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信任、政府績效與地震災區居民政府信任關系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政府信任反映了居民對政府的認可程度,是政府政策執行的基礎。汶川的地震災區居民政府信任水平沒有隨著災區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得到相應的提升,通過運用“汶川地震十周年居民生活情況調查”數據,實證分析探究了人際信任、政府績效與政府信任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政府績效、人際信任均對政府信任產生顯著的影響。
關鍵詞:災區居民;政府信任;人際信任;政府績效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9.066
1 問題的提出
2008年汶川8.0級特大地震給震區帶來了巨大的財產和生命安全損失,我國政府在救災所表現出的強大動員能力、應急能力也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尤其通過政府的各項震后恢復政策,使得汶川災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獲得歷史性機遇,基礎公共社會高水平重構,產業發展能力也持續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相對于震前有較大幅度提高。
較高的政府信任度會有效降低政府運行的成本,于政府及公民都是有利的。而政府信任會受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在突發事件發生的關鍵時期政府政策執行對政府信任的影響更為顯著。政府信任作為公民對政府的主觀評價,受諸多因素的影響?,F有的研究中不乏對政府影響因素的探討,程倩認為,政府信任是政府合法性的本質內涵,政府信任關系是公民對政府及其政策執行過程中各相關要素、政策執行過程以及政策執行結果的心理預期。在二者的關系解釋上,政府高校的運作過程以及較好的績效水平可以帶來良好的政府信任水平,兩者呈正相關關系(程倩,2011)。繆婷婷認為,影響政府信任的因素具體包括政府作為、政府績效以及新聞媒體的興起(繆婷婷,2016)。在關鍵時期,政府政策對居民的政府信任影響更為顯著。在突發事件中,公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往往受領導者的價值觀以及政府政策執行情況的影響,政府信任與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對受災民眾的真誠關懷和激勵呈顯著正相關的影響(王璐,2008)。
因此,本文在梳理了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基于“汶川地震災區災后重建十周年狀況調查”數據,對影響災區居民政府信任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
2 文獻綜述及研究假設
2.1 人際信任
在文化主義視角下,人際信任會對政府信任產生顯著的影響。高巍通過實證研究證實了人際信任對政府信任的影響:民眾越容易相信他人,則更容易信任政府(高巍,2015)。胡榮等學者研究發現個人的信任水平對政府信任度會產生顯著影響(胡榮,2007)。陳天祥構建了包括村內信任和社會信任的影響因素模型,驗證了民眾個人的信任水平對政府信任會產生顯著的影響(陳天祥,2017)。人際信任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民眾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劉人寧,2018)。人際信任變量作為文化路徑中重要的解釋變量,對居民政府信任的影響不言而喻,因此本文將其作為自變量的指標之一。據此,提出假設1:
假設1:人際信任度越高,政府信任度越高;人際信任度越低,政府信任度越低。
2.2 政府績效
制度主義路徑認為政府績效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對政府信任度的判定,政府績效涵蓋政治、經濟、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績效。許偉通過研究發現,政府績效變量對政府信任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同時驗證了政府績效與政府信任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楊培鴻(2007)通過實證研究證明了公共服務績效作為關鍵性的影響因素,對公民政府信任評價起著重要的作用。陳天祥在研究中國鄉鎮政府的政府信任情況時也將政府績效作為自變量進行分析(陳天祥等,2017)。由此,提出假設2:
假設2:政府績效水平與政府信任呈正相關關系。
3 研究方法
3.1 數據來源
本研究使用數據來源于國家科技部中國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同西南交通大學開展的“汶川十周年居民生活情況調查”數據,調查范圍包括四川省5市/州30縣/區共198個行政村/社區,共抽取了30個受災縣中的4950戶住戶,共完成家戶問卷3826份,完成個人問卷3751份。
3.2 變量的操作化
因變量:政府信任變量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問卷中,關于政府信任被劃分為對中央政府、省政府、縣/市政府、鄉/鎮/街道四個層級政府的信任,選項分別為“完全信任”、“比較信任”、“不太信任”、“根本不信任”,對四個信任度賦值為1-4,1代表“完全信任”,4代表“根本不信任”,以此類推。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政府信任”因子。
自變量一:人際信任。
“汶川地震十周年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問卷中,對人際信任變量操作為題目——對“家人”、“住在你周圍的人”、“市場上的商人/買賣人”、“外地人”、“村干部”、“警察”、“醫生”、“法官”共8種不同類型群體信任情況,答案與測量“政府信任”的答案一致。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據指標特征,提取出三個因子,分別為 “權威信任”、“社會信任”、“鄰里信任”。
自變量二:政府績效。
本研究中關于政府績效感知被測量為居民對 “貧困問題”、“貧富差距”、“失業情況”、“空氣污染”、“水污染”、“缺水問題”、“孩子上學不方便”的嚴重程度評價,答案包括“特別嚴重”、“比較嚴重”、“不太嚴重”、“不成問題”四個程度的測量,從“特別嚴重”至“不成問題”分別賦值為1-4。通過因子分析,提取3個公因子為“人民生活”、“環境保護”、“公共服務”。
4 研究分析
4.1 相關性分析
通過相關性分析可知,居民人際信任的三個維度與政府信任的相關顯著性均為0.000,小于0.05,均呈顯著性相關關系,表明民眾個人信任水平會顯著影響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其中權威人群信任維度的得分系數最高,為0.665。
居民對政府績效感知的三個維度與政府信任的Sig值均為0.000,小于0.05,表明政府績效與政府信任有顯著性相關關系。居民績效感知各維度與政府信任呈負相關關系,表明政府在這些方面存在問題的嚴重性越高,政府信任感越低,其中公共服務維度的得分系數最高。 4.2 回歸分析
該部分基于因子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的基礎上,采取線性回歸方法進一步驗證各影響因素與政府信任的關系,建立了2個回歸模型,對影響災區居民政府信任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
模型1中檢驗的是人際信任與政府信任之間的關系。在研究人際信任與政府信任的回歸中國,采用逐步回歸法,將人際信任的3個公因子作為自變量,政府信任因子作為因變量進行分析。根據選取自變量的規則P<0.05,共選擇了3個變量,包括權威信任、鄰里信任以及社會信任。模型1的相關系數為0.678,調整后的R方為0.459。因此,最終建立的模型1包含權威信任,鄰里信任,社會信任3個影響因素。通過ANOVA表考察模型是否有效,該模型回歸的顯著性水平均顯示P<0.05,表明回歸程度顯著,可以認為該模型有效。從回歸系數表可知,權威信任、鄰里信任以及社會信任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616、0.161、0.085,均大于0,說明權威信任、鄰里信任以及社會信任程度越高,居民對政府信任的程度越高。T檢驗中,權威信任、鄰里信任、社會信任和常數項的顯著性P值都小于0.05,因而均有顯著意義。
模型2檢驗政府績效與政府信任之間的關系。在研究政府績效與政府信任的回歸中,采用逐步回歸法,將績效感知的3個因子作為自變量,政府信任因子作為因變量進行分析。根據選取自變量的規則P<0.05,共選擇了3個變量,包括制環境保護、公共服務以及人民生活三個維度的變量,建立模型2。根據模型2可知,環境保護、公共服務以及人民生活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179、-0.118、-0.109,絕對值均大于0,回歸系數為負,說明環境保護、公共服務以人民生活各方面問題的嚴重程度越高,居民對政府信任的程度越低,即政府績效水平與政府信任呈正相關關系,政府績效越好,居民政府信任度越高。T檢驗中,環境保護、公共服務、人民生活和常數項的顯著性P值都小于0.05,因而均有顯著意義。
5 研究結論
本章首先在因子分析以及驗證各影響因素與因變量存在相關性的基礎上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進而驗證了相關假設。具體結論如下:
(1)假設1得到驗證:人際信任度越高,政府信任度越高;人際信任度越低,政府信任度越低。通過分析發現,人際信任對政府信任存在正相關關系。人際信任包括權威信任、社會信任及鄰里信任。其中對權威群體的信任是本研究中影響政府信任最顯著的因素,人際信任對居民的政府信任產生影響最為顯著,其次是鄰里信任,社會信任對政府信任的影響程度最低。
人際信任一直都被當作影響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過實證分析也得出相同的結論。如何通過提高居民的人際信任水平從而提高政府信任水平是當前應該思考的問題。從本文的研究中可知,人際信任中居民對警察、醫生、法官、村干部這類具有一定社會公信力的群體有著較高的信任水平,這與我國傳統的信任特征有關,人們對這部分人群持有敬畏之心。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當今社會中,這部分過去極具公信力的人群也面臨公信力下降的困境。因此,需提高這部分人群的服務能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人際信任中得分最低的是社會信任,即對陌生人的信任水平的解釋。在人際關系越來越“冷漠”的今天,社會信任顯得尤為重要。近年出現的“扶不扶”、“小悅悅”等問題和事件極大的打擊了人們的信任感,使得人們對外界保持極高的警惕心,人們越發地變得更為“冷漠”。因此,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厲打擊破壞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
(2)假設2得到驗證:政府績效越好,公民對政府的信任越強。政府績效越差,公民對政府的信任越低。通過回歸分析發現,居民對政府績效的感知對政府信任產生顯著的影響。本研究從政府在公共服務、環境保護、人民生活三方面的績效成果來考察政府績效對政府信任的影響,三個維度中環境保護績效對政府信任的影響最為顯著。
政府績效是政府行為的直觀體現,政府績效的好壞直接影響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水平,提高政府工作績效是我國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本研究關于災區政府績效與政府信任的關系中,人民生活、公共服務、環境保護方面的績效對政府信任產生顯著的影響。因此,提高災區居民政府信任需要提高政府績效,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程倩.論中國傳統社會習俗型政府信任關系[J].學習論壇,2011,27(04):47-51.
[2]繆婷婷.政府績效對政府信任的影響[D].蘇州:蘇州大學,2016.
[3]王璐.突發事件中基層政府信任關系修復研究[Z].2017-04-04.
[4]高巍.當前中國居民政府信任的區域比較[D].濟南:山東大學,2015.
[5]胡榮.農民上訪與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會學研究,2007,(03):39-55+243.
[6]陳天祥,周敏婷,鄭佳斯.中國鄉鎮政府的政治信任:影響因素及區域差異[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7,(01):101-108.
[7]劉人寧.基層政府信任的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18.
[8]許偉.我國當代政府信任的比較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
[9]楊培鴻.重復建設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一個基于委托代理框架的模型[J].經濟學,2006,5(2):467-478.
[10]陳天祥,周敏婷,鄭佳斯.中國鄉鎮政府的政治信任:影響因素及區域差異[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7,(01):101-1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6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