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日貴 家紡業中層宏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刊編輯部
從一個鎮辦小廠起步,短短20年間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家紡生產基地和出口企業之一,孚日集團在中國紡織服裝發展史上書寫了流光溢彩的一筆。這一切,讓我們不能不把目光聚集到孚日集團的領軍人孫日貴的身上。
在董事長孫日貴的率領下,孚日人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腳步,沐浴著思想解放的春風,憑借敢為天下先的過人膽識、百折不撓的堅定信念以及迎難而上的頑強斗志,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憑借著以誠求成的經營理念,精益求精的產品質量,鍥而不舍的開拓精神,把一個生產編織帶的車間小廠,建設成為一個世界級家紡企業。
目前孚日集團擁有員工17000名、資產61億元,成為一家以家用紡織品為主,兼營農藥化工、熱電等多元化產業的集團化企業。2007年集團共完成銷售收入50.2億元,出口創匯2.8億美元,實現利稅4.8億元,主要經濟指標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幅度。
起步與發展
孚日集團前身是原濰坊電機廠一個編織帶生產車間,1987年8月這個生產車間改建為高密毛巾廠。當時僅有30多名員工、10間破瓦房、8臺舊織機,起始資本僅30多萬元,由于編織帶產品的市場局限性,公司決定轉產毛巾產品,從國內市場艱難起步。經過努力,一個月后織出了第一條毛巾,當年實現銷售收入40萬元。
孫日貴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時,頗為感慨:“我們選對了主業,但由于規模太小,競爭優勢弱,小訂單找不到,大訂單干不了,公司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處境非常艱難。因此,在此后的發展過程中,公司就以擴大規模和提高產能為重點,側重提高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以規模來提升企業知名度,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
在起步階段,由于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同時由于體制原因,企業沒有自營進出口權力,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沒有氣餒,拿著自己生產的毛巾,四處公關,千方百計尋找出口渠道。經過努力,1988年10月孚日的毛巾產品出口到日本,這雖然只是一筆價值5萬人民幣的毛巾訂單,但是卻打開了一條走向成功之路,意義不小。
九十年代初期,日本本土毛巾企業受環保、勞動力成本、原料等因素制約,行業整體趨于萎縮,對進口產品依賴越來越強。面對發展良機,孫日貴審時度勢,利用與外商合資渠道,從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引進了國際一流的劍桿織機、溢流染色機等先進生產設備,生產技術水平、產品檔次大大提高。九十年代中期,又以補償貿易形式引進大量先進技術設備,企業生產規模、技術裝備水平全面提高。
從2002年開始公司進入規模擴張階段。為抓住全球紡織品市場即將全面放開的歷史機遇,公司先后投資20多億元,以拓展和延伸家紡產業鏈、優化產業布局為出發點,積極加快技術改造,建設工業園區,實現了在短時間內的規模擴張,經濟高速增長,從一個單純家紡生產企業,發展成為以家紡生產為主,配套熱電、化工、自來水等多種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并于2006年11月24日在深圳證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中國家紡行業第一家整體上市企業,集團的成功上市不僅為企業發展解決了融資渠道,也建立了一個資本運作的平臺,為集團的更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迎合和滿足市場需求,近年來孚日不斷致力于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檔次,原來的“夕陽產業”已經脫胎換骨,一個依靠新技術、新裝備推動的“朝陽產業”正噴薄而出。以孚日股份為例,作為行業領跑者,公司近年來先后從國外引進高檔無梭織機1000多臺,無梭化率達到了90%以上,已由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紡織企業轉變成為一個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高科技企業,成為中國紡織業新型工業化的積極實踐者。
品牌的拓展
經歷過早期為生存而奮斗的階段,進入21世紀后,特別是從2006年起,孫日貴帶領孚日集團邁入到品牌經營階段。公司把品牌作為企業長青的基石,積極在多方面塑造品牌,走出了從創建企業品牌到創建產品品牌的品牌發展之路。在國際市場,公司通過實施名牌戰略、精品戰略,逐步擺脫單純貼牌加工的發展模式,積極打造自主品牌。從開辟俄羅斯市場開始,公司就堅持自主品牌進入,到現在已經牢固占據了俄羅斯市場。其他如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公司也開始實施自主品牌建設。
孫日貴表示:“我們需要對紡織業尤其是家紡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進行一次糾偏。不可諱言,傳統意義上的家紡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產品檔次不高,附加值低,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高端家紡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對產品的要求也不僅僅滿足于鋪鋪蓋蓋、遮遮掩掩、洗洗涮涮的基本功能,開始追求時尚、個性、保健等現代化的消費風格,由此帶來了市場需求的大幅增加?!?
歷經十幾年風風雨雨,孚日股份能有今天的成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發展過程中,積淀和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和感召力的“誠信文化”。孫日貴信奉“人若無信,不知其可也”,他本人也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做人從商都秉承誠信,這讓企業、員工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形成了孚日獨特的“誠實做人,誠懇待人,誠信辦事”的“三誠文化”。
在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影響下,上至領導,下至員工,都把誠信作為行為規則,形成了統一的價值觀,誠信辦事,以誠求成,使誠信成為一種生產力,發揮了無形的巨大作用,推動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兩條主線”求創新
當前,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孫日貴作出決策,圍繞“兩條主線”,積極實施科技興企戰略,不斷加快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調整,努力把企業打造成具有潛力大、成長快和競爭力強的國際化大型企業集團。
第一條主線就是繼續做大做強家紡產業,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一方面,圍繞著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渠道建設,公司以“大家紡”為主導營銷模式,以產品品質和服務品質的持續提升來贏得客戶,建成國內家紡行業最優秀的銷售終端。同時堅持市場營銷與品牌運作相結合的原則,加快國際市場自主品牌建設步伐,力爭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將孚日打造成中國家紡第一品牌和世界家紡知名品牌,通過加強品牌運作,實現品牌貢獻率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加快對新技術新工藝的消化吸收和創新,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高產品研發水平,提升員工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先進技術裝備優勢,使之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以此帶動家紡行業不斷升級,提高科技貢獻率,提高經濟效益。
第二條主線就是以推進光伏電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的跨越。近年來,孚日集團除了堅持家紡產業,也開始經營農藥化工、熱電、自來水、新型建材等多元產業,產業鏈條得到不斷優化和延伸。作為傳統的家紡企業,公司的生產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在這個基礎上,實現經營業績高速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投資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保持經濟效益持續增長,實現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的有效轉型,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孫日貴敏銳感覺到,太陽能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潔凈能源,其開發利用將會在世界能源結構轉移中發揮巨大作用。進軍光伏產業,可以極大地拓展公司的發展空間,在家紡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在這種形勢下,他決定在做精做強家紡產業、穩固全國家紡產業領軍地位的同時,引進目前世界上技術最先進、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的第二代薄膜太陽電池制造技術,投資建設光伏電項目,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效地拉動公司經濟增長,實現企業新的跨越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43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