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課改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操,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由于我國農村與城市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與新課改要求不符的教學現狀,因此,教師應當重視這些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解決對策,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促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順利發展,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前進的腳步。
【關鍵詞】語文教學 農村小學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41-02
前言:
小學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點,有效提高我國基礎教育水平重點在于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語文作為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除了教導學生認字及語言表達外,還肩負著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修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重任[1]。因此,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勢在必行,教師應當正視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完善與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學習與探索語文知識,全面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1.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1.1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小學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師單純的依靠教材進行講解,注重于語文知識與記憶的教學,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不愿意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影響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1.2教學設施不完善
大多數農村小學由于經濟條件有限,語文教學過程中,依舊依靠一些傳統的教學工具及教學方式:一本教材、一把直尺和幾個粉筆,除此之外無法提供教師其他的輔助教學材料,這種形式的語文教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容易打消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有農村家庭條件普遍不高,學校及教師的條件有限,無法提供學生額外的學習材料,對于拓展學生視野,開發和鍛煉學生語文思維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這也直接影響了我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優化與提高[2]。
1.3教學中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應試教育模式影響著教師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于占據語文課堂的主要地位,教學形式通常采取“填鴨式”教學和“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充分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嚴重影響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成效。
2.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2.1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形式,農村語文教師應當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與創新教學方式,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語文教學活動,全面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2.2利用資源創新教學材料
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當中,雖然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硬件設施問題,但是教師仍然可以充分開發先進的農村資源,發揮創新精神,創造性的使用教學材料。例如部分農村小學雖然設有圖書館,但是并沒有真正的對學生進行開放,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或者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書籍為學生開設閱讀課程,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蛘呓處熆梢岳秘S富的農村環境資源,使學生了解課本中一些關于田野、植物、動物的文章,帶領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文章中的意境,使學生深入了解文章內涵。
2.3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及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合理安排相應的教學目標,使班級每個學生都能充分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生需要背誦的課文或者古詩時,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背誦的同時用自己話語對課文進行描述,而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先從通順朗讀課文開始,逐漸使學生能夠背誦整篇課文,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能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
總結: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使促進我國教育發展的首要條件,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完善與創新教學模式,有效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奠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慧.淺析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及對策[J].現代交際,2017(18):145.
[2]文德保.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24):1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6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