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瞄上建筑節能“蛋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林 華
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自4月1日起施行,意味著新建房屋須有節能措施、保溫工程;公共建筑應實行室內溫度控制;集中供熱的建筑分步驟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收費。由此,節能減排從“口號”變成了法律,進而成為各級政府官員的業績考核指標。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中國能源的30%都消耗在形形色色的建筑上,迫切需要推動建筑節能。另外,根據“十一五”規劃要求,建筑節能已成為國內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循環經濟試點的重要內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提出了節能的目標――到“十一五”期末,建筑節能實現節約一億噸標準煤。
如此巨大的建筑節能市場,自然為技術先進、低耗高效的外資企業捷足先登提供了發展空間。不久前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外資企業高調地表示了進軍中國市場的決心。
建筑里的節能商機
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節能專家委員會會長涂逢祥表示,建筑能耗已經挾持了中國46.7%左右的能源。涂逢祥這樣解釋46.7%這個數字:建筑建造、使用過程中的能耗目前約占我國總能耗的30%,而建材能耗約為16.7%。
涂逢祥掛在嘴邊的一個數字是:中國目前40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中,99%為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增建筑中,節能建筑僅占3%至5%。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當前中國有400億平方米既有的建筑,估計至少有三分之一、約130多億平方米需要進行節能改造,按每平方米改造費用為200元算,僅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就有高達2.6萬億元人民幣的大市場。
日前,美國貝賽爾、哥倫比亞,德國海斯、拉斯科、瑪莎,意大利柏岱斯蒂等國際知名企業齊齊亮相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建筑及建材機械展,它們無疑是沖著中國提供的商機而來的。
由雅式展覽服務有限公司主辦的此次展會主題為“建筑砌塊機械及混凝土預制技術”。除了傳統的建筑設備及工具、化學建材、建筑材料生產機械、建筑原材料、水泥生產、混凝土及泥瓦生產及處理設備等,展會上還展示了循環再生技術等以環保為主題的新技術。
由國內外知名廠商展示的新型墻材設備等“綠色建材”和節能技術,因為迎合了中國建筑市場的需求,無疑成為了整個展覽的熱點。其中,美國美泰科公司推介的高強粉煤灰燒結陶粒工藝技術,可將各類粉煤灰轉變為高強輕骨料,應用于中高層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橋梁結構混凝土。
在3月31日召開的“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美國布朗換新風公司上海代表處市場主管劉蘭表示,“剛開始進入中國時,我們的市場幾乎是空白的,可現在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增長非常明顯?!眲⑻m分析認為,市場之所以明顯走好,主要是因為中國政府不斷宣傳普及節能意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房時開始考慮節能需求,中國的建筑市場容量很大,基數也很大,這就給建筑節能企業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盡管現在市場空間還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檔樓盤上,但劉蘭對外資市場空間的拓展還是抱著樂觀的態度。
外資助推建筑節能
按照中國政府制訂的規劃,到2010年城鎮建筑節能率將達到50%。中國“建筑節能”藍圖中蘊含的巨大商機,吸引了眾多海外企業和資本關注的目光。
作為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調和冷凍設備供應商,開利公司近日在上海為其“常青樹”系列19XRD3000冷噸雙壓縮機離心機組舉行了下線儀式。
開利建筑系統及服務亞洲區總裁舒若思表示,這一產品可通過提高機組部分負荷能效達到節能目的。在總需求1.2萬冷噸、年運行180天的大型商用建筑中,這臺機組每年可節約能耗約40萬千瓦時,相當于222戶上海家庭一年的家庭用電量。
實際上,還有許多海外企業像開利一樣,被中國建筑節能商機所吸引。日前,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環??偩止餐e辦的“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在北京召開,美國標準集團副總裁詹姆斯?沃福就在中國推廣先進的“綠色”建筑理念作了演講?;趯Νh保事業的共同追求,美國標準集團自2005年成為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綠色創新獎”的惟一合作伙伴。該公司亞洲總部設在上海,40個辦事處遍布中國。
為了推行節能建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從今年起將全面推行節能建筑認證體系,廣州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為節能試點城市。巨大的建筑節能市場將帶動建筑涂料產業新的洗牌。為此,包括澳得利在內的國際高端節能涂料巨頭紛紛進軍中國。
近日,澳大利亞著名環保型節能涂料巨頭澳得利在廣州正式宣布進軍中國市場。據悉,澳得利全新節能涂膜不僅能降低建筑整體成本,而且能使室內溫度降低12℃至15℃,減少能耗達61%,具有極佳的節能、隔熱、保溫、防水、防腐和阻燃等效果。
據透露,早在1981年,美國歐文斯科寧就開始試水中國市場,當時僅僅是把美國工用建筑保溫系統帶到中國。近日,歐文斯科寧公司宣布在北京新建一家文化石工廠,并于第一季度投入運營。至此,歐文斯科寧公司在中國的工廠達到九家。該公司計劃在未來一兩年內在中國再建新廠,選定的生產線很有可能是生產擠塑泡沫板。歐文斯科寧公司在美國以生產在建筑上廣泛應用的玻璃棉保溫材料而聞名。但在中國,擠塑泡沫板在建筑保溫上運用得更多。
丹佛斯是丹麥最大的工業集團,生產制冷、供暖、水處理等節能概念產品,在中國市場有十年多的經營歷史。從1995年丹佛斯選擇天津作為其中國生產基地起,天津市政府在建筑節能方面的理念和行動逐漸走在了全國前列。
目前,天津成為全國供暖體制改革的試點城市之一,是供暖補貼市場化的先行者。天津在這方面取得的成績,不能說沒有丹佛斯的功勞。丹麥自上世紀70年代通過立法實行強制性節能措施后,建筑面積逐年上升,而供熱的能源消耗逐年下降,這一成功經驗是丹佛斯中國總裁蘇南山致力于傳授給中國的。
對于外資企業來說,本地化是出于成本以及與當地市場結合考慮后的必經之路,因而打造從原料到終端產品的鏈條是不可缺少的,同時原料加工這一環節以其量大與應用廣泛成為外國大企業實現中國化生產的重點。
建筑節能路途坎坷
根據“十一五”規劃要求,建筑節能已成為國內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循環經濟試點的重要內容。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外資企業在中國實施建筑節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資料顯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建筑能耗高出二至三倍。在專家看來,國內建筑節能上的主要差距不在材料、設備、施工技術上,而是在設計標準方面。去年建設部推動實施的《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標志著建筑節能工作在民用建筑領域全面鋪開。
在任何一項體制改革中,對政府角色的發問可概括為兩方面:有沒有缺位?有沒有越位?具體到中國正在開展中的建筑節能運動,我們從這兩方面的不同意見可以看出,在其氣勢磅礴的外表之下,內資抑或外資成長的煩惱在不斷地顯現。
即使是節能運動走在全國前列的天津,也尚未擺脫這些難題。天津的供暖體制改革走出了第一步,即將作為單位福利的供暖補貼貨幣化,由原來單位報銷改為以工資形式發放給員工。但是,更加關鍵性的第二步,即由按照供暖面積收取暖氣費改為按照暖氣熱量收取的改革依然沒有真正實施。也就是說,天津市那些已經按照建筑節能標準的要求,安裝到千家萬戶的暖氣熱量計量裝置、恒溫控制閥,包括丹佛斯的產品在內,目前尚未派上實際的用場。
從國內情況看,政府在建筑節能的立法、標準制訂方面還是做了不少工作。然而,由于各運作環節執行不力,監管力度不夠,再加上相應的配套改革沒有完成,使得立法后的實施效果卻并不理想。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17個省市抽樣調查顯示,北方地區節能設計90%,實際施工只有50%多,中部地區實際施工僅19%,南部地區實際施工僅11%。
出現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節能標準實施還未納入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部門的職責范圍,導致最終驗收控制不嚴。面對監管執行機構的缺失,上海的做法是成立節能監察中心,對企業進行抽查,對不合格者責令改正。但是,這樣做只能算一時的緩兵之計,因為節能監察中心沒有行政處罰權,很難落實對開發商責任的追究。要嚴格落實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偷工減料問題,關鍵還是要明確建筑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在節能監督方面的職責。
盡管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由于中國能源問題日益迫近,政府推動改革的決心毋庸置疑。我們或可這樣來作總結: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節能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編輯:盧小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86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