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澳門盧家花園看廣州番禺余蔭山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澳門盧家花園是澳門目前保存得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傳統私家園林;而廣州番禺余蔭山房亦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它們的造園特色既有嶺南園林特色,又各自區別。本文從園林造景五大元素出發,通過對比澳門盧家花園和廣州番禺余蔭山房之間的相同與相異之處,分析嶺南園林的主要特征,總結出嶺南園林主要的幾種代表性造園手法。
  關鍵詞:嶺南園林;盧家花園;余蔭山房;造園要素
  
  1.嶺南園林的形成
   我國園林按地域分布和總體藝術風格分為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其中,嶺南園林因其地理位置、氣候特征、歷史文化淵源的特殊性,在布局、空間組織、水石運用和花木配置方面有著自己的獨特的表現。
   由于嶺南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要道,因而成為西方文明與華夏文明交流的窗口。自漢代以來,海洋給嶺南帶來商業和開放的優勢,使嶺南人逐步形成開放革新、兼容并蓄、務實求真的心理,其特點反映在園林設計上也是如此。
  2.嶺南園林的特點
   嶺南地處中國南部,泛指我國南方五嶺以南的廣大地區,大致包括閩南、廣東、海南和廣西桂林以東大部分地區。傳統嶺南園林作為中國傳統造園藝術三大流派之一,有其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內涵。
   由于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接地,又面臨大海,因此嶺南夏季氣溫高,易受臺風侵襲,多暴雨。特殊的氣候使嶺南園林在植物配植方面有更多元化的選擇,四季植物皆可種植,尤其適合利用植物營造空間變化;而在園林建筑方面,防潮、通風、隔熱、排水等功能則處于重要地位;嶺南多水,以水為財,因而嶺南人對水有特殊的熱愛之情,嶺南園林善于理水,甚至把水體看作園林中主要的造景中心。因此,嶺南園林建筑輕巧通透,注重室內與綠化和水景的穿插透景。
   由于嶺南園林大多為私宅花園,面積不大且多位于城區之中,因此受到空間和選址的很大限制,“以小見大”是嶺南園林平面布局的最大且同一的特色。造園者根據場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平面布置,空間靈活多變。
  3. 余蔭山房與盧家花園中的園林元素運用
  3.1平面布局
   按布局類型分,嶺南園林可分為: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綜合式三大類。其中,庭院式園林是嶺南園林的最大特色和最重要的組成類別,它的特點是小巧精致、空間蜿蜒,幾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樓、賓館皆建筑庭院園林。
   嶺南園林中的平面布局方式以主體建筑位置分為為以下四種,分別是:建筑四周布置布局、前園后院布局、前院后園布局、書齋側園布局;也可以布局形式分為規則式、自然式、綜合式三種。
  余蔭山房和盧家花園由于占地面積均非常有限,因此在總體布局上都采取了以“取折舍直”為原則的布局方式。余蔭山房的布局方式又是以規則式和自然式結合的綜合式書齋側園布局;而盧家花園則采用了自然式的前園后院式布局。(圖1-余蔭山房平面圖,截自《番禺余蔭山房布局特色》)
   余蔭山房最著名的是其“藏而不露”、“縮龍成寸”的手法,在僅0.2公頃(3畝)的用地上設計出了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的多層次景觀,堪稱濃縮的嶺南園林藝術精華。
   余蔭山房全園主要部分包括兩個小庭院,兩庭中間以廊橋為軸線分隔,呈東西并列布置,形成規整的幾何形布局。
  3.2園林建筑
   廣州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炎熱多雨,常受臺風吹襲,因此傳統的建筑在解決通風、隔熱、防風、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極具特色。嶺南園林建筑有輕巧通透的體形,富有嶺南傳統文化的韻味。
   嶺南園林建筑的特征可歸納為六點:首先,嶺南建筑具有務實性,務實是嶺南建筑的特點,也是嶺南建筑的本質所在。一切嶺南建筑都以功能和舒適性為優先,就是以真實使用的便利為出發;其次,嶺南園林建筑兼容性強。古今中外,集各家之長,一切精華為我所用。中西融合,是嶺南園林建筑的最大特色;第三,世俗性,這是嶺南建筑注意民間建筑,大眾化思想的表現;第四,創新性。這是嶺南建筑的主要特色,在創新中求變;第五,嶺南建筑裝飾輕巧、通透、樸實,嶺南建筑裝飾大多只采用本地出產的普通材料,經過設計人藝術創作及精心的加工制作后呈現出高雅、宜人的裝飾效果,尤其是磚“三雕三塑”(石雕、木雕、磚雕、陶塑、泥塑、灰塑),堪稱嶺南建筑裝飾的靈魂;第六,建筑類型多樣:有樓、船廳、廊橋、亭、水榭、樓臺等。
   余蔭山房中的園林建筑遵循傳統嶺南民居特色,并加入西方裝飾元素如鐵制欄桿、金屬裝飾、動物圖樣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雙層玻璃的滿周窗。透過兩扇疊在一起的藍玻璃,看到窗外樹梢上的綠葉就變成了紅色,有秋天楓葉紅遍的意境;而透過白色玻璃則是南國本有的春夏兩季景色。通過窗口的色彩變換,來體驗春夏秋冬的輪換,手法巧妙讓人叫絕。
  3.3理水
   嶺南傳統園林中理水方式可歸納為:“以聚為主”,水體格局一般為五類:一是石潭和瀑布;二是湖景;三是潭;四為曲水;五是井泉。駁岸處理方式一般為兩種:一種為采用池塘自然駁岸處理形式,以植物為過度;第二種為繞塘筑花幾,放置盆景擺設,這種處理方式多用于幾何形的池塘駁岸布置中。
   余蔭山房由于平面構圖為幾何對稱,其中的兩個主要的水面均為幾何形:八角形和方形,規整而理性,駁岸的設計也仿造西方水池處理方式,人工式駁岸配合古典式欄桿和盆景點綴。池岸較為規整,以便緊湊布置周邊建筑。
   盧家花園中占地面積最大的是在中部的自然式水池,與余蔭山房不同的是,這個水體的設計完全傳承了嶺南傳統園林中水體處理手法,邊界均為蜿蜒的曲線,采用自然式駁岸處理。更加入了文化元素:如水邊種大量竹、柳樹,池中養殖了許多寓意長壽的龜,切配合池邊疊石和池中的石塊2塊,營造“一池三山”意境,極具中國傳統文化意韻。
  3.4山石
   嶺南園林善于用石。不像江南園林中最常見的太湖石,嶺南用于制造假山疊石的是來自本土英德所出產的“英石”,這是一種由石灰巖經長期流水浸蝕而成的景石,儀態多姿;還有同樣在嶺南地區常見的以片狀形式出現的“片巖”,是一種厚度不等的層巖,可以用它來組疊各種形式的假山疊石,自有一番情趣;還有以光滑、靚麗面孔出現的黃蠟石,是一種橙黃色光滑加蠟的孤石,用它作園林景石,獨有其藝術欣賞價值。
   余蔭山房多處用到了山石,且依據不同的功能選擇了不同的山石類型。余蔭山房假山大部分為英石豎向堆成,或占角或依墻,最佳處在橋廊邊一山占據墻角,成崖石峰林狀,營造層次豐富的景觀。入口處有一口方塘,池岸有流云式英石堆山,隔岸望去似內部有兩個水池的視錯覺,利用一開一合的對比,營造更為開闊的空間。在后花園,還有一處橫向流云式堆山,與峰下的潭結合,形成崖瀑潭景觀。
  3.5植物
   嶺南處于熱帶與亞熱帶交接處,帶有亞熱帶海洋性濕潤氣候特征。適宜種植各種四季花卉及熱帶、亞熱帶植物。嶺南園林植物類型繁多,可以用“四季繁花,熱帶風光”形容。
   嶺南園林植物物種選擇首先應以鄉土樹種為主,配以嶺南佳果,如龍眼、芒果、黃皮、芭蕉等。此外,嶺南園林也十分注重植物的配置,不僅考慮到植物的高低、形態、顏色、氣味和生長發育等生態學習性,也強調植物群落的合理性,更注重植物與中國文化之間的聯系。
   余蔭山房出色之處是對不同植物進行靈活的搭配,可以形成層次復雜的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營造意境、展現文化內涵。有一些植物本身就已經積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桂花、梧桐樹等。如玲瓏水榭八面景色的意境,其中有一半是靠植物來營造的。為達到意境營造與文化內涵展現的目的,往往利用植物名的同音字和植物的生態學習性取其吉祥之意。如蒲葵有“接?!钡暮x;酸楊桃寓意子孫滿堂等。又如余蔭山房中竹的種植方式。竹是古典園林中不可缺少的植物,但種植所需要的面積比其他植物要大,因此園主利用兩墻之間的空間種植翠竹,這樣一來,既不會占用過多庭園面積,又可見翠竹搖曳、聽到竹葉喧聲,而且竹葉從雕花窗棱之間伸展出來,更為滿園增添翠綠。
  4.總結
   嶺南園林通透開敞,建筑密度高,姿態豐富,體型呈向空間發展,以幽奧、豐富、裝飾性強的風格見稱。同時吸收西方規整式園林的風格,水體和裝修多呈幾何形式;嶺南園林強調場地本身的自然特質,依勢而設,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及水石景觀的特點,以清新曠達、素樸生動取勝,造園因意立構,由外而內,布局緊湊、層次分明,建筑重視選址,造型簡潔、色調明朗,裝飾風格樸實素秀,構成一種大方、輕盈的嶺南格調。
   而以廣東四大名園及港澳著名園林為代表的嶺南私家園林由于主要根植于民間,其空間偏小,園景構圖根據生活的需要適當處置、隨機應變,各種設施的布置務真踏實,以人為本。又由于園主多為士紳商賈,造園的意圖受到經商意識影響,講究實用第一。造園意在園林的融合性和親近性,園林的性格表現得明快簡潔。常設有較大體量亭榭或大面積的開闊空間,作為園林的主要活動、交流空間,以適應人們喜歡交往常于洽談的生活習慣。
  參 考 文 獻
  [1] 譚光營 陳國平,淺析嶺南名園的造園藝術,熱帶林業2003年02期
  [2] 陸琦,嶺南傳統庭園布局與空間特色[J],新建筑2005年05期
  [3] 唐振緇,路轉峰回話《盧園》[J],中國園林1999年3月
  [4] 鄧其生,番禺余蔭山房布局特色[J],中國園林1993年(1)
  [5] 筱麗,盧國荷花別樣杠[J],廣東金融電腦2000年1月
  [6] 沈惠身,荷香十里出盧園[J],中國園林1999年1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6226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