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與信任就是陽光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考場真題
2018年陜西省中考作文題
題目:陽光
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要透露真實的姓名、地名、人名等相關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中考佳作
陽 光
陜西一考生
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貼著大紅春聯,與路邊的紅燈籠和中國結相襯托,顯得喜氣洋洋,這是在新家過的第一個春節,天氣卻不是很好,有些陰,陽光時有時無,不免有些煞風景。
早餐過后,我和弟弟出去拜年,看著手里拿著袋子的弟弟,不由得想到童年時的自己也是這么天真、活潑、開朗、無憂無慮。天有些陰冷,我們快步走,來到了鄰居家門口,只見鄰居蹲在門口一邊吸煙,一邊朝大路張望,像在期盼什么。他蜷縮著身子,像迷路的小孩一樣顯出孤寂、迷茫的神色。正想著是否要直接走過去,弟弟卻先開了口:“爺爺,新年好!”鄰居一愣,有些意外,然后很快地滅掉手中的煙,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新年好!來來來,拿點糖果!”“不……”我還沒來得及拒絕,弟弟就連忙點頭答應:“好??!好?。 蔽野蛋档闪怂麕籽?,他似乎感覺到了“殺機”,急忙往后退了幾步,嘴里嘟嘟囔囔地說著什么,然后一溜煙地鉆進了鄰居家里。我無奈,只好跟著走了進去。
“文文,招待一下這兩個孩子,我去拿點東西。”鄰居說完,便走進另一個房間。我看著屋子里鄰居家的兒子,有點兒慌,站在原地不敢動。
大家都說,鄰居家兒子不知犯了什么事,兩個月前的一個晚上被警察捉走了,大年三十晚上才被鄰居用錢將他“?!背鰜?。果然,他被剃光了頭,戴了帽子做掩飾?!澳銈兿茸?,桌上有糖果,別客氣,我去廚房拿把刀。”弟弟跟在自己家里一樣,輕輕松松地坐下來,像個剛出生的小嬰兒一樣,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相反,我卻拘謹地坐著,手里拿著糖果,時刻注意著周圍的動靜,所以一聽到“刀”字,我瞬間就慌了,手里的糖果也隨之掉在地上。
過了一會兒,鄰居的兒子從廚房里走出來,手里攥著一把小刀,坐在桌子對面,低著頭。不會是在磨刀吧?我的心瞬間提到嗓子眼兒上。
“吃點蘋果吧!”他左手攥著水果刀,右手遞過來一個削好的蘋果。我接過蘋果,手指不停地哆嗦,這短短幾分鐘仿佛有一個世紀之久。
很快,鄰居回來了,壓抑的氣氛立刻就被打破了。我接過鄰居手中的米糕,忙說“謝謝”,然后轉身拉著弟弟走出屋門。到門口時,我回頭一看,發現鄰居的眼眶早已紅了,他挺直著身子不停地說:“常來坐啊!常來坐??!謝謝你們來拜年!謝謝!”
此時,陽光正好,天有些暖和了。挺直腰的鄰居正抬頭看太陽呢。他大聲對已經離開的我們說:“陽光真好??!”
題型透視
陜西省中考作文命題一直重視引導考生關注生活,對生活進行深層次思考,既有相當寬泛的選擇范圍,也有一定的限制條件,讓寫作處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
“陽光”是一個極具開放性的作文題。可以實寫滋養萬物的、看得見、感受得到的陽光。事實上,“陽光”還有虛指的意義,比喻一切美好的或能夠帶給人美好感受的人或事物,可以是親友、師長、朋輩之間的愛,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信任、包容,還可以是人物內在的美好品質……當然,還可以用虛實結合的方法來寫“陽光”。
具體來說,如果寫實實在在的自然界中的“陽光”,可以設置在一個具體事件的特定環境、場合中,并借助所選取的這一具體事件深入挖掘陽光在自然屬性外的其他意義,以使文章立意免于膚淺。所以,寫自然界中滋養萬物的陽光時,也需要把目光投向陽光以外。如果用虛寫的方法,寫陽光的比喻義,就要把陽光所喻指的那些美好的精神品質、美好的人和事物巧妙地融入所寫的事情之中,要把這些內容作為文章的主要表現內容。
思路點撥
1.樂于奉獻。陽光下,萬物生長,草木榮枯,這本是自然現象。但是一次對陽光下小樹苗的觀察,卻讓“我”有了深刻的體會:正因為有了太陽的無私奉獻,萬物才能如此歡暢地茁壯成長,“我們”的生活才變得如此溫暖。
2.學會感恩。有一次,“我”為爸爸精心挑選了生日禮物,收到禮物的爸爸異常激動,好像沐浴在陽光中一般充滿光彩?!拔摇苯K于知道人要有感恩之心,也知道了如何增進“我”和爸爸之間的感情。懂得感恩與回報,生活就會充滿陽光,變得無比溫暖。
3.學會寬容。同學誤解了“我”,還到處和別人說“我”的壞話,“我”很生氣。但是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平復了心情,沒有與他爭論,而是選擇寬容。同學后來弄清了真相,愧疚地向“我”道歉,“我們”之間的友誼更深厚了。寬容,就是照耀“我們”友誼的陽光。
4.贊美母愛。“我”生病了,不過還好有媽媽的精心照顧與安慰。在戰勝病魔的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母愛的溫暖,發現自己正是在母愛的陽光下才得以健康成長的。母愛真如陽光般溫暖、偉大。
5.學會堅強。學習生活中總會遇到困難、挫折,能夠讓“我”戰而勝之的,除了師長的鼓勵,還有“我”不服輸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它們是“我”生命中最燦爛的陽光。所以,“我們”需要堅強的意志以及敢拼敢闖、不服輸的性格。沐浴在這樣的陽光下,“我們”才能獲得成長。
特色拓展
《陽光》以“鄰居老人大年初一蹲在門口望著什么”、“我們為什么不愿意進鄰居家拜年”這兩個懸念開篇,接著又設置了鄰居兒子“拿刀干什么”的懸念,層層設懸,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該怎樣設置懸念呢?
開篇設懸:開門見山促人急讀
在作文開篇設置題目就設一懸念,讀者在閱讀之初便充滿了疑問和興趣?!兑话阉{色的雨傘》一文開始是這樣寫的:“我的視線,這么久以來都不得不為一把藍色的雨傘所牽絆……”讀到這里讀者自然要問:這把雨傘是誰的?為什么會牽絆“我”的視線?這樣的文章,讀者想不說好也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文中設懸:推波助瀾引人入勝
在行文中設置懸念,能使故事情節錯落,讓讀者興趣盎然。如《最后一課》中有這樣一段:“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我本來打算趁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這里作者突出了特例,平?!翱傆幸魂囆[”,今天卻“安安靜靜”,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發生了什么呢?這樣,巧妙設置出了懸念。
文尾設懸:巧留余地發人深思
在結尾設置懸念,不把結尾清楚地交代給讀者,讓讀者去思考與推敲,這樣,文章更耐讀,韻味流長,增加文章的美感,拓展欣賞層次。如《轉角》一文這樣結尾:“這個夏日的早晨,于別人也許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早晨,于我卻是一個重生的早晨。我低頭看看表,時間還來得及,于是,我扭轉車把,果斷掉頭沖向學校的方向……”文章寫的是打消逃學的念頭,走向學校的事情,用“沖向學校的方向”結尾。“我”到了學校以后怎么樣?至此戛然而止,不著一字,令人回味,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深度評析
這篇中考作文,選取生活中的真實素材,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生動細致,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題,具體點評如下:
一、選材生活,真實自然
真實的素材最能打動讀者。考生選取的素材極富生活氣息,沒有真實的生活經歷很難成文。鄰居在春節這一天孤寂地蹲在門口,是在盼望有人來家里拜年?!拔摇焙偷艿軟]有顧忌鄰居的兒子曾被警察抓走,來到鄰居家,“我”的慌亂表現得非常真實,尤其是當“我”聽到“我去廚房拿把刀”這句話時,心瞬間提到嗓子眼兒,手里的糖竟然嚇得掉到地上。在接過鄰居兒子遞來的蘋果時,“我”不停地哆嗦……真實的生活經歷才讓文章如此真切。
二、虛實結合,突出主題
對于“陽光”的描寫,考生很好地把握了虛與實的關系,巧妙地借助真實的陽光來暗示“我”對鄰居認知的改變、鄰居經“我們”拜年后的心情變化:“我”和弟弟剛到鄰居家門口時,陽光時有時無,令人覺得大煞風景;而“我”和弟弟告別時,陽光正好?!拔摇焙偷艿軐︵従拥男湃闻c尊重與天空中自然的陽光巧妙配合,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題:呼喚如同陽光般美好、珍貴的尊重與信任。
三、描寫生動,細致感人
文章能從不同角度精心描寫“我”和鄰居:寫“我”時側重于心理描寫,兼有動作、神態、語言描寫;寫鄰居則側重動作描寫,兼用語言、神態描寫。為了讓“我”表現更加突出,考生巧用對比,以弟弟的形象加以襯托:弟弟天真、活潑、開朗,真誠地叫鄰居“爺爺”,在鄰居家輕松落座,對一切充滿好奇,毫不拘束,而“我”則顯得拘謹、不自然。這些細膩、生動的描寫,將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8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