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在論述教育成本核算理論基礎上分析了我國教育成本核算滯后的成因,闡述了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高等院校教育成本的概念,提出了高等院校教育成本的計算公式,教 育成本項目和內容,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和內容。
關鍵詞 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教育成本流程;高等院校
1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辦教育就需要投資,培養人才就要有花費。節約勞動時間的規律適用于教育領域,教育部門也可借鑒物質生產部門生產成本核算的方法,對教育成本進行核算。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高等院校教育經費基本實行統收統支的管理辦法,高等院校作為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一直沒有被真正地確認,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滯后是社會經濟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教育投資方式及教育經費管理制度綜合作用的結果。其具體成因包括:①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前思想上長期注重政治,不算經濟帳,造成思想觀念上的滯后;②過去是國家供給包辦教育,在組織教育經費支出核算過程中,算不算教育成本對高等院校而言沒有實際意義;③教育成本核算沒有需求拉動,計劃經濟體制的統收統支經費管理模式,沒有教育成本信息的需求。國家、社會各部門、個人和高等院校都對教育成本信息沒有需求或不關心教育成本問題。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是高等教育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重要內容,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有著深遠的意義。①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所帶來的教育投資體制和教育費用負擔方式的變革,客觀上要求進行教育成本核算,以便于利用教育成本的系統資料,制定有關的政策,確定相關各方面的利益關系。②教育成本核算能正確反映高等院校的財務狀況,運作成果,并可以教育成本資料支持高等院校教育事業規劃的制定。③正確計算教育成本可為高等院校管理提供重要的數據資料,同時完善的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又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的必須,也是全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成本資料反映實際耗費水平。又可據此與計劃進行比較,與行業一般或先進水平進行比較,以檢查和考核運作業績。④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有利于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便于正確處理教育費用的合理負擔,劃分負擔份額,擬定對學生收費的標準,有利于學生理解黨和政府對自己的培養。⑤進行教育成本核算是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強化宏觀管理的需要。可為國家建立教育成本補償機制、合理確定高等教育規模提供依據。建立科學的成本補償機制,可以強化高等院校的成本意識和質量意識,有利于高等院校教育資源的內部配置更趨于合理。
2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概念
教育成本是指培養每名有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的專門的勞動力所需的全部費用,即勞動力從基礎到中等、高等級全部教育過程的總耗費。教育成本可分為基礎教育成本 、中等教育成本和高等教育成本。
宏觀上的教育成本由學校成本、社會及家庭成本兩部分組成。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其實質就是學校成本。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是勞動力全部教育成本的一部分。它是勞動力在接受高等教育階段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價值總和。物化勞動價值是指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它包括已經消耗的勞動對象轉移的價值和已經消耗的勞動資料轉移的價值;活勞動價值是指為了使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結合,培養出合格人才,必須由教學、管理及服務人員,經過“三育人”的施教過程 ,這些人員在施教過程中所付出勞動的報酬,就是活勞動的價值。
3高等院校教育成本的計算公式、成本項目及內容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消耗按類別包括:①固定資產和一般設備的購置及修理費,用字母A表示;②教育過程中發生的教學、科研、業務輔助、行政管理、后勤服務、學生事務和其他等方面的物化勞動性支出.用字母B表示;③工資性支出,包括工資、補助工資、職工福利費、補貼、津貼和基金等,用字母C表示;④學生生活費用,用字母P表示。
如果用M代表高等院校培養每名合格大學生的全部成本,I代表在校學習年限,N代表學生全年的平均人數,則高等院校教育成本公式為:
M =[(A+B+C+P)×I]÷N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項目主要有:①教學支出;②科研支出;③業務輔助支出;④行政管理支出;⑤后勤服務支出;⑥學生事務支出;⑦教職工福利保障支出;⑧離退休人員保障支出;⑨其他支出。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中的教學支出、科研支出、業務輔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服務支出等項目內容包括人員費用、業務費、固定資產和一般設備購置及修理費、設施日常維 持修繕費和其它費用五個方面;學生事務支出項目內容包括獎助學金、學生物價補貼、學生 醫療費、學費減免、貸學金減免、學生活動費;教職工福利保障支出和離退休人員保障支出 項目內容包括人員費用、醫療費、業務費、固定資產和一般設備購置及修理費、設施日常維 持修繕費、養老金統籌和其它福利費用;其它支出項目內容包括高等院校發生的不能歸人前述各成本項目的必須由教育成本開支的各類費用,主要有材料盤虧、外藉專家費用、利息支出和匯兌損益等。
4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及其內容
建立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是進行成本按算工作所應遵循的規則、方法和程序的總稱。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工作的組織方式、會計基礎選擇、會計科目及其按算內容、帳簿的組織和格式、記帳方法、記帳程序和記帳規則、成本計算方法、會計報表的種類、格式和編制方法與報送程序、會計資料和成本指標的 分析利用、會計檢查的程序和方法、相關的定額標準及有關制度。
4.1教育成本核算會計基礎和記帳方法
高等院校會計核算過去是以收付實理制為基礎,現已不適應。會計記帳基礎應改為主要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個別經濟業務的核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揭示高等院校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將應收應付都表現出來;會計記帳方法要改“收付記帳法”為“借貸記帳法”。
4.2教育成本會計要素
教育成本會計要素是按經濟性歸類的會計對象,它們既是構成整個會計核算基本框架的組成都分,又是構成會計報表的基衣要素。教育成本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基金、收入、支出、結余。資產、負債、基金是資產負債表的要素,收入、支出、結余是收入支出表的要素。
4.3教育成本核算會計科目設置
教育成本會計科目,它是為歸集和記載各種經濟業務,對會計要素按經濟內容或用途所作的分類,會計科目是設置帳戶的依據,會計科目分為總分類科目、二級科目和明細科目。
4.4會計等式及財務報告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會計平衡公式為直接平衡式,資產 = 負債 + 基金,收入―支出 = 結余,前者組成資產負債表,后者組成收人支出表,會計報表的設計也是基于這一原理進行的。
財務報告是反映高等院校財務狀況和運營成果的書面文件,財務報告包括會計報表及其說明。會計報表包括會計報表主表、會計報表附表和會計報表附注。高等院校會計報表主表有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附表是高等院校教育成本表、基本數字表;報表附注是為幫助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報表的有關項目等所作的解釋。高等院校會計報表說明是會計報表的必要補充,是財務報告的組成部分。
4.4.1會計報表附注的內容包括所采用的主要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變更情況,變更原因以及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非經常性項目的說明;會計報表中有關重要項 目的明細資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報表需要說明的事項。
4.4.2財務情況說明書主要說明高等院校的運營狀況,收入支出情況,基金增減情況,各項財產物資變動情況;對本期或者下期財務狀況發生重大影響的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后至財務報告報出前發生的對高等院校財務狀況變動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以及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4.5教育成本流程與成本計算程序
教育成本是對教育過程費用的具體對象化,施教過程發生的費用具有與施教對象(教育產品為學生)之間的特定關系;在進行教育產品成本計算時,必須具體分析,在分戶歸集分配的基礎上,形成完工產品(合格畢業學生)的成本。教育成本流程為:
教育成本計算是一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遵循一定的計算程序,這個程序包括:①確定成本計算對象;②確定成本計算期;③確定成本項目;④設置并登記教育成本明細帳;⑤教育成本在“在教育產品”和“教育產品”之間分配。
4.6教育成本會計桉算帳務處理程序
帳務處理程序也稱會計核算形式。它是指對經濟業務進行日常核算,填制審核會計憑證,根據會計憑證登記各帳簿,根據帳簿記錄編制會計報表的步驟和方法。我國當前采用的帳務處理程序主要有記帳憑證帳務處理程序、科目匯總表帳務處理程序和匯總記帳憑證帳務處理程序。高等院校要按照會計制度的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條件,選擇適當的帳務處理程序。
4.7教育成本和資源利用效率指標體系
教育成本和資源利用效率指標包括單項指標和綜合指標,每類中又有各項目指標
4.7.1教育成本效益的單項指標①年成本和總成本水平指標
每生年平均成本=全年總費用/年在校學生總數
每年總平均成本=學制期內費用總和/學制期內在校生總和×學制
分項成本指標略。
?、谖锪Y源利用效率指標
年每生固定資產消耗額 = 固定資產消耗額/在校學生數
年每生材料與低值易耗品消耗額 = 材料與低值易耗品消耗總額/在校學生數
材料低值易耗品利用效率 = 在校學生數/材料低值易耗品占用資金總額
固定資金利用效率 = 在校學生數/固定資金占用總額
實驗設備利用效率 = 使用的實驗設備金額/教學實驗設備總值×時間系數
時間系數為實際使用天數與應使用天數之比。
?、?人力資源利用效率指標
學校人力資源利用率 = (學生總數/教職員工總數)或(在校生總數/專任教師總數)
教師利用效率 = 教師實際需要量/現有教師數×100%
?、?教育過程的質量指標
學生鞏固率 = 年末在校生人數/年初在校生人數 ×100%
學生合格率 = 符合規定的畢業人數/應有畢業生人數 ×100%
流生率 = 全年流生人數/學年初在校生人數×100%
優等生率 = 優等生人數/全體畢業生數× 100%
差等生率 = 差等生人數/全體畢業生數× 100%
學生留級率 = 留級生人數/學年末在校生人數× 1∞%
4.7.2教育成本效率的綜合性指標① 教育成果的數量考核指標
年教育成本斂益率:學年在校生總數/全年教育成本總額
?、?教育成果的質量考核指標
人才成本的質量系數 = 班級或畢業生平均質量/班級或畢業生平均成本額
參考文獻
1 裴志新,戴蓬軍主編.會計學原理.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2 中國注冊會計師教育教材編審委員臺.成本管理會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3 荊新,王化成主蝙.財務管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4 陶增駢主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
第一作者:女,1962―,會計師,從事高校財務會計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492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