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初級中學教學現狀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人口增多,但農村人口仍然占據重要比例,農村中學仍然具有存在的重要意義。但同時,農村中學由于客觀和主觀原因,與城區中學存在較大差距,本文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分析問題,提出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級中學 教學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當前,農村生源在各類優質學校生源中所占比例不斷下降是不爭的事實,不僅985、211高校中的農村生源越來越少,就是省級示范高中、省一級達標學校中農村生源也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農村生源在上述優質校生源中減少有城鎮化發展等原因,但同時也反映出農村中學的教育必須引起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投入不斷增加,近年來,農村初級中學的硬件設備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教學質量也得到進一步提高。但是農村初級中學和城區的中學在教學質量及辦學水平方面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同時,由于農村的特殊情況,農村初級中學在教學上存在特殊于城區中學的問題,筆者就本區域農村初級中學教學實際,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
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熧Y隊伍力量薄弱。
農村生源的逐年流失,導致農村初級中學教師富余,教師編制總體超編,但同時存在學科結構不配套,科目比例失調的情況。英、數、語教師超編,政史地、理化生教師不同程度缺編,體、音、美教師缺編嚴重。同校教師承擔課時不均衡,干群之間、教師之間矛盾加深,影響了工作積極性。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某些學科后繼乏人,受編制所限,缺乏年輕教師的補充,老齡化嚴重。受城鎮化的影響,農村的師資隊伍極不穩定,名優骨干教師想方設法進城,人才流失比較嚴重。
?。ǘ┱n堂教學效率低下
農村教師少有外出學習培訓機會,缺乏先進教學理念的引領,許多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握把不到位,教學目標游離,照搬別人課件,對所講內容理解不深,缺乏自己的思考與設計。教學針對性、時效性不夠。部分教師上課照本宣科,教學方法傳統,“重結果、輕過程”,忽視思維訓練,忽視理科實驗。教育教學內容膚淺,隨意隨性。課堂教學呆板,少互動,沒活力,氣氛沉悶。教學方法千篇一律,教師一言堂,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啟發、引領學生都成了一句空話,上課走流程,只為完成一節課45分鐘教學任務。
(三)教學常規管理粗放
農村學校普遍存在對教學常規疏于管理,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及批改、考試質量分析等管理粗放。據抽樣調查問卷統計顯示:50%以上的教師反映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只重形式,不講實效,缺乏精細化管理。主要問題有:
備課管理方面:檢查主體單一、方法指導滯后、跟蹤管理乏力。很多教師教案為打印件,無圈點批注,無教學反思。學校在過程管理上,更多關注的是淺層次的評價功能:只管教案書寫是否規范,教學“環節”齊全就行。很少或根本就沒有去挖掘深層次的“診斷”功能,很少給教案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學校在教案的檢查上定格在“只要有就行”的低要求上,無法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上課管理方面: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提前候課制沒有得到落實,教師隨意調課、停課現象嚴重。
作業管理方面:關注面和涉及面不夠廣、檢查的方式較為單一、研究的力度還不夠。教師批閱作業時只簡單做個記號,沒有進行深入的有效的書面訂正,有部分教師只在作業上寫上日期或寫一個“閱”字,沒有任何的批改。
?。ㄋ模┙萄锌蒲泄ぷ魅趸?
相當一部分學校缺乏校本教研的評估激勵機制,科研教研工作流于形式。多數教研組計劃只是一紙空文,沒有很好的落實。有的教研組根本就沒開展過教研集備活動,連教學進度都不統一,參差不齊。教師對教研走過場,形式多于內容,校本教研實效差。
5.學生家庭教育缺失
在農村,大部分的家長外出經商或者務工。因為忙于生計、賺錢養家,就把撫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交給了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其他親戚,他們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而這些“代理家長”根本無法勝任家庭教育的重任,家庭學習氛圍差。調查數據顯示,留守學生在農村學校中占53%以上。農村的這些“代理家長”對孩子要么放任不管,缺乏應有的關愛,要么過度寵愛,家庭教育方面嚴重缺失,許多的孩子變野了、自信心不足了,學習態度、習慣差,主動性不夠,最后都走上了學困生這條路。
二、改進措施及建議
(一)扎實強化履職擔當,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學校領導要樹立教育信仰理念,找準角色定位,為學??茖W發展負責,辦人民滿意教育,造福一方百姓。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堅持發揮黨建工作的政治核心引領,抓住優秀黨員干部這一“關鍵少數”,帶動大多數黨員齊頭并進。要加強中層干部管理,明確處室職責,真正使處室各司其職,特別要抓好教務處教學管理職能的落實,突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認真研究修訂教職工績效考評制度,特別要結合各級統考成績,體現多勞多得。
(二)潛心突顯質量意識,優化教學常規管理
教學質量事關學校的落腳點和生命線,是學校的口碑和金杯,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沒有不斷優化的教學常規,提高教學質量就是空中樓閣。學校必須狠抓、善抓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把嚴格教學常規管理看作學校日常工作重要一環,加大檢查力度,從嚴治教。及時發現并糾正教師常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同時要對隨意調課、停課自習、請人代課等違規行為“零容忍”,才能確保教學秩序正常運轉,良好教風自然而然就會形成。還要落實相關管理措施,對教師教案、聽課筆記、課堂教學、學生作業等教學常規工作要及時檢查、適時跟蹤、及時反饋,提出預警信息和相應對策。
(三)嚴格規范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學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牢牢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嚴格規范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與時俱進構建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模式永遠在路上。加強行政干部值日、巡課,讓“推門聽課”成為常態,不斷強化教學環節過程的管理。充分發揮教研組,集備組作用,定時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集體研討教材教法,不斷加深對新課標的理解、領悟,提高對教材解讀、演繹能力,循序漸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真正在“有效、高效教學”上下功夫;切實轉變教師觀念,把新課程教學理念貫穿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以學為主的思想。通過集備集思廣益,充分挖掘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擴大課堂思維容量,引導學生積極融入課堂教學,精心設計高質量訓練題,提高教學效率。根據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做好培優輔差工作,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發展。學校領導、教務處主任等要積極深入課堂,實行“推門聽課”制度,加強教學監控力度,提高業務指導能力。
?。ㄋ模﹦撔侣鋵嵖蒲邢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空”。學校要樹立科研興校意識,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理論學習,用先進教學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學校行政干部、教研組長、黨員教師要以身作則,積極投身于教育科研工作中,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確定每周教研活動時間、地點、主題,從備課、說課、講課、議課入手,貫徹實用型、互動式教研方式,通過集備研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扎實推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
(五)制定有效激勵措施,打造名優教師隊伍
“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培養層次,提升教師培養質量?!?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學校應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制定有效激勵、獎勵措施,加大各級名優、骨干教師培養力度。建立激勵、獎勵機制,營造良好氛圍,讓年輕教師自愿扎根學校,扎根農村。創造條件,為教師在課題研究,科研論文、外出培訓等方面施加政策優惠,多渠道鍛造學科骨干。利用好政策加大資金支持,以優厚的待遇吸引骨干教師、優秀畢業生來農村中學工作。制定、實施教師系列成長計劃,積極創造教師成才的條件,建立健全評優激勵機制,保先進促后進,加快教師專業成長步伐,實現學校的持續快速發展。
(六)加強校際聯系,建立城鄉合作機制
農村多數初級中學規模偏小,教學班少,許多教師都是單人單干,集體備課研討無從談起,缺乏同伴互助和激勵。偏遠農村的教師,外出進行學習培訓的機會少,缺乏專家引領。依托教研片,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聯系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的一個重要平臺和途徑。在教育行政部門、業務指導部門統一安排下,充分利用城鄉合作機制對農村學校的多方位幫扶,利用名師、骨干教師送教送培下鄉工作機會,“迎進來,走出去”,同臺競技,促進農村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3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