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教育研究的深入,教師的兒童觀、教育觀發生了改變,課程意識逐漸增強,幼兒園課程正向“更加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更加貼近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靠近。但在生成課程中,許多教師對于如何照顧到幼兒多樣化的、富于變化的興趣仍感到困惑。
事實上,教師需要對幼兒層出不窮的興趣作價值判斷:哪些是對幼兒的發展有意義的,是否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幼兒可能在哪些方面獲得發展,等等。同時,教師還要對擬開展的主題活動進行分析:幼兒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他們是否有相關的經驗儲備?他們可能遇到的困難集中在哪些方面?這種源于幼兒興趣、基于教師判斷、由幼兒和教師共同生成的主題活動,實現了個人興趣與發展目標的有機融合。
由于不同幼兒已有經驗和興趣等方面的差異,教師不可能要求全班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齊步走”。那么,教師如何兼顧探究過程中幼兒五花八門的興趣和各種出人意料的想法呢?我的建議是:第一,擬定計劃,分步實施。比如,教師可引導幼兒就“車”的話題進行充分討論,把大家想知道的問題全部羅列出來作分析篩選,有些問題可能通過幼兒同伴間的互相學習就可以解決,其余問題則根據大家感興趣的程度逐一尋求解答。此舉可引導幼兒逐漸養成做事前先計劃且隨時進行反思和調整的良好習慣。第二,支持幼兒分組探究,集中分享。教師可引導幼兒根據各自的興趣組成探究小組,圍繞不同的問題深入探究,然后將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在集體中分享。這有助于幼兒明確自己的探究目標,同時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不是空洞的口號,教師既要充分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又要善于將個體差異轉化為教育資源,從而促進班級幼兒的整體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8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