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日光溫室新用途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曹 華 趙景文

  普通日光溫室里也能進行蔬菜觀光采摘?
  沒錯!這是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最新研究開發的特色項目。
  針對傳統的利用現代化大型連棟日光溫室進行觀光蔬菜栽培,不僅建造成本高,而且維護成本也較高,巨額的投入使許多中小型農業企業和菜農難以承受,而普通日光溫室的結構特點又不適宜觀光蔬菜的景觀化種植的現狀,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開創性的在普通日光溫室中進行觀光蔬菜景觀化栽培技術的研究,取得了成功。本期欄目,我們特別邀請了負責該項目研究的相關專家,為大家講講這日光溫室里搞蔬菜觀光的好項目!
  
  拓展蔬菜設施功能提升觀光農業內涵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曹 華趙景文
  
  觀光休閑農業是社會進步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可以綜合體現現代農業的實力和水平,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蔬菜是觀光農業景觀資源中的重要構成內容,北京市的蔬菜生產速度非常快,為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拓展蔬菜產業的休閑觀光功能,豐富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內容,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從2006年開始,開展觀光采摘型蔬菜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技術的研究和示范推廣工作,2008年起在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土溝村京承碧園合作社實施了“京承都市型現代農業走廊建設技術集成示范工程”項目中的“蔬菜四季觀光采摘園”項目。
  
  普通日光溫室合理改造,提升了觀光效果
  為方便游人參觀,首先對普通日光溫室進行改造。傳統的觀光蔬菜栽培是在現代化大型連棟日光溫室中進行的,不僅建造成本高,而且維護成本也較高,巨額的投入使許多中小型農業企業和菜農難以承受,也使得蔬菜觀光產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普通日光溫室的結構特點又不適宜觀光蔬菜的景觀化種植,因此,目前現有的蔬菜觀光園難以滿足廣大市民的消費需求。針對這種現狀,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開創性的在普通日光溫室中進行觀光蔬菜景觀化栽培技術的研究,根據普通日光溫室的結構特點對其進行適當改造,將溫室南端下沉,做出一條甬道供游人行走,將溫室的北邊墊高的同時將植株栽培在培養箱內引蔓上架營造蔬菜樹式景觀,這使得日光溫室能夠適宜觀光蔬菜的生長。另外還采取了在后墻種植綠色植物的方法來降低夏季溫室中的溫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觀光蔬菜品種、技術集成配套,提升了觀光內涵
  觀光園區采用蔬菜樹式栽培、無土栽培、盆景蔬菜造型栽培、嫁接、品種選擇、播期調整、花色搭配等栽培技術與措施,涉及茄果類、葉菜類、水生蔬菜、藥用蔬菜等蔬菜品種209個,建成了以“春意昂然踏青園”、“姹紫嫣紅瓜果園”、“金秋十月賞菊園”、“寒冬保健藥菜園”為主題的“四季主題園”觀光區,實現了園區的周年景觀更替,為游人展示了植物四季變化的無窮魅力。
  春意昂然踏青園:主要利用品種選擇、色彩搭配、播期調節、藝術造型等技術,采用栽培床下沉傾斜(栽培床南高北低,傾斜30°,形成立體效果)等措施,建成了包含奧運五環、奧運單項運動標志、紅旗飄飄、吉祥彩虹、月亮彎彎等景觀的奧運主題景區和美麗的祖國景區。
  姹紫嫣紅瓜果園:利用蔬菜樹式栽培、無土栽培、嫁接、盆栽、植株造型、品種選擇搭配等多種栽培技術,采用觀光道下沉(下沉80 cm)等措施,突出設施蔬菜現代栽培技術,擴展溫室空間,提升景觀效果,建成了包含芳香蔬菜壇、陽臺菜園、百瓜飄香、番茄樹林、綠色世界等景觀。
  金秋十月賞菊園:主要利用不同色彩品種搭配、播期調節、藝術造型等技術,采用栽培床下沉傾斜,形成栽培床南高北低,傾斜30°,提高了觀光效果,設計了曲線和對角線種植方式,并配合盆栽彩色蔬菜造型,形成“金龍騰飛”、“彩虹飛舞”景觀。
  寒冬保健藥菜園:選用板藍根、黃芩、葉用枸杞、珍珠花菜、藤三七等22個藥用保健蔬菜品種,采用不同圖案,結合盆栽,形成了高低搭配的藝術化栽培的景觀效果。同時,運用科普展板介紹每種保健蔬菜的特點、保健功能及烹調方法,突出菜藥同源,寓保健于美食。
  
  十大技術亮點
  通過4年的研究與示范,總結出以下10 項技術,計劃在北京郊區推廣。
  1.日光溫室改造技術:根據普通日光溫室的結構特點對其進行適當改造,使其既有利于作物種植,又提高觀光效果。樹式栽培是將溫室南端下沉,做出一條甬道供游人行走。其他作物觀光栽培是將通道設計成曲曲彎彎,并將溫室另一端開一個門,作為出口形成循環觀光路線,使游客在園區不走回頭路,還有“步移景新”的感覺。
  2.溫室間的景觀設計:利用各溫室之間的栽培空間,采用棚膜襯底等措施,種植蓮藕、慈姑、荸薺、茭白等水生蔬菜,建成了包括“荷花影翠”等景觀的水生蔬菜觀光區;采用不同花式、不同高度的蔬菜插架方式,建成了反映農戶庭院蔬菜種植的“瓜田月下”的景觀區;還有芋頭、生姜、蘿卜等根莖類蔬菜觀光區,谷子、高粱、黍子等五谷雜糧觀光區,穿心蓮、藿香等藥用蔬菜觀光區,不僅充分利用了溫室之間的空地,同時起到科普宣傳的效果。
  3.以竹藝廊架為襯托的109種形狀各異的觀賞瓜類種植:采用葫蘆門、瓜趣橋、休閑廊架、奇瓜異果屏風等7個景觀,使麥克風、金童、玉女、子孫滿堂等稀奇品種的觀賞瓜類與竹藝廊架有機結合,顯著提高了觀光效果,增加了游客的觀光興趣。
  4.家庭陽臺種植蔬菜:針對以前居民陽臺養花和栽培其他植物“只能看不能吃”的情況,研究開發了家庭陽臺種植蔬菜簡易設施和配套種植技術,為城鎮居民家庭陽臺種植蔬菜提供了方便,具有操作簡便、產品安全等特點,使居民既飽眼福,又飽口福。
  5.獨特的文化創意及科普宣傳:在打造蔬菜景觀的同時,利用展板等形式,形成了以二十四節氣與季節變化及物候特征、蔬菜科技知識(有機蔬菜、綠色蔬菜、無公害蔬菜)等農業知識為核心的文化創意,提升了觀光采摘園區的品味。
  6.成串番茄、彩椒等茄果類蔬菜全季節采摘種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術:通過遮陽覆蓋、人工授粉、搭架落蔓等技術,調整溫度高低、光照強弱,優化溫室內的溫光環境,使成串番茄、彩椒等茄果類蔬菜在12月育苗,2月定植,從5月初開始采摘直至11月底拉秧,采摘期長達7個月,有效延長了采收期和適游期,提高了觀賞蔬菜的生產效益。
  7.盆景蔬菜造型技術:以矮生櫻桃番茄、藤三七、落葵、羽衣甘藍、觀賞茄、葉牡丹等15種蔬菜為主,通過品種選擇、嫁接、整枝、搭架及藥劑處理等技術措施,開展了盆景造型(拱形、小樹形、螺旋形)、盆栽營養液肥料配方等技術試驗,形成了家庭盆栽蔬菜景觀特色。
  8.新型鮮用藥草茶生產技術:通過顏色搭配、造型、不同沖泡水溫、輔料配比等技術措施,開展了藿香、薄荷等5種藥用蔬菜的鮮用藥草茶配置技術試驗,形成了不同口味、不同保健效果的藥草茶配方。
  9.蔬菜迷宮的設計與建造技術:在南宮地熱博覽園、自然綠種植中心和順義農科所基地設計建造了休閑型、趣味型等3個迷宮。如在迷宮入口種植的代表作物為苦瓜,出口種植的代表作物為甜瓜,寓意著人生的“先苦后甜”; 按照作物特性,采用地栽、盆栽、上架爬蔓3種作物種植方式,形成低、中、高3種種植層次,寓意著游人“步步登高”;在迷宮中心四周種植4種瓜類作物代表4個方位,東面為“冬瓜”,南面為“南瓜”,西面為“西瓜”,北面為“北瓜”,使游人在迷宮中可辨別方向。
  10.觀光、采摘型蔬菜品種引進篩選:從國內外引進特色蔬菜品種226個,通過引種試驗,篩選出并確定在京郊種植適合觀光采摘的蔬菜品種94個,其中包括水果苤藍、黑珍珠番茄等適合采摘的品種42個,砍瓜、五角茄、地膚等適宜觀光的品種52個,豐富了北京地區觀光蔬菜品種資源。在這94個品種中,蛇形絲瓜、金絲瓜、五角茄等12個品種為北京地區以前沒有的品種,黑珍珠番茄、利蒲水果型苤藍等6個品種為全國以前沒有的品種;另外拓展了砍瓜、芝麻菜、地膚等11個蔬菜品種的觀賞功能,為北京市觀光園區增添了新亮點。

  日光溫室蔬菜觀光園區建設第一次利用京郊最普通的磚混結構日光溫室,通過多種栽培技術與立體景觀措施的集成,初步建成了一年四季“有景可賞、有色可觀、有物可采、有鮮可嘗、有技可學”的蔬菜四季觀光采摘主題園,為都市型設施蔬菜的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簡介:
  曹華,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蔬菜作物室副主任,高級農藝師,從事蔬菜技術工作38年,有豐富的蔬菜生產實踐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從國內外累計引進特菜新品種400多個,并進行品種篩選和栽培技術摸索,目前已有近百個特菜品種在全市乃至全國推廣,發表論文25篇,著書8本,拍攝蔬菜技術片10余部,獲農業部、北京市級科技項目獎項6項。
  趙景文,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蔬菜作物室副主任,高級農藝師。
  
  小貼士
  陽臺菜園
  為了美化家居環境,讓廣大市民體驗農耕、收獲的樂趣,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發了家庭陽臺無土菜園裝置,獲得成功。
  京承碧園蔬菜觀光園里的家庭陽臺菜園裝置有3種類型,分別是梯田型、立柱型、壁掛型,上面生長著花葉生菜、紫背天葵、葉甜菜等蔬菜,郁郁蔥蔥,十分誘人。這3種裝置充分利用空間,占地較少,梯田型裝置占地約0.6 m2,立柱型裝置占地約0.2 m2,而壁掛型裝置基本不占地面。
  據了解,這3種裝置都是采用無土栽培,有一套營養液自動循環系統,不需要人工澆水、施肥,只要把幼苗“栽種”到孔穴中就行了,每月加對一次新營養液。因季節、品種不同,生長期在30~50 d,每棵菜成熟后重量在200 g左右,一茬可種植30~60棵。
  “很多人喜歡在家中陽臺種植花草,卻只能觀賞,大家通過陽臺菜園不但能體驗農耕、收獲的樂趣,還能吃上自種的新鮮菜?!北本┦修r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介紹說,陽臺菜園最好選擇朝南、陽光充足的陽臺,生菜、芹菜、空心菜等葉類蔬菜都可以種植。菜苗可以到菜園購買,也可以自己買蔬菜種子,種到花盆里,等長出幼苗后再移栽。
  
  鏈接
  開發蔬菜資源旅游價值前景廣闊
  
  我國蔬菜資源的旅游價值
  1.康體價值
  食用、保健、康體應是蔬菜旅游資源最基本的旅游價值。隨著中國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的食用越來越多,食用蔬菜對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的康體保健作用十分明顯,而且種植蔬菜的鄉村田園相對于都市來說,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旅游者置身于生機勃勃的蔬菜原野,享受自然沐浴,怡情保健。
  2.欣賞價值
  出產蔬菜的生態農業園、蔬菜生產基地大多地處城郊結合部,山青水秀,空氣清新,而種植其中的蔬菜以其形、色等審美要素更造就了田園風光的美妙之處,旅游者運用感知器官就可以充分領略到大自然的美景,獲得賞心悅目的美妙感受。
  3.體驗價值
  旅游者在觀賞蔬菜過程中,不僅能欣賞到蔬菜的形色盎然,領略到田園風光,而且能夠直接參與蔬菜的種植、采摘、品嘗活動,親身體驗蔬菜生產過程,體味生機盎然的農村生活。
  4.教育價值
  旅游者可通過參觀蔬菜園、參加蔬菜種植采摘活動,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蔬菜品種,學習種植技藝,不僅豐富閱歷,更增長見識,體會到餐桌上的蔬菜來之不易,使自己更加珍視農民的勞動成果。
  5.經濟價值
  蔬菜專項旅游的開發應與生態農業的發展政策和措施聯合配套,應與農業旅游、鄉村旅游的發展策略結合起來。事實上,通過參與蔬菜旅游可以使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綠色蔬菜的生產和管理過程,甚至親自品嘗蔬菜后,從而不自覺地增進對綠色蔬菜的信任和依賴,買上一些新鮮的蔬菜帶回家與親朋好友分享,這樣就把蔬菜的觀“嘗”和客人的購買結合起來,蔬菜的銷售市場由城市移到農村,在田間地頭銷售,減少了銷售成本和銷售環節,農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現金收入,這樣產生的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我國蔬菜旅游的類型
  1.參與體驗型
  現代旅游者已經不再滿足于單純的展示性旅游,人們更加趨向于有別于慣常生活的充滿情趣的體驗。參與采摘蔬菜、認種一片菜地等活動,就是一種體驗式旅游,是旅游者對鄉村田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一種感受和探索,一種心理上的徹底釋放。
  2.觀賞展示型
  在蔬菜園,特別是在一些蔬菜高科技示范園內,色彩和形狀的組合令人眼花繚亂:色澤斑斕的五彩椒、晶瑩剔透的櫻桃番茄、姿態各異的大小南瓜,加以恬靜的田園風光、獨具特色的鄉風民俗和農耕文化,形成優勢互補、極具觀賞性的旅游資源,開發觀賞展示型的蔬菜旅游產品將對旅游者產生極大的吸引力。
  3.參觀學習型
  通過旅游增長知識、增長見聞也是現代旅游者的追求,參觀學習型的蔬菜旅游產品能滿足旅游者的這種愿望。都市人通過參觀蔬菜園地,知曉蔬菜的品種、形式、種植技藝。而隨著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運用,希望尋求致富真經的廣大農民,滿懷著對農業新知識的渴望,到大棚蔬菜園、蔬菜高科技示范園里“零距離接觸”,可以實實在在地學習到綠色蔬菜、有機蔬菜的生產過程和最新技術。城里人瞧景長見識,農民取經學科技,各取所需,各奔所愛。
  4.節慶型
  “蔬菜是文化,種菜是藝術”。目前很多省市為了配合鄉村旅游、農業旅游的開展,舉行了諸如蔬菜博覽會、蔬菜文化藝術節、瓜菜果王大賽、廚藝菜果雕刻大賽等活動,全力打造蔬菜旅游節慶型旅游活動產品,為蔬菜旅游增加了諸多精彩看點。
  ――摘編自《對我國發展蔬菜旅游的思考》,作者:盧世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3439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