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一帶一路”倡議下提升義烏小商品競爭力的若干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社會、經濟、科技及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在此背景下,義烏小商品的發展應如何應對挑戰,迎接機遇,并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中保持長久的優勢,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課題。鑒于此,多角度分析義烏小商品在國內外市場經濟中的不足,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謀求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義烏小商品;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6-0046-02
  一、引言
  義烏作為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市場,從“雞毛換糖”到“世界超市”,義烏的小商品在國際上享有頗高的聲譽。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正式提出,“義新歐”中歐班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為義烏小商品融入世界商品流通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渠道。然而,眼下發展良好的義烏小商品,在“一帶一路”的機遇下如何保持長遠的競爭力,將成為義烏小商品今后發展中的痛點之一。
  二、義烏小商品發展存在的問題
  1.義烏小商品自身存在的不足。在義烏的發展歷史中,“你死我活”的商業文化,薄利多銷、低價競爭的模式,以及小商品自身低廉的商品性質,小商品走向了世界,但是鑒于其自身的價格優勢,短時間的利潤需求雖能得到滿足,但是在長期發展中勢頭難免疲軟。從微觀而言,小商品的長期發展不容樂觀。僅憑借中國制造,義烏小商品在世界范圍內隨處可見,種類應有盡有。然而,細究義烏小商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并沒有形成大的品牌效應?!癕ade in China”遍地的當今,義烏小商品空有量,沒有質的提升,始終讓商品定位處于較低的位置。從定義出發,小商品是作為那些生產點多面廣、品種花樣繁多、消費變化迅速、價值相對較低的小百貨、小五金、某些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部分文化用品等,因此小商品自身就注定了穩定性較低、利潤空間較低的弊端。在義烏小商品的實地調研中,當地較為保守的商業文化,體現于行業競爭中。零和競爭的商業文化,直接導致了義烏商戶之間信息交流阻塞,出于低價競爭和搶奪客戶的需要,信息在不同客戶之間很難形成有效溝通、及時溝通。
  2.在小商品實體經營中品牌效應優勢不明顯。從現有運營模式來看,義烏當地的小商品銷售主要以實體經營為主,且在義烏設立固定的銷售點。近年來互聯網電商及微商的興起,對實體經濟沖擊巨大。而在義烏長期以來的實體經營中,客戶一般直接到實體店進行訂貨,老客戶則通過電子郵件、QQ等途徑向銷售商下單訂貨,但由于義烏當地小商品市場中大部分商販的文化水平較低,對現有新興電商的銷售途徑掌握有限,需要另外聘請專門人員進行線上銷售的管理工作。義烏與小商品的客戶來源,大多通過長期的積累而來,針對新老客戶進行宣傳。在調研中我們得知,小商品采購方尤其是外國采購方對商品質量尤其看重,相比于網上訂單,采購方尤其是外國采購方更傾向于到店實地看貨,確認商品質量,對產品進行多方考量后再下單。在此背景下,義烏小商品個體的品牌效應在國際上并沒有很大的作用。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品牌,采購方在質量和品牌的抉擇中,更多的是傾向于品質,注重眼見為實。
  3.賒賬交易也為小商品的交易埋下了隱患。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小商品商家在交易的過程中普遍是賒賬交易的情況,并且隨著時間的積累賒下的賬目越來越大,嚴重影響了商家的生產活動。在賒賬交易中商家背負一定的債務,貨款的賒欠對小商品上下家之間的資金流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在這一病態的資金流動狀態下,商品的流動速度也會相應減緩,最終必將導致惡性循環。除此之外,企業的年度清算以及稅務方面的負擔也隨之加重。
  4.小商品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義烏小商品近年來利潤率根據不同產品性質,范圍大概控制在8%~20%之間,前些年利潤率有30%~40%,現在銷售的利潤來源主要靠走量,近年利潤率下降速度正在加快,由于人口紅利正在慢慢消失,勞動力也在慢慢流失,以及2008年以來的經濟環境一直處于慢慢復蘇狀態、電商網絡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利潤在被各種力量牽扯后,不斷下降。然而,小商品的產品價格變化幅度基本保持穩定,價格基本沒有發生變化,成本的上漲也使得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5.自主創新成為發展瓶頸。義烏小商品中產品結構相對較為單一,中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比重過高,加工制造業較多,附加值高的產品較少,結構性矛盾非常明顯。在調研中我們了解,義烏的一些企業在生產中會聘請專業設計研發團隊,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市場需求。而在義烏的眾多小作坊中,生產者無力承擔如此的設計需求,只能單純地隨大溜、追熱度。其次,小商品生產中抄襲情況嚴重,新的產品推出市場后,遭到其他廠家的抄襲,嚴重侵犯了原創生產方的知識產權和利益。在自主性方面,義烏的生產企業往往只擁有代工權,本地的原創品牌很難植入,獲得所代工品牌的品牌效應。企業欲轉型升級,在成本控制方面,最有效的就是科技降低成本,更新設備替代傳統勞動力,以降低成本。而這一措施對于義烏目前的狀況而言并不現實,政府沒有補貼,一般的工廠如將設備全部更新需要上千萬。抑或工廠需要研發新產品,整個過程需要一個全盤調控,這需要多年的積累。
  6.同類型專業市場的興起促使競爭加劇。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全國各地的商品市場迅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擠壓著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市場份額。據統計,至2016年中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中屬于專業市場的小商品市場共有33個,全年實現交易額已達464.3億元。尤其作為義烏國際商貿城傳統的主要輻射地區的中西部地區的專業市場發展得更為迅速,這些同類市場的興起分流了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客戶源,削弱了市場的集散功能,促使國內小商品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其中較為典型的有:2007年浙江東陽創辦的東陽世貿城通過將近零成本的超優惠政策重點向義烏市飾品、工藝品、服裝等行業的經營戶招商;2008年東陽世貿城又規劃了占地150畝的機械配件市場;余姚、臺州等地也憑借著產業優勢積極地發展機械及配件市場;金東區已投資18億建設用地1 000畝的原材料市場。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提高義烏小商品競爭力的措施
  1.推進區域品牌化,增強產品品牌效應。打造“義烏”“中國義烏”的品牌,從個體到整體,利用暈輪效應,推進品牌化建設,推行準入機制以及約束機制,利用現有“義烏指數”等相關數據,不斷完善機制。此外,通過物流體系效率提升、會展經濟促進等途徑增進品牌宣傳,為“義烏”走出去提供基礎,提高“義烏”“中國義烏”在國際上的聲譽。
  2.提高勞動力素質,完善企業的科學管理。完善引領和激勵體制,建立靈活的晉升機制和多元化薪酬體系,特別是勞動力資源的管理和開發,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情況下吸納高質量的勞動力。企業在此基礎上也應完善科學管理,形成科學高效的人事管理,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爭取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小商品的質量與生產者、管理者的素質關系密切,提倡工匠精神,為小商品的轉型升級提供上升空間。
  3.形成完整的銷售理念或企業文化。尤其在種類繁多的小商品中,如何形成企業的長遠發展優勢,并保持長遠的客源,需要企業不斷提升意識觀念,學習先進的營銷理論,全盤掌握銷售途徑;堅持誠信等有利的企業文化。誠信交易,在交易中提倡貨款現結的方式,杜絕賒賬,維持企業長期的資金鏈。“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為小商品提供強而有力的后盾。
  4.建立工廠、店鋪一體化,自產自銷生產營銷模式。義烏小商品工廠在商貿城中開設店鋪,只為自家工廠服務。根據工廠規模大小設立不同數量的店鋪接待客戶,部分商家同時在阿里巴巴或淘寶上設立電子網店吸納客戶,線下的店鋪主要是用于接待一些新客戶以及老客戶體驗新產品的實感。客戶在商鋪挑中了商品,然后下訂單,從工廠拿貨,新老客戶隨著對企業信任度的加深,權衡是否下訂單或下多少訂單,這是一個互相建立信任的過程,訂單量也會因互信而隨之增加。在此基礎上,構建完整的供應鏈,為小商品自產自銷提供扎實的后盾。
  5.提高自主創新程度并予以保護。通過自我思考、創新、實踐以及調整不斷循環的方式提高商品質量,通過店鋪銷售準確了解客戶需求并對產品進行改善,通過短周期及高質量服務提升競爭力,建立高效且完整的供應鏈,創新品牌推廣的方式,為小商品國內外流動的時效性、效應性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政府應當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對原創品牌設計進行保護,對小商品生產中的抄襲情況進行整治,對原創產品、商標等進行一定程度的獎勵。
  參考文獻:
  [1]  馬驍,郭曉君.對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對策的研究[J].特區經濟,2010,(2).
  [2]  雷露,楊升,喬忠.從產業集群視角透視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和成因[J].中外企業家,2010,(4).
  [3]  樓玉華.市場功能提升與產業結構升級——對義烏小商品市場功能提升的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9,(1).
  [4]  龍騰紫.專業市場的轉型升級研究——以義烏專業市場為例[D].杭州:浙江大學,2011.
  [5]  郭興寶.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成功因素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6,(13).
  [6]  廖文彥.義烏小商品市場成功因素探討及推廣價值研究[J].價值工程,2006,(8).
  [7]  方俊,金國峰.義烏小商品市場拓展機制與路徑[J].商業時代,2005,(5).
  [責任編輯 陳丹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101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