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及戰略選擇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吳 玉 文 衛

  一、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動因分析
  
  (一)國際動因
  跨國并購是國內企業并購的延伸,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企業的兼并和收購。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中,企業并購已在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發展了一個多世紀,作為直接投資的一種普遍方式,跨國并購卻是起始于二戰以后,在上世紀60―70年代迅速發展,并且在80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第四次企業并購浪潮中,掀起了第一個高潮,在從1994年開始掀起的第五次企業并購浪潮中,跨國并購已經成為令人矚目的主要角色。從起源及發展史看,跨國并購的國際動因如下:
  1、市場經濟的發展是根本原因
  從本質上說,企業并購是一種商品經濟活動,它最初產生的動因首先是對利潤的追求和競爭的需要。在市場經濟中,一個企業的經濟活動必是一個追逐利潤的過程,也是其生產的目的,因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西方企業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根本宗旨。同樣,作為企業并購發展的延伸,跨國并購的根本動機就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打敗對手,取得利潤最大化。因為跨國并購首先是市場競爭的產物,跨國公司進行并購是出于它們全球競爭的需要,或者基于擴大市場規模、降低成本、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加強行業競爭地位的動機,而絕不是到東道國搞慈善事業。
  2、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是通過商品、服務及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和國際分工,在世界市場范圍內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導致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加深的趨勢。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跨國并購,跨國公司正是經濟全球化的載體。各種統計資料都表明,跨國并購是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產物。
  3、跨國公司自身發展的原因
  目前關于跨國并購的理論中,最令人信服的就是“速度理論”。企業在國外擴張時,并購通常是取得市場支配地位、進入新技術領域、組建規模經濟等預期目標的最迅速有效的途徑。
  (二)國內動因
  我國的跨國并購起步較晚,這與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有關,跨國并購在我國的發展動因如下:
  1、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加入WTO
  并購是一種市場行為和資本交易活動。從國際背景看,并購是一種全球性的以跨國公司的并購為主導的活動。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加入WTO,改變了過去我國與市場經濟國家兩個平行市場和市場分離的狀況,實現了我國與全球范圍內的經濟交往和自由貿易,促進了跨國資本對我國企業并購活動的發展。
  2、我國巨大的投資潛力
  首先,我國擁有的巨大潛在市場,13億人口,豐富的自然資源,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其次,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高速增長的經濟,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種種優惠的政策等優越的投資環境;第三,中國剛加入WTO,在政策上對外資進入限制的逐漸解禁,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政府在某些行業的退出和股權分置改革的進行,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初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和企業市場競爭能力較弱的現狀,顯示出的極好的投資時期,都對跨國公司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總之,從本質特征方面,跨國并購是一種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經濟活動,具有資本的掠奪性和擴張性;從發展來看,跨國并購是經濟全球化情況下的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從我國當前所處經濟發展階段和投資環境來看,跨國并購在我國正處于起步期和最好的進入時期,這種趨勢必將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愈演愈烈,我們要認清形勢,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它的到來。
  
  二、我國企業跨國并購戰略選擇
  
  (一)目標企業的選擇應當遵循的原則
  1、戰略互補原則
  戰略互補在于被并購企業能夠彌補并購企業在戰略上的某種劣勢,比如華立通過并購飛利浦在美國的CDMA分部,率先成為中國完整掌握IT產業中核心技術的企業,打破了美國高通公司對CDMA技術解決方案的壟斷。
  2、業務相關原則
  一些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有時會采取跨國并購的方式進入一個新的產業領域,這是由于他們通常具有豐富的跨國經營的經驗和管理多種業務的能力。
  3、規模適宜性原則
  企業實施并購過程中必然要考慮目標企業的現有規模,如果目標企業的規模太大,一方面會給企業帶來過大的財務壓力;另一方面并購之后的整合管理也存在較大困難。
  (二)我國企業跨國并購選擇
  1、制造業的區位選擇應以發展中國家為主
  從產業角度來看,我國目前并不具備在國際競爭中占壟斷優勢地位的企業。實際上,按照小島清的邊際產業理論,我國應將邊際產業轉向其他國際產業分工層次較低的發展中國家,針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我國有大量適用的成熟技術且具有明顯的優勢,非常適合那些市場容量較少、轉讓成本較低、技術要求層次低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因此選擇拉美、非洲、中東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進行邊際產業的轉移,充分利用我國企業所擁有的小規模適應性技術,同時勞動力成本又不至于增加,從而有利于我國企業形成穩定的海外市場。
  2、在發達國家的并購應以金融、物流、科技研發等服務業為主
  從弗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角度來看,我國現在跨國并購的一些行業,在發達國家已經或者過了標準化階段,由于發達國家高昂的人力成本,這些行業已不適合在發達國家繼續存在。這不僅僅針對發達國家的企業,而是對任何企業都是一樣的。多年后,如果我們再把這些產業搬到發達國家,是注定要失敗的。很難想象,一家紡織或家電企業能夠在美國很好發展。相反,在服務業進行并購,卻可以在發達國家本土直接得到技術溢出的好處,這也可以逃脫發達國家的貿易或技術出口管制。此外,通過在服務業的并購可以改善我國惡劣的貿易條件,改變我們只拿很低的加工費而中間利潤大多被外國中間商拿走的現狀。
  3、并購交易應以換股方式為主
  換股方式對并購方來說,既可解決企業籌資難的問題,又可避免因債務過多、利息負擔過重而對企業財務狀況造成的不良影響;對被收購方來說,換股交易,一可避免現金交易造成的納稅問題,二可分享兼并企業繼續成長的好處,三可享受股市走強帶來的股價上揚等諸多好處。因而,隨著許多大型國有企業和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的徹底完成,企業間的并購將會越來越多地以換股的方式進行。
  (吳玉,1965年生,貴州石阡人,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系副教授、西南大學在職碩士。研究方向:財務成本管理等方面的教學與應用。文衛,1967年生,貴州思南人,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系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財務、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應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170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