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風險防范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錢晨陽 章元軍 周翼文
提要高新技術產業的超前性決定了其具有較多的不確定性,即高風險性。本文從戰略、技術創新、市場、經營管理和財務五個方面分析高新技術企業的高風險性,提出高新技術企業的風險防范策略,即加強主體自身的風險管理,依靠政府和社會化解企業風險。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升級、競爭態勢的加劇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企業所處的環境和所面臨的信息日漸呈現出“不確定性”的特點。正是由于這種企業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風險管理已成為企業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安然、中航油、美國次級貸危機等一系列事件震驚世界,并已將世界企業帶入了全面風險管理的時代。
當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經濟、創新經濟的靈魂,具有高風險、高難度、高速度、高知識、高技術、高投入、高收益、高競爭性等特征。由于大多數高新技術具有明顯的超前特點,這種超前和技術上的不成熟會帶來較多的不確定性。另外,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本身就具有明顯的風險性。許多國家的實踐證明,高新技術行業的企業成活率遠遠低于傳統行業。據統計,高新技術行業完全成功和完全失敗的企業各占20%,一般的企業占60%,由此可見其高風險性。高新技術企業的高風險主要體現在:戰略風險、技術創新風險、市場風險、經營管理風險和財務風險。
一、高新技術企業風險的主要表現
(一)戰略風險。企業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戰略在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發揮導向作用。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復雜化,企業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多,戰略風險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據專業咨詢機構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認識到管理風險的必要性。但除了災害風險、金融財務風險、運營風險、組織風險以外,最大的風險――戰略風險并未納入公司亟待管理的主要風險的范圍。研究表明:在許多情況下,如果戰略風險沒有被很好地管理,造成的損失比其他任何風險更大,戰略風險通常會威脅到企業商業模式的核心。而對于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等特征超前性明顯的高技術企業,管理戰略風險更是迫在眉睫。
?。ǘ┘夹g創新風險。對于高新技術投資項目而言,其擁有的技術雖不一定都是高、精、尖的,但也肯定具有明顯的創新性、獨特性和抗模仿性。其在實際生產和研發過程中,會遇到工藝設備、材料、技術設計、安全標準等各方面的問題。新技術項目由于技術不夠成熟或難度高,往往不是很穩定,因而在研究開發中遇到困難的可能性很大,而且由于研發周期不確定,很難抓住市場需求的最佳時機。同時,技術本身也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如消費者對該技術產品的需求和偏好程度、技術質量是否過關、設計是否安全實用,以及新產品的更新速度等,這些都會造成企業技術產品的成功率低、風險較大的局面。因此,技術風險和創新風險是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ㄈ┊a品/市場風險。產品或服務最終都需要通過市場進行銷售或交易,產品或服務及其技術都應該以市場為導向,而市場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導向的。因此,企業不僅要產品功能獨特、質量可靠、有創新性、售后服務好,而且要不斷擴大已有的市場份額,爭取進入尚未開發的市場,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動態監控產品和市場風險。
?。ㄋ模┙洜I管理風險。從企業成長的實踐來看,經營管理風險是導致高新技術企業失敗的最普遍原因。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不確定性對管理者的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它要求管理者能洞察市場信息、風險,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以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從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不斷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一流的管理加二流的技術比一流的技術加二流的管理更重要。
(五)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可以說是各種風險的綜合體現。在真實、可靠、及時的前提下,企業的經營情況都可以通過財務信息顯現出來。因此,決策者應要求企業持續提供詳細、真實的財務和經營信息,包括年度、季度和月度銷售、生產、利潤、現金流、應收應付以及存貨等各個方面的報告,以使企業經營者和管理機構能夠動態跟蹤監控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高新技術企業風險控制策略
(一)高新技術企業要積極加強主體自身的風險防范,規范風險管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風險的主體防范是指技術創新主體(企業、科研單位等)采取各種措施對風險進行防范。企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主體,是產業發展的直接受益者,因而也應當是風險的當然承擔者。企業在不斷創新發展的同時,應采取各種措施來防范風險,規范并強化風險管理,包括:
1、強化戰略決策。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與企業所掌握信息的多少和準確性有著密切的關系。企業掌握的信息越多、越準確,就越能做出正確的、有把握的決策,企業風險也就相對減少;反之,風險就會加劇。因此,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決策機構,加強技術指導和監督,進行充分的內外環境分析、技術與市場預測、可行性論證、風險預警監控等方法來擴展有效信息量,全面分析高新技術項目的超前性、先進性、獨占性,技術開發的適用性、效益性,能否快速占領國內國際市場及其技術是否具有持續發展性。在科學、有效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研發項目決策、降低風險。
2、風險規避與轉移。風險規避是風險應對的一種方法,是指通過計劃的變更來消除風險或風險發生的條件,保護目標免受風險的影響。風險規避并不意味著完全消除風險,我們所要規避的是風險可能給我們造成的損失,主要是要降低損失發生的幾率,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例如,在項目前期階段最重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進行風險評價,以便決定是否采用規避風險這一控制方法。同時,還需要以下兩種控制方法來補充和配合,即風險分散和風險消縮。風險分散,是指通過投資投向的多樣化來降低投資風險。正所謂“不要把你的所有雞蛋裝在一只籃子中”。投資投向多樣化包括:分散投向不同行業的項目,分散投向不同規模的項目,分散投向不同地區、國家的項目。風險消縮是指投資建設以及在以后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在損失發生前設法消除風險因素,減少損失發生的頻率;在風險事件發生后,設法減少損失的幅度。風險消縮是風險處置中一項積極的方法,它不僅可以克服風險規避的局限,而且可以克服風險轉移的局限。風險轉移是一些單位或個人為避免承擔風險損失而有意識地將風險損失或與風險損失有關的財務后果轉嫁給另一單位或個人承擔的一種風險管理方式。風險轉移只能保證某一單位減少由于風險事故所致的損失,但該損失依然存在,只不過由其他單位或整個社會承擔而已。而風險消縮則不僅能保證某一單位減少損失,而且能使全社會的物質財富減少損失。風險消縮可以采用對投資項目的戰略風險、技術風險、產品/市場風險、經營管理風險、財務風險進行綜合評估,以便做好損失防范和損失發生后的搶救工作,進而達到控制損失的目的。
3、適時控制。對于技術創新中的一些可控風險,企業可以設法預先予以消除或使之減弱,以防患于未然。可以通過建立科學的信息預測、反饋和分析系統,跟蹤世界科技、經濟和市場的發展趨勢,掌握高新技術產業的行情、動態變化、科研進展的程度,進行綜合分析,以便根據市場變化及時采取積極有效的調整措施,進而控制風險的發生和降低風險所造成的損失。
(二)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在高新技術企業風險控制中的積極角色
1、建立有效的風險投資機制。在高科技產業中,由于產品生命周期短,競爭激烈,技術升級頻繁、消費者行為及態度變化等的影響,使得高科技產業面臨的風險變得相當復雜,因此,風險投資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風險投資是指通過向開發高新技術產品或促使其產業化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股權資本,并通過股權轉讓(交易)來收回投資、取得投資收益的投資行為。任何新的工業或科技革命,其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新的金融創新的形成,作為一種高新技術與金融相結合的投融資模式,風險投資的出現及時地解決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據統計,自1992年至今,美國高新技術企業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30%左右,而在這些高新技術企業中有80%曾經得到或正受到風險投資的扶持。高新技術實現商業化需要風險投資的支持,風險投資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孵化器”,風險投資的發展程度決定著一國經濟中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率的高低。調查表明,風險投資機構的分布與科技、經濟發達的程度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我國風險投資最為密集的地區為北京、上海、深圳,其次為南京、杭州、天津、廣州、武漢、西安等中心城市。在建立風險投資機構中,風險投資基金應由政府、銀行、資金盈余的機構及個人投資者共同出資組建,以達到“多方出資,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目標。
2、依賴資本市場融資。一般而言,資本市場可以提供以下幾個經濟功能:一是資源配置功能,即將盈余方的資金轉移至虧絀方;二是在轉移資金的同時進行與之相關的風險重新分配;三是價格的發現,即通過買方和賣方的相互作用,由市場決定被交易資產的價格;四是為交易的資產提供流動性,即資本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出售金融資產的機制;五是降低交易成本。高新技術企業具有高風險性,直接融資是該類企業最佳的融資模式。近幾十年來,國際上成熟的資本市場與新興市場,紛紛進行制度創新,設立了專門針對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股票市場――第二板市場。第二板市場是與主板市場相對存在的概念。它是指獨立于主板市場之外,專門為類似高新技術企業這樣具有高成長潛力的中小型公司的股票發行與交易而設立的市場。第二板市場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功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新技術企業上市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資金保障;二是高新技術企業公開上市是前期風險資本得以退出并實現增值的主要途徑。除上述兩個主要功能外,高新技術企業公開上市還具有“推薦”和“優化”作用。前者指上市公司的“廣告效應”與“品牌效應”;后者是上市后經營管理活動要按市場規范進行并接受市場監督,這對優化企業經營機制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為企業提供了激勵與約束機制。九十年代以來,美國股市一枝獨秀,即得益于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的發展。
3、健全中小企業擔保機制。鑒于高新技術企業基本上都是從中小企業開始起步,缺少信用積累和抵押資產,其融資問題歷來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為此,一些國家探索通過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制的方式來扶持中小企業成長。實踐證明,這一方式是相當有效的。擔保機制已經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一條十分重要的融資渠道,這就要求各級政府積極引導和激勵社會資金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建立擔保機構的資本金補充和多層次風險分擔機制。探索創立多種擔保方式,彌補中小企業擔保抵押物不足的問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同時也要開展知識產權權利質押業務試點。事實上,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已成為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有力手段。
?。ㄗ髡邌挝唬?.江西高技術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3.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10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