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當前中國企業 跨國并購之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戴德鑄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國際化之中,中國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國際市場的重要性,中國政府也鼓勵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一些具備一定資本實力的企業已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因此,如何利用金融危機環境進行跨國并購,加速產業國際化是中國企業面對經濟全球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對中國企業如何更好地實施跨國并購、取得預期績效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
  
   一、危機給中國企業海外擴張帶來重大機遇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受沖擊相對較小的中國企業迎來了一個難得的并購海外企業的機遇,特別是大企業到海外“抄底”資源型資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國大企業跨國并購是化解外匯儲備過高矛盾的重要渠道之一。我國龐大的2萬億外匯儲備在目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潛藏著難以預見的風險,如何把存在貶值風險的美元轉換成我們急需的戰略資源,確保我國金融國有資產的安全是當前最緊迫而現實的任務。如果利用外匯儲備來支持條件成熟的企業進行海外并購,就能使我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又多了一個既安全又長久受益的渠道。第二,中國大企業海外并購行為是緩解我國能源礦產領域對外依賴的重要渠道之一。近期央企的海外并購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領域,包括中俄簽署不久的250億美元“貸款換石油”協議。眾所周知,目前我國能源礦產資源對外依賴程度較高,需要大量進口而又缺少價格話語權。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除了要增加能源資源自我供給能力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參與能源資源開發與合作,而大企業的海外并購不失為一個便捷的途徑。
  企業“走出去”,意味著市場和人才的國際化,也意味著它們必須面對陌生市場的機遇和風險,這就要求它們在采取并購行動時必須進行各方面的調整和適應。
  
   二、從企業層面看跨國并購對策
  
  1、既要分析跨國并購的需要,更要量力而行、蓄勢而發??鐕①徥瞧髽I長遠發展規劃中的重要戰略決策,應建立在相應實力支撐和綜合全面評估的基礎上,不能因一味地追求跨國經營而盲目出手。因此,首先,應當注重本企業技術、品牌、管理等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建立行業內的相對優勢,在國內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其次,應在自身治理結構上下功夫,逐漸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尤其是民營企業,有必要構建新的管理模式、不斷進行制度創新以克服家族制企業的負面效應,一方面要明晰產權關系,實現企業產權結構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建立起有效的委托代理關系和科學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這樣使得自身的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不斷增強,為企業跨國直接投資奠定基礎。最后,在走上國際化道路時,也要綜合東道國市場結構、競爭強度、國際貿易與投資優勢比較以及自身競爭實力等客觀實際因素,慎重選擇市場進入策略。實踐也證明,我國企業實施對外直接投資最高階段的跨國并購尤其需要一定的國際化經驗積累,否則就要付出昂貴的學費。
   2、從實際出發爭取戰略合作,不要苛求完全收購。中國企業國際化道路才短短二十余年,要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借助和吸收國外優秀企業組建國際市場競爭實體,實現強強聯合,比一口吞掉對方更符合我國企業的現狀與發展需求。而能被中國企業一口吃掉的公司或部門業務往往是對方每況愈下、正欲剝離的非核心業務。中國企業完全收購對方所有股份的并購案帶來虧損和包袱的情況不在少數,而以長遠合作經營利益為著眼點的戰略性投資應該是所有并購形式中表現最好的一類,合作伙伴式的并購較可行且更易帶來整合效益,也符合當今跨國公司戰略聯盟化的大趨勢。
   3、在注重長遠戰略利益的同時,也要關注付出的機會成本,控制風險代價??鐕①徥钦加闷髽I大部分資源的重大戰略決策,對其的風險管理,應貫穿于并購活動決策、實施、整合過程的始終。一是應進行縝密的成本評估與價值核算,分析目標企業是否值得并購以及并購的時機成熟與否,若是成本過高則會得不償失。二是要注意融資手段多樣化,防止單一性的融資帶來的后期財務壓力。尤其是逐漸走上并購舞臺的民營企業,有必要借助銀企合作爭取國內外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通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上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直接籌集國際資本,擴大海外資金來源,同時學會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與手段,不斷提高企業融資能力。三是需要針對不同情況實施不同的整合策略,通過技術、管理、人員、文化的整合,迅速處理目標企業遺留的包袱問題,避免母公司被其拖累,使并購后的企業及早顯現和發揮協同效應。
  4、應熟悉與借鑒國際上的并購經驗,而不能將國內的并購經驗機械地套用于跨國并購活動。國內外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環境不同,決定了國內并購經驗不可能簡單適用于跨國并購活動,否則習慣了在潛規則下運作的中國企業只會在國外市場的新規則下遭遇尷尬。一是應充分考慮國外的法律障礙,尤其是在當前各國對中國崛起日益關注的今天,需要充分預測并購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和東道國政府有關,東道國政府是否會干涉并購,也要分析目標公司的經營管理、盈利狀況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行為。二是要注重企業信用建設。在國內并購市場上,經常出現財務性并購、借殼上市、利用并購尋租等過于強調資本運作的短期行為,不少并購沒有真正從戰略和業務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只關注收購重組后是否能夠再融資,能夠圈來多少資金。如果交這樣的并購理念運用于海外并購,顯然不是長遠之計。三是應重視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抵消企業海外投資者身份的劣勢,尤其是在交易定價與談判上,借助專業咨詢、評估機構,能夠使信息更加客觀、準確而充分。
  
  三、從政府層面看跨國并購對策
  
  跨國并購作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形式,離不開國家綜合實力與政府政策導向作支撐。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企業跨國并購,更需要我國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以獲取助推力。這也應是政府推行“走出去”戰略,積極引導、塑造一批中國成功的跨國公司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1、完善政策法律體系,克服中國企業跨國進入壁壘。一方面,目前我國大型國有企業在跨國并購主體中還是占據了較大比例,要克服在東道國屢遭差別歧視政策的阻礙,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快政企分開,使得中國企業適應獨立市場運作,增強作為獨立投資主體的身份被認同感。同時,應進一步加強與其它國家的外交、經貿交涉,維護我國企業的公平,減少和排除投資障礙,從而更好地配置有限資源,幫助企業在境外投資中增強抗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鑒于跨國并購方式正逐漸替代原地新建方式,成為對外直接投資主流方式,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健全我國海外投資法律體系,修改、增訂涉及跨國并購的法律規定。盡管目前在2004年發改委通過的《境外投資項目核準暫行管理辦法》、2004年商務部出臺的《關于境外投資開辦企業核準專項的規定》等,但迄今我國還沒有一部系統的《境外自接投資法》,鼓勵和支持本土企業海外并購的具體政策數量也極為有限,且規定過于原則,關于海外并購的明確產業政策和產業指導規范也有待制定。如果這些工作能夠得到推動,相信對提高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效率和效果將大有幫助。
  2、健全金融環境和金融體系,為企業實施跨國并購提供支持。首先,應繼續加速培育和發展國內資本市場,探索適合民間金融發展的監管機制,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形成和完善,使其不斷走向成熟,同時逐步放開海外獨資渠道。這不僅能為中國企業的成長與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證,而且會對公司的治理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有利于形成公司跨國經營時所需的國際競爭力。其次,支持銀企聯合為跨國并購提供方便。國際上一些著名的銀行如美國花旗銀行、英國匯豐銀行、日本住友銀行等均積極開辦跨國公司的兼并貸款和咨詢業務,甚至直接參加跨國收購和兼并。借鑒這一經驗與銀行實行戰略性合作,也不失為中國企業跨國并購活動中的有利選擇。再次,適當放松外匯管制。對我國實施海外并購的企業在收益分配、匯回及留成方面給予更大的優惠支持,對于行業經營業績好且具有跨國經營經驗的大型龍頭企業,適當放寬外匯使用的限制。最后,應推動建立境外投資保障制度。考慮建立如美國等發達國家設立的官方性質的海外投資保險機構。根據美、德、日等發達國家經驗,境外投資保障制度作為投資資本安全和企業正常經營的保障,能夠有效地促進本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和國際化發展。而對于跨國并購經驗尚不豐富的中國企業來說,更有裨益。
  3、加強產業政策導向和激勵,為中國企業跨國并購提供助力。產業政策是直接體現國家宏觀調控意圖的宏觀經濟政策。日、韓許多跨國公司在初期國際化階段所面臨的環境與目前我國企業有相似之處,正是其所在國政府用產業政策“有形的手”扶植它們度過了萌芽若期,這對我們也有一定借鑒意義。要扶持我國企業對外并購,政府應就跨國并購的投資方向、發展規模、行業重點和地區選擇、階段性任務以及長期目標等形成明確和宏觀指導戰略,積極推動有條件的企業發揮成熟技術、設備和管理的相對比較優勢,開展對外投資合作,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一方面,應鼓勵產業價值鏈中優勢逐漸降低的產業通過自接投資將相應技術、設備等資產轉移到要素成本具有相對優勢和國家和地區,延續這部分資產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應針對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企業和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尤其是應進一步推動實施高精尖行業和高科技產業,還應繼續培育和擴大其領先優勢,同時在投資擔保、融資等方面采取相應傾斜措施,使其在邁向跨國并購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4、鼓勵和扶植有實力、有潛力的民營企業通過跨國并購活動做大做強。雖然當前民營企業在跨國并購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其在國內以及海外并購市場作用與影響日益擴大,實際上國內市場許多中小型企業并購活動,很多都是民營企業完成。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強烈的盈利動力與成本控制意識反而更占優勢一些。從市場經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長遠看,民營企業也應成為經濟活動的主角。因此,政府應從長遠考慮,改善海外投資主體的結構,支持、鼓勵有相當實力和國際化發展意愿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跨國并購,主要應該在簡化審批程序、提供類似風險貸款的信貸金融支持以及海外并購信息服務等方面提供額外的支持與優惠。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國界對于國際競爭的屏障作用越來越小。中國企業面對國內外競爭壓力,在充分分析“需要”和“可能”的基礎上,有必要也有希望借助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良機,充分利用好跨國并購這一對外直接投資方式,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實現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目標。
  (責任編輯:張瓊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4169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