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要古到家 新要新到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韓 驥 徐 敏
如果是文物古跡,就要很好地保存,再破再爛也不能把它拆掉;如果不是文物古跡,是個現代建筑,你要做成仿古的,就應該風格純正。
西安的許多所謂的現代建筑,大都是從畫報上抄來的,跟寫文章一樣,抄了人家一些詞句,沒有反映現代建筑的真正內涵。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它給我們遺留下來的文化,應該說是我們民族最強盛時期的文化,這個文化的品位非常高,不僅是我們的中華之最,而且也代表了東方的最高水平。當我們到日本、到韓國、到越南,看了那里的古建筑,他們驕傲地告訴我們:“我們這里是仿唐代的建筑”。但是我們回到西安,卻看不到一座唐代建筑。我們對歷史無法交待,這不僅僅是對我們自己民族無法交待,我們對世界的文明都無法交待。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在西安的一些標志性建筑上要求它能夠展示我們盛唐風格的原因。
西安現在擁有不少的仿古建筑,有的是仿漢代的,有的是仿唐的,有的是仿明清的。因為西安是我們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首,它又是一個文化大市,所以我們要求仿古建筑應該很到位,也就是說要“法式嚴謹,風格純正”,這是對它的基本要求。你既然是仿唐建筑,就應該是正兒八經的唐代建筑,不能是仿唐建筑,里面又有明清的手法,那就不行。
在建筑風格上,西安的大規劃是“新舊分制”。舊城區和重要文物古跡周圍,建筑風格要發揚民族傳統和地方特點,建筑的色彩可以以灰顏色為基調;新城區的建筑風格要開朗,以現代建筑風格為主,但要體現地域特色,建筑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點。但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古要古到家,新要新到位”?,F在西安的許多所謂的現代建筑,大都是從畫報上抄來的,跟寫文章一樣,抄了人家一些詞句,沒有反映現代建筑的真正內涵,其中“歐陸風”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西安城市建設總的綱領是保持明城的嚴整格局,保護城墻、鐘鼓樓以及大量的民居和歷史街區,顯示唐城的宏大規模。同時要保存和保護周、秦、漢代的偉大遺址。
如果西安搞明清建筑,你搞不過北京,北京的明清建筑現在都在,西安就是在10個平方公里的舊城區建滿了明清建筑,也就比故宮的面積大了一點,但是在建筑等級上比起故宮就差遠了。
明清時期的西安只是一個附城,主要是駐軍的地方,但它的城墻和城門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城墻的高度僅次于北京(天安門高度38米,西安南門的高度36米),比其它的州城都要高出一截。但是西安城里的建筑就差遠了,還不如山西的一個中等或小型城市的明清建筑。如果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搞明清建筑,最終會發現我們還不如別人的一個小城市來得正宗,那又何苦?
如果是文物古跡,就要很好地保存,再破再爛也不能把它拆掉;如果不是文物古跡,是個現代建筑,你要做成仿古的,就應該風格純正?,F在的問題是,一些地方把真古董拆了以后建假古董,這是我們一貫反對的。在將民族文化傳統和建設現代化城市相結合的問題上,我們將其分成三種類型予以區別對待:第一種類型是對于文物古跡,我們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文物保護法,按照國際的慣例對它們加以保護,不但要保護這些文物的本身,還要保護它周邊的環境,比如像大雁塔、小雁塔,我們不但保護了它本身,而且對它的周邊用地也都進行了嚴格的控制。
第二種類型就是歷史街區,現在西安已經沒有唐代的歷史街區了,但是它的地點還有,比如說在西安的西城,它的地下還有唐代的歷史街區,對歷史街區的保護就需要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因為歷史街區是人們要在那里活動的地方,不是簡單的一個博物館,所以我們在這里的建筑可能是一個唐代的風格,內部設施就會是一些很現代的設施。
第三種類型是現代建筑,因為作為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它的現代建筑,特別是行政性的和文化性的現代建筑,它應該有唐風,這里面也有些比較成功的作品,比如陜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東邊的三大工程,它們都是現代建筑,具有唐代的風格,它又不是完全的唐代風格,它經過了提煉,在現代建筑里面運用唐風,我們把它稱之為“新唐風”。
在城市建設中,我們對這三個不同的類型區別對待,采取三種做法,一個是嚴格保護,一個是傳統與現代結合,一個是結合以后要有所發揚。相信未來的西安應該是既富有歷史傳統又很現代化的大都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14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