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國高稅收高物價的邏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高培勇

  認為中國境內外產品價格倒掛也好,稅收對推高物價有作用也罷,其實根本問題不在總量上,而在結構上。
  
  目前從很多大眾傳播媒介上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說法,那就是中國的高稅負推動了中國的高物價,特別是在境內外產品價格的比較中,大家看到了高稅負的影子。我本身不否認中國的宏觀稅負水平是偏高的,也不否認中國的稅負增長速度一直是很快的,但我們終究要看到一種事實,中國不是今天的世界上宏觀稅負水平最高的國度。常識告訴我們,像北歐這樣的國家,宏觀稅負水平超過50%以上,整個工業化國家的宏觀稅負水平是39%多,中國的宏觀稅負水平,即便按最寬口徑來講,把所有的政府收入加重求和,是34.5%,也不是世界最高。
  然而,為什么這樣的水平會推動物價上升,從而導致境內外物價水平如此不一致?我提出兩個問題。價格是由三要素構成的――成本、利潤、稅金。稅金高了,價格自然就會高,但是,是不是所有由納稅人繳納的稅收都會進入價格?稅收和價格之間究竟是怎樣一種聯動機制?從進出口環節說,當中國制造的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時,退掉了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等在內的將近50%的稅收,而進口國家只對這個產品課征相當于他們國家20%或30%的流轉稅,這時,排除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論,境內外產品之間的價格倒掛現象就有可能出現。
  中國進口商品時同樣也出現這類情況。這樣一來,大家就能夠體會到一件事情,可能兩個國家的宏觀稅負水平是相同的,都是30%,但是稅制結構不同,會導致同樣一種產品在不同的環境中所融入的或加入的稅收的額度或份額有所差異。稅制結構的差異會帶來稅收和價值之間關聯度的差異,會帶來稅收對價格影響力的差異。
  單講中國,今年1到5月,中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速高達30%多,這和高物價是什么關系?在現實中,所有人交了稅以后,都希望轉嫁出去,這是本性使然,但并非所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只有企業才能做到這一點。但問題就來了,在中國的全部稅收收入中,除了極少的例外,90%以上的稅收都是由企業繳納的,并由企業通過價格渠道轉嫁到人們身上。在這個背景下,稅收和物價之間的關系是如此之緊密,稅收和價格之間的影響是如此之直接。這是我們當前看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的解釋很簡單,說中國的境內外產品價格倒掛也好,不均衡也罷,中國境內產品的稅收對推高物價有作用也好,實際上都揭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并不能從中國的宏觀稅負水平中去尋找原因,而要從中國的稅制結構中去探索它的究竟。
  中國這樣一種稅制結構,當然和我們的文化傳統、和建國以來稅收制度的演變軌跡直接相關,更重要的是和我們目前的稅收管理水平高度相連。中國目前的稅收上的管理水平很簡單,其實大家看到的一個基本景象就是稅務局管單位,單位管個人,脫離了單位這樣一個過渡地帶,稅務局難以直接面對作為自然人居民的納稅人。當前要改善、完善稅務管理,這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事情。要擺脫或弱化稅收和價格之間的高度關聯,我們就要降低間接稅的占比,增加直接稅的占比,要增加由個人繳納給政府的稅收比重,相對減少企業繳納給政府的稅收的比重。這也是當前有關稅收改革的頂層設計思路中的一個焦點所在。增加直接稅,同時還要減少間接稅,從而使中國的稅制結構求得均衡。
  (注:本文由本刊記者劉彥華對作者采訪整理而成,不代表本刊觀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3930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