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后獨立工礦區企業轉型發展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有利于國有企業減輕負擔,集中精力聚焦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做強做優,爭創“世界一流”企業?!叭┮粯I”分離移交后,如何深化改革、轉型發展是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企業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移交后實際情況,對“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后,獨立工礦區企業如何轉型發展的途徑和方法進行簡要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獨立工礦區;轉型發展;探析
1“三供一業”移交對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影響
獨立工礦區企業大都成立較早,辦社會職能設備設施超期服役,老化嚴重,管理粗放,服務水平低,不少企業家屬區與當地城市發展脫節,將國有企業承擔的與主業發展方向不符的公共服務職能歸位于相關政府部門或單位,納入社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由專業化的服務機構實行集中管理運營,有利于統籌協調和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更好服務群眾,惠及民生。
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深化獨立工礦區企業市場化改革的必然要求,獨立工礦區企業完成辦社會職能剝離,才能輕裝上陣參與競爭。近年來,國有獨立工礦區企業“三供一業”及其他企業辦社會職能移交工作進展順利,但隨著業務、資產、職能的移交,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業務量大幅萎縮、從事“三供一業”業務員工大量富余,為妥善安置富余人員,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面臨轉型發展問題。
2移交后獨立工礦區企業轉型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2.1面臨的挑戰
“三供一業”及其他企業辦社會職能是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主要業務,移交后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面臨諸多考驗:一是移交后實現礦區服務不斷檔、質量不下降,面臨“交得出、接得住、行得穩、可持續”的考驗;二是分離移交任務完成后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面臨工作重心由“保障生活、服務居民”向“保障生產、服務礦區”轉變的考驗;三是存續業務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地處偏僻,社會就業崗位少,面臨“盡快建立適應市場競爭的經營機制,激發經營活力和創效能力,安置好留存人員”的考驗。
2.2發展機遇和優勢
?。?)國家政策支持。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對深化國企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作為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黨中央和國務院不斷完善出臺配套政策給予大力支持,各級政府承接辦社會職能的環境和意愿也越來越好,為國有企業卸下“包袱”輕裝上陣,推動全面可持續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所屬企業集團重視存續企業發展。強調全面可持續發展,通過各板塊、各企業、各領域統籌協調,充分體現專業化優勢,為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深化改革、發展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
(3)有轉型發展的基礎和潛力。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通過多年的發展積累,移交后仍有一批優質資產、優良資質和優勢業務,都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通過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后,存續企業作為擁有法人自主權的經營主體,有更大的自主權和更好的發展空間。
3轉型發展方向
3.1依托政府,職能歸位
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堅持市場導向、政企分開,按照市場化原則,推進公共服務專業化運營,國有企業不再承擔與主業發展方向不符的公共服務職能,獨立工礦區“三供一業”及其他企業辦社會職能移交政府部門或專業公司,實現了企業管理向政府管理的過渡。將企業辦社會各項職能納入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由專業化的服務機構實行集中管理運營,統籌協調、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斷提高各項服務質量和水平。通過在獨立工礦區建立黨的領導、政府主導、居民自治、志愿者服務、駐區單位參與的現代社區治理體系,實現礦區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持續提升礦區職工居民生活幸福指數,減輕企業負擔,輕裝上陣,實現政府、企業職能歸位。
3.2融入地方、借勢發展、合作共贏
充分利用國家對獨立工礦區企業的產業支持政策,以城市為依托,積極爭取納入城市發展規劃,通過政府配套完善礦區基礎設施,改善工礦區居民居住條件和環境。綜合利用工礦區現有資源,與地方政府、優勢企業等合作,培育接替產業,推進發展工業旅游、高效農業等產業,為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條件和空間。
3.3調整完善獨立工礦區管理體制機制
隨著分離移交工作的全面完成,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在職能定位、管理內容、管理方式等方面將發生較大變化,應推進礦區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調整。梳理礦社區管理職能、機構設置、層級劃定、管理邊界、人員結構,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工作方案,兼顧先試先行與統籌部署相結合、積極推進與總體穩定相結合,推進建立與公司規模和戰略發展相匹配的礦區管理體制機制。按照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原則,推進生產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礦區創建新模式,實現生產服務保障業務一體化統籌、專業化管理。圍繞激發經營業務創效動力、活力和效率,找準突破口、切入點,推動建立靈活高效的生產運營機制。
4轉型發展路徑
緊密結合主業生產經營實際,重點突出“保障主業生產”,統籌優化存續業務生產組織,切實抓好平穩運行,建立適應礦區改革發展的生產經營管理新模式。應結合主業發展實際情況,建設自立生存、機制靈活、服務優良、保障有力的生產支持、后勤支持、經營業務三大體系。
4.1做優做強一批主營業務
將與主業密切相關的業務包括礦產主業服務、售電售水、工業信息化、國際貿易等業務,納入與主業協同發展,加強一體化管理,做強做大,提升保障能力,為主業發展提供生產支持。
4.2做精做優一批特色業務
將后勤保障業務納入專業化發展,統籌整合資源,完善業務鏈條,做精做細,將特色農業、礦產品業務納入特色發展,形成礦社區特色產業。發揮一體化管控優勢,提升獨立工礦區生存發展能力,為礦區可持續發展提供后勤支持。
4.3大力發展礦區經營性業務
盤活存量資產,充分利用資產調劑共享平臺,提升資產創效能力和資產質量,通過盤活土地、房產等存量資產,做強做大獨立工礦區經營性業務,為移交后獨立工礦區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4.4盤活人力資源
按照“培訓轉崗一批、勞務輸出一批、清理替代一批、政策安置一批”思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富余員工外闖市場走出去,崗位創效動起來,穩妥分流安置人員。
4.5加強文化建設
培育“顧客就是上帝”、以客戶為核心的市場意識、服務意識、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創新意識和誠信意識,盡快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文化。立足于社會化、市場化方向和群眾觀念轉變,扎實做好獨立工礦區社區居民由“企業人”向“社會人”,“企業小區”向“城市社區”轉變工作。
5結束語
“三供一業”移交后,深化改革、轉型發展,是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共同思考的新課題。通過調整完善礦社區管理體制機制,重新定位獨立工礦區存續企業職能定位、管理內容、管理方式,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才能走出一條符合獨立工礦區實際、體現獨立工礦區特色的轉型發展新模式,推動獨立工礦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利. 國有企業做好“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應注意的問題[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8):86-87.
[2]王地江.國有企業做好"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應注意的問題分析[J].企業文化,2018(4):139.
[3] 閻旭東.國有石油企業做好“三供一業”移交的具體措施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40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