人員群體卻出現了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嚴重地影響到旅游行業的聲譽和企業的效益,同時也影響到當地旅游業的形象乃至是國家的形象。《導游實務》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處于承前啟后的重要位置。因此,通過該課程育人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2.1 結合旅游業發展史,進行全課程育人
回顧現代旅游業產生、發展和崛起的歷程可以看到,旅游業伴隨著工業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進程而不斷發展壯大的,它既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也是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標志。中國古代旅行發展成就輝煌,從帝王巡游到官吏宦游,從士人漫游到宗教云游,古代的旅行雖然是少數人的行為,但是對社會、政治、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多舉例,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史和現狀,進而引導學生對我國旅游業和職業素養進行思考,增強大學生對旅游行業的認同感,進而激發廣大青年學生投身旅游行業的熱情。
2.2 結合旅游業時事熱點,進行課程育人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每年旅游時事熱點層出不窮。教師在背課時,應多加關注。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對時事熱點如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廁所革命、民宿客棧、導游宰客事件等進行深入分析,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結合旅游業這些時事熱點案例,培育學生的從業人員職業情感,提升工作技能的重視意識。
2.3 結合旅游專業實踐實習,進行課程育人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理論教學必須走出課堂才能切實促進課堂教育實效性的提高。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專業實踐必不可少。在進行專業實訓時,職業素養的提升效果明顯。比如教材中強調,“熱愛祖國是合格導游員的首要條件,導游員必須要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的時候總是感觸不深,理解不到位。后來進行了專業實習,發現很多地接導游在講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時,總是滔滔不絕,滿含深情。實際上,無論是講解員,還是全陪或地陪,只有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才會熱情洋溢的向旅游者介紹祖國(家鄉)的壯麗河山和燦爛文化,她們憑借的優勢就是對家鄉故土的愛,對偉大祖國的愛。所以,通過專業實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教育自然而然就印記在學生的腦海中,效果很好。
2.4 結合導游人員先進事跡,進行課程育人
導游人員的工作環境比較特殊,高山平原,跋山涉水,在帶團的過程中面對危險的時候,導游所表現出來勇于犧牲、忠于職守、先人后己、樂觀向上等道德情操,是旅游從業人員應該具備職業道德與素養。導游人員中涌現的先進事跡比比皆是,我在授課中經常舉例文花枝和何永杰。2005年8月28日,在陜西省延安市洛川境內,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旅游車與一輛大貨車迎面相撞。導游文花枝讓施救人員先救游客,但是自己由于延誤了救治時間失去了一條左腿。2017年的一個重慶旅游團在泰國芭提雅當地的一個象園中游玩期間,大象突然發怒跑向游客,領隊何永杰發現這一現象后,趕緊跑上前去將兩名游客救出,何永杰自己卻被大象用鼻子卷起來重重摔地,并被大象踩踏,當場昏迷。從這些感人事跡之中,學生們深深地體會到導游人員對工作的極端負責和敬業精神,英勇忘私、舍己救人的精神以及高尚的職業操守。 2.5 結合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進行課程育人
?。?)引導學生關注自我,關注家鄉。在課程內容講解中地陪接團部分,有歡迎詞、沿途講解和景區講解等知識章節,借助該部分的內容要求,可以進行模擬導游,要求學生扮演地陪的角色,然后向游客致歡迎詞,進行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家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表現欲和對家鄉的熱愛的情感。
?。?)引導學生擴展課外閱讀。優秀的導游員應該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擁有豐富的史地文化知識,并要學會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授課教師給學生開列學習書單,推薦學生閱讀名家名著、專業報刊雜志、專業網站、旅游APP等,并利用課前五分鐘在班級交流,讓每個學生輪流介紹自己最近的讀書和心得。通過這些方式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文化素養。
?。?)采取靈活的學習方式?!秾в螌崉铡氛n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授課過程中要根據章節的特點,指導學生個人自學與團隊探究學習相結合。比如景區講解在講授前,可以先布置作業,以“愛我校園”為主題,分組進行校內導游模擬講解,還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分析討論,錄制視頻,制作景點PPT,課上輪流講解等。通過學生的自學,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現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互相對比學習,培養學生取長補短的態度、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雅量。
3 結語
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項“一體化”的工作,實際上是讓每位教師都發揮育人功能,讓每一門課程都發揮育人功能。課程是進行思政工作的載體,教師是思政教育的主體,專業課程教師要主動承擔起專業課程育人的重任,把思政內容很好地融合在每一節課,每一章節內容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文化知識和思想修養的雙向提高。
參考文獻
[1]李駿,黨波濤.公共藝術課程融入高?!按笏颊苯逃齽撔麦w系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8,(1):30-32.
[2]陸樹程.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新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3):74-78.
[3]劉淑慧.“互聯網+課程思政”模式建構的理論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5-17.
[4]張青,張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2):29.
[5]王洪賢,楊越明.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機制構建[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4,(12):9-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5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