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城鎮城市規劃的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各自城鎮建設快速發展,建設事業的日趨成熟的今天,小城鎮的規劃已成為現在城市規劃的主體。因此,本文就對小城鎮規劃設計內容以及設計時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進行闡述,以提高、保證小城鎮整體空間環境質量。
關鍵詞:小城鎮規劃設計問題
在我國,小城鎮規劃既是一個長久的專業工作,又是一個新形勢下的嶄新課題?,F代化的小城鎮在經濟結構體系中所占的地位也越來越受重視,因此,對于設計工作人員,小城鎮的城市規劃設計要引起足夠的認識,認真分析小城鎮的城市設計內涵,積極開展從理論到實踐的工作,以促使小城鎮建設不斷擴大。
一 小城鎮城市規劃設計的內容
小城鎮的特定涵義也決定了小城鎮城市設計的對象不僅僅是小城鎮自身的整體空間或某一場所,還應包括小城鎮區域范圍及以外的城鄉區域范圍,涉及人們生活環境的內容。由于小城鎮的規模較小,相應地段的城市設計和局部城市設計的范圍往往難以準確界定,應該用“區域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來突出“城鎮群體協調”的策略型城市設計目標。由于區域規劃階段的小城鎮城市設計分量不是太重,內容也不太多。所以區域規劃階段的小城鎮城市設計一般不必單獨編制,可結合城鎮體系規劃同步進行。
詳細規劃階段的小城鎮城市設計,是當前我國小城鎮城市設計中進行較多的層次。主要是對總體規劃階段的小城鎮城市設計進一步深化,以人作為設計主體,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從各類活動的視覺要求對小城鎮的空間環境做出具體安排。這一階段的小城鎮城市設計對象是小城鎮的局部空間。詳細規劃階段的小城鎮城市設計則以個人為主體、以步行的人為主體,即這個階段的設計以在地面活動的人的生產、生活、交往、游憩、出行活動為設計的主體。小城鎮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主要涉及:建筑群體形態設計、公共空間設計、道路交通設施設計、綠地與建筑小品設計、色彩和建筑風格設計、夜景設計和環境設施設計。
總體規劃階段的小城鎮城市設計決定小城鎮發展的大局,配合城鎮總體規劃,首先對城鎮的空間組織具有根本性影響的內容,如小城鎮的發展背景、功能、形態、結構、活力、景觀、公共環境設施及其發展意向進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策略型城市設計。確定空間形態格局、構造景觀系統、布置人文活動體系、設計豎向輪廓、道路、步行街區系統設計和建筑風格標志物等的整體設計。
二小城鎮城市規劃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合理確定設計尺度
當前,小城鎮正處于發展活躍期,其速度、規模的變化很快。隨著小城鎮規模的擴大、機動交通的介入,傳統的步行尺度顯然與小城鎮的發展不相適應。但是,盲目地追求和倡導所謂的“做大做強”,開辟60 m寬甚至100m寬的大街,甚至更大的大廣場,使得周邊建筑物的體量、高度不能與之相稱,常使人感到空曠與冷漠。而且,小城鎮在發展中受到許多因素制約,因此,如何確定小城鎮的合理尺度,建立怎樣的空問尺度或空間尺度體系是值得重點研究的問題。所以在小城鎮城市設計中應特別注意其動態應變力和近遠期目標有機結合的問題,注意確定小城鎮的環境容量,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資源條件與經濟能力,科學客觀地確定城鎮人口與用地規模,既要防止城鎮無限制蔓延,又要預留一定發展空間。
2、挖掘景觀素材
小城鎮的景觀素材主要有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山體、水域、植被、地貌等構成了小城鎮的自然景觀,而人工景觀則是由古時建造并遺留至今的文物古跡和現代建造的建筑物、藝術品、設施等構成。設計師應充分認識小城鎮表象和潛在的城市設計素材。在城市規劃設計工作中提煉這些景觀特色、塑造小城鎮個性形象,恰到好處地反映小城鎮的風貌特色。因此,融合在小城鎮的空間形態中。因此,詳細記錄、分析和挖掘景觀素材是小城鎮規劃設計基礎資料收集階段的重要工作。
3、建立綠色開放空間
小城鎮規模較小,周圍被農田等自然環境包圍,農田、山野、水系是絕好的天然綠化防護用地和大環境綠化,這樣的小城鎮再搞大公園和大廣場綠地是一種浪費。設計應完善小城鎮綠化體系,使綠化系統化、網絡化、保護自然生態中動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和自然植被的連續性;并應有效防止土壤侵蝕、減少水土流失、滑坡和其他自然災害的發生等,提高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自維持、抗干擾、進化演替能力。城市設計應充分利用自然景觀要素構成小城鎮開放空間的基體,陡坡、深谷、自然岸線、山頭、濕地等應是永久性開放空間。結合小城鎮自然山水格局和綠化體系,以生態原則確定土地形態上的差別以及各自的價值和限制,由此劃定開放空間,構筑科學和諧的開放空間系統,使綠化體系處于一種生長的態勢,并引導城鎮空間的發育,成為小城鎮空間持續、協調發展的良性生態骨架。
4、保留小城鎮的特點
我國許多小城鎮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在城市設計中突出其地方特色的可識別性,是營造小城鎮風貌特色的重要手段。特別是一些歷史傳統古鎮,它們具有較強的城鎮形態、可感知性和城鎮空間可識性,人們從鎮外進入,或者行至邊界時就清楚地知曉到了目的地。因此,這些小城鎮歷史文化風貌的建立可與旅游等第三產業結合起來。風貌是小城鎮長期建設并與其特殊自然環境的融合的結晶,是社會文化與之相適應的過程,是具有鮮明的特點的。在設計中可以采取歷史文化風貌景觀游覽線的設計方法,在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文化設施的設置,把握每一個“文化節點”的表現主題、空間性質、藝術特點以及人的感受,營造富有特色的空間景觀。以此形成小城鎮獨有的風格,避免“千鎮一面”。本土文化也應該是小城鎮城市設計思想之一,任何地域的社會地方文化,必須保持它的特色,立足于其歷史根源,并將這些抽象性的特征轉化成為被感知的城鎮空間形態、景觀環境。因此,在小城鎮的城市設計中,應重點著眼于對城鎮形態的可感知性研究,結合土地利用、交通規劃等建構城鎮整體空間設計意向,避免“貪大求洋”,最后變得不倫不類。
5、重視空間輪廓設計
研究小城鎮輪廓與區域背景、自然背景的關系,保護和加強小城鎮的自然特征和歷史文脈,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構筑新景觀,提供良好的景觀點、景觀線、景觀面,可以創造出優美的小城鎮空間輪廓線。因而要加強對現有空間輪廓分析、規劃的設計空間輪廓及其今后變化趨勢,保護小城鎮空間輪廓的完美,進行制高點的設計,做好視域平面和視域剖面的控制。小城鎮的視覺空間品質取決于城鎮的自然地形、空問形態和社會風貌等一系列景觀要素的組織,以及城鎮輪廓形態和景觀視域、視廊、視點的建設。小城鎮的空間形態絕不能平鋪直敘,而應充分運用各種構景要素,形成變化豐富、極具特色的空問序列,從而使空間變化有序、層次清晰。因而,要重視小城鎮的用地布局對空間景觀輪廓構成有著重大影響。在總體規劃階段應同時研究城鎮的整體空間輪廓設計,使其成為總體規劃的內容之一。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城鎮的規劃設計時,要貫徹正確的方法和思想,著重改善小城鎮的空間環境品質,提高小城鎮整體環境質量,進一步加強小城鎮的規劃建設,為小城鎮的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汪惠娟. 丹麥居住結構發展的趨勢――居住組團[J]. 國外城市規劃;
[2]、汪華. 小城鎮規劃管理的重點、難點與對策[J]. 規劃師;
[3]、焦民順. 對生態城市規劃和建設相關問題的思考[J]. 山西建筑;
[4]、 葉忱. 大城市邊緣區小城鎮成長機制與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D]. 南京農業大學;
[5]、楊建華. 當前小城鎮建設存在的難點及對策――以巢湖市居巢區為例[J]. 科技資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582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