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國藝術品市場稅收現狀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藝術品市場發展背景
  藝術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既具有使用價值,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精神需求。隨著我國經濟增長,人民有意愿在文化方面增加支出,開放的對外貿易以及國家政策的導向作用也為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如今,中國的文化產業蓬勃發展,藝術市場日益繁榮。藝術品市場與普通商品市場一樣表現出跟隨經濟周期變動的規律性。但由于藝術品的價值認定更為復雜和難以量化,對于交易各方來說存在著很大的信息不對稱,所以藝術品市場比一般商品市場更具有不確定性。
  影響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供求關系、國內經濟環境以及政府政策。本文從稅收政策與藝術品市場關系的角度出發,參考美、英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分析我國目前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探討使我國藝術品市場良性發展的稅收政策。
  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現狀
  2017年全球藝術市場總成交額為637億美元,主要貢獻者為美國、中國和英國。藝術市場全球成交額中的42%來自于美國市場,約為266億美元;21%來自于中國市場,約為132億美元;20%的成交額來自英國市場,約為129億美元。2018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約為26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5%。
  2017年12月17日在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上,中國畫家齊白石1925年創作的《山水十二條屏》以9.315億元拍賣成交,打破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其他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藝術拍賣品包括2010年以3.08億元人民幣成交的王羲之《平安帖》、2012年以2.93億元成交的李可染《萬山紅遍》,2018年以1564萬元成交的朱耷《墨鴨圖》、2018年以4.636億港元成交的蘇軾《木石圖》等。然而,中國日益壯大的藝術品市場卻沒有與完善的稅收管理政策相匹配,這種不對稱性正制約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制定更合理有效的稅收政策規范藝術品市場行為,提升人們的投資信心,不僅有助于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也有助于提振經濟、提高財政收入。
  中國藝術品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藝術品的交易主要通過私人買賣、畫廊以及拍賣行。相比于其它的商品交易,藝術品交易往往很難追溯完整的交易鏈條,除買賣雙方外其他人很難獲得私人交易的準確價格,大量的現金交易與地下交易使得逃稅或少交稅款的行為在行業內極為普遍。并且個人私下交易本就是藝術品交易的重要形式,而這種交易方式存在著監管空白。就算在正規的公開市場,由于缺乏監管,虛報價格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相較國內市場的交易行為,藝術品進口的情況更為復雜。在中國,藝術品被列為進口商品的第21類,這也是奢侈品進口所在的類別。雖然2017年出臺規定降低了一部分藝術品的關稅,但除進口稅外,需要繳納的17%增值稅仍是一筆不小的數額,再加上國內二次銷售以及消費稅等多種稅費的累積,國內買家依舊需要支付遠超過市場行情的價格來購買在國外拍賣的藝術品。因此,雖然降低關稅傳達了政府對藝術品市場的支持態度,但業內人士認為這對市場的影響比較有限。
  盡管中國的藝術品交易稅率較高,但中國的藝術品稅收卻存在著“高稅率、低稅收”現象,藝術品交易沒有對地方稅收以及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大的貢獻。主要原因是高稅率使得國內收藏家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購買藝術品,也嚴重降低了企業經營者的利潤空間,許多人出于經濟考慮會選擇將藝術品從其他渠道入境或通過其他方式避稅。一個合法的避稅方法是將購買的藝術品存入香港或上海的免稅倉庫,然后再將其“借”到博物館中,由于海關規定用于展覽的進口藝術品可在國內存放半年,所以只要每六個月重復一次“借”與“還”的操作就可免稅持有藏品。
  但這樣的過程畢竟還是繁瑣,并且只適用于擁有私人博物館的富豪。一些個人買家會采取非法的手段,通過入境時申報價格遠低于藝術品價值的方法,來達到不交或少交稅款的目的。這樣的做的風險包括被海關查獲需要繳納罰款甚至引發訴訟,以及藝術品丟失將無法獲得保險公司的全額賠償,但由于海關判斷藝術品價值存在困難以及可以少繳納大筆稅款,所以對許多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企業也會采用類似的非法手段逃稅。在2012年的海關查稅風波中,諾亞洲際藝術品進出口公司通過走私藝術品、古董偷逃稅款高達1.23億余元。
  企業越來越熱衷于藝術品投資也有避稅方面的考慮。一些企業將藝術品計入固定資產后在經營過程中計提折舊進行避稅。例如某公司通過拍賣會獲得1000萬元的古董家具,公司按照5年計提折舊,即每年可將其計入成本作稅前扣除200萬元,按照25%的稅率企業每年可少交50萬稅款,并且五年后該家具變成了賬面上的“零資產”,但實際上藏品自身卻是升值的。購買藝術品不僅達到了避稅的目的,藏品本身還很可能會形成收益。一些地方的稅務部門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由于缺少全國范圍的詳細執行標準,以及對于藝術品用途的認定存在困難,這種利用政策空白避稅的方式仍舊難以解決。
  還有一些企業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對藝術品的捐贈的減稅政策,將藝術品價格人為抬高后再買下,贈送給政府機構以達到避稅的目的,這種行為不僅嚴重擾亂了藝術品市場的正常秩序,而且對國家稅收造成了巨大損失。這種對藝術品價格的人為操控也會被用于洗錢,貪污者將非法來源的資金偽裝成藝術品升值的合法獲利,由于一些藝術品的價值即使是專業人士也難以鑒定,并且買賣的流程多是通過合法的交易完成的,藝術品洗錢具有天然的隱蔽性。這對國家的經濟秩序是嚴重的破壞。
  藝術品稅收的對策建議
  完善稅收制度,增強納稅意識
  第一是降低藝術品進口環節稅收。降稅可以帶來兩個直接的利好,首先鼓勵了私人博物館購買國外的藏品,同時也有利于中國海外流失文物的回流。合理的稅率也有助于增強藝術品行業參與者的納稅意識。很多地區對藝術品采取有條件的零關稅政策。美國根據各個州的法律對藝術品購買者收取4%-11%不等的消費稅,畫商可免除消費稅;同時,為了減少市場投機行為,對持有藝術品不滿一年的交易征收較高的資本利得稅。在英國,購入藝術品需要繳納5%的進口增值稅,但如果將藝術品出售則適用于17.5%的標準增值稅率;而在短期內將藏品出售則按照50%的個人所得稅率進行征收。香港也對進口藝術品實行零關稅,并且只收取較低的利得稅:個人繳納15%,機構繳納16.5%,并可以用相關成本進行抵扣。
  第二是杜絕企業以避稅為目的的藝術品投資?,F行的稅法缺乏對企業藝術品投資的明確規定,企業以避稅為目的將藝術品計入固定資產的行為難以得到監管。稅務部門應明確企業投資的藝術品應計入的會計科目,將藏品價格的漲跌反應在企業報表中??梢詤⒖济绹?,將企業以保值增值為目的的藝術品比照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會計核算,而對辦公室裝飾品等藝術品確認為固定資產進行后續計量。
  規范減稅政策,鼓勵捐贈行為
  很多西方國家有成熟的藝術品抵稅與捐贈鼓勵政策,收藏家都可以選擇將藝術品捐贈給博物館進行遺產稅抵扣。在減稅的金額上也有詳細的規定,例如在美國,藝術品按照評估機構給出的價格抵稅,而不是藝術品的購買價格。企業或個人有時也會開辦私人博物館,將原本由收藏家持有的藏品放入博物館中面向公眾開放,這使得個人收藏變為了一種有利于公眾的服務行為。對于收藏者來說捐贈可以抵扣稅款,自己開辦的博物館也可滿足獨自欣賞藏品的需求。
  我國應制定相關法規,引導企業通過捐贈藝術品的行為實現減稅免稅。對于政府來說無論是增加的藏品無論在私人博物館還是國有博物館都起到了推動了文化市場建設、滿足了群眾文化需求的作用,私人收藏家進口藝術品積極性的提升也有利于更多海外流失文物的回歸。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稅務部門已經意識到了藝術品市場存在問題,并且做出了一些改變。過去只有政府機構和國家出資的博物館從國外進口中國藝術品時可以免稅,但2015出臺的《博物館條例》制定了海外流失文物進口免稅的新政策,使國有與民營博物館可以享受同等的待遇。還有2017年1月起施行的《關于2017年關稅調整方案》對部分藝術品的進口稅率暫降至3%;《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將建立健全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措施,規范文物經營活動。在未來,政府將充分發揮稅收政策的導向作用推動藝術品市場發展和結構優化,將中國由藝術品大國變為藝術品強國。
 ?。ū緳谀课恼聝H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觀點,文責由作者負全責。)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90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