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文章從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主題的研究意義出發,分析了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成因,以及從理論角度來分析它們的傳播機制。將風險成因分為與傳統金融相同的風險因素和互聯網金融新的風險因素,根據這些不同的風險成因分析了風險的傳導機制,從這些風險的傳導機制的現實情況及互聯網金融的特征提出了相關風險防范的措施和建議。最后做出了總結,認為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和監管要以行業自律和外部監管相結合,努力提升人員素質和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范和監督互聯網金融風險。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監管
   一、研究意義
   本文分析了現有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風險成因,風險傳導和現有監管方式,期望提高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水平,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督和覆蓋力度,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政策措施。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分析了金融互聯網風險的性質和內容,著力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并對目前互聯網金融監管基礎進行了分析,力求提出科學有效的監管方法,爭取將風險防患于未然,盡量減小風險暴露時,在處置風險過程中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本文結論將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和監管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成因
   對于金融而言,風險是客觀現實。因此,研究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成因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傳導機制是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基礎。在分析風險成因時,筆者將從如下兩個方面分析了互聯網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傳統金融固有風險成因和互聯網金融風險成因。
   (一)互聯網金融的傳統風險成因
   1. 金融的脆弱性
   盡管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剛出現不久并且高速發展的新的金融模式,但是它也具有傳統金融行業的脆弱性,在金融市場中高負債經營是常態,因此高風險就一直伴隨著行業日常的經營活動。在發展過程中,這種傳統金融帶來的脆弱性只會伴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而愈演愈烈。這種脆弱性是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本質形成原因。
   2. 金融的周期性波動
   在市場經濟中周期性波動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實體經濟下行時,由于經營者的利益也將受到實體經濟的影響而降低,因此而導致互聯網金融的投資者的收益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實體經濟與互聯網金融的相互作用導致市場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加劇,這種相互作用機制也成為互聯網金融風險形成的第二大原因。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自身成因
   1. 技術上存在缺陷
   在互聯網金融業務運行的的實際過程中,互聯網金融在金融業務辦理過程中完全通過網絡來傳輸交易信息,由于技術的缺陷,有可能導致用戶的信息被泄露,密碼被盜取、篡改,資金被截取或被盜走等風險、互聯網金融中的釣魚網站、支付安全性限隱患、黑客入侵等互聯網金融的安全隱患,而且這類安全隱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可以說這種技術上的風險也是引發互聯網金融風險的一大成因。
   2. 誤操作
   在終端的實際運行中,互聯網金融普遍存在一定的操作風險。互聯網金融中的每一筆交易都伴隨著客戶操作風險,銀行系統運營風險和新型互聯網公司運營風險,這些風險都是并行的。這種由誤操作導致的風險也是導致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原因之一。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特征
   1. 風險的突發性激增
   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跨界經營導致其系統性風險更為復雜,使得單一行業的風險邊界變得極為模糊,風險不確定性、風險突發性激增。
   2. 風險影響更為廣泛
   風險發生后影響更為廣泛,由于服務的人群更為廣泛,一旦發生風險,受到影響的客戶數量也會比傳統金融業多出許多。而且互聯網金融中業務隔離較弱,客戶與機構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這導致了一旦某一風險發生,會因為這種客戶與互聯網機構之間的復雜關系導致許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受到風險的影響。
   3. 風險的可控性弱
   由于互聯網金融機構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同,沒有完善的風險處理機制。一旦發生風險,沒有辦法能即時阻止風險的擴散,導致抑制風險消除風險的可能性大大減小、控制難度大大增加,風險發生后的可控性非常弱。
   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傳導
   可以將互聯網上的金融金融風險分為三類,分別是運營風險、信用風險、信息技術風險。這三類風險一旦發生將會在互聯網金融同業之間以及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之間傳導,引發實體經濟的危機,影響到社會穩定性。
   (一)運營風險
   由于目前行業尚在起步階段,處于高速發展的態勢,十分缺乏高水平的互聯網和金融復合背景人才,整個互聯網金融機構中人員水平可能還需要提高,在互聯網金融的實際交易過程中可能由于專業度不夠,導致風險產生。這種風險的傳導路徑為:從業人員專業性不足—運營過程中發生損失—運營風險產生—傳導至同業互聯網金融機構及傳統金融機構—對社會穩定性造成消極影響。
   (二)信用風險
   上文提到的互聯網金融具有長尾效應,其服務的人群是二八定律中的八,在傳統金融機構中服務的人群往往是二八定律中的“二”,這導致了目前對“八”這部分群體的信用審查機制仍不健全,出現違約的話很可能是大范圍出現違約,這種情況將使信用風險發生。信用風險的傳導路徑為:對互聯網金融服務群體的信用審查機制不健全—一部分人的信用不合格—發生債務人還款逾期或債權人取款提前—信用風險產生—傳導至同業互聯網金融機構及傳統金融機構—對社會穩定性造成消極影響。
   (三)信息技術風險
   這類風險主要是由于信息技術上存在的缺陷導致客戶或機構發生損失可能。具體包括客戶的操作賬戶被黑客破解并盜用、互聯網金融機構的信息系統被黑客或病毒攻擊導致客戶的信息泄露后被利用、在互聯網傳輸交易信息的過程中信息被截取后利用、互聯網金融機構自身系統故障導致的系統崩潰、癱瘓等。信息技術風險的傳導路徑為:信息泄露、技術存在缺陷—機構或客戶產生經濟損失—信息技術風險產生—傳導至同業互聯網金融機構及傳統金融機構—傳導至實體經濟—對社會穩定性產生影響。    四、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
   對于互聯網金融風險我們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樹立憂患意識,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將風險發生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從理論上講筆者認為風險的防范應該以內部風險防范為主,外部風險防范為輔。
   (一)行業內部的風險防范
   企業內部風險控制是現當代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是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
   1. 構建合理的企業部門結構
   任何企業的部門結構都與其經營的業務、管理模式等密切相關,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應從其自身的特點出發,構建合理的部門組織結構,只有構建了合理的組織結構才能將風險防范具體落實到個體,明確分工,使得風險防范變得規范化。
   2. 提高從業人員綜合能力
   一個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可以將從業人員的技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可以有效提高風險防范水平,保證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一個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在主觀上可以影響企業內部人員的行為意識,在客觀上可以保證從業人員的能力,從而做到有效的風險防范。
   3. 加強對信息系統建設
   這里提到的信息系統指的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對于風險相關信息的信息系統的建設,是將收集到的風險相關信息進行預處理,將無效的信息篩查出去,對有效的信息進行提取的信息系統。建設一個提高企業風險防范的及時性、全面性的信息系統需要互聯網金融公司持續更新完善系統,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綜合分析自身風險管理體系。建立一個用于風險防范的信息系統可以將風險進行量分析、預測、量化等。實時的監測風險,以求能夠達到對風險及時全面的防范。
   (二)行業間的風險防范
   行業自律指的是行業內部的自我約束機制,這種約束機制能夠根據行業的真實情況制定出行業的運行規則或標準,能夠達到敦促行業內企業履行責任、自主發揮自律作用。同業企業之前的行業自律將會強化該行業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對于風險的防范能力。行業自律協會也可以及時與政府的監管機構進行溝通,建立科學有效的的溝通協商機制,使得監管機構了解當前行業發展可能發生的風險的動態,實現風險監管與企業的風險防范相匹配,降低雙方風險防范和風險監管的成本。
   五、結論
   想要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實施防范和監管就需要行業內外部的積極協作,對于內部來說各個運行模式積極自律,外部修訂法律法規約束,自律組織保持與監管機構的及時高效溝通,監管機構能夠了解到真正的風險動態,制定有效的監管策略,是監管中最有效也是最理想的情況。但風險不但需要監管更需要居安思危,因此不斷完善技術,努力提高互聯網金融的從業人員和投資人、債務人金融素質的對于實現風險防范來說更是百利而無一害。因此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與監管是一個長期繁瑣的課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與改變,順應發展趨勢。爭取做到真正的普惠金融。
   參考文獻:
   云佳祺.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7.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99264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