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危機觸底了嗎?(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永利

  倫敦一美國,這條航線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金融危機爆發后,“這條被稱為‘銀行家的航道’上,已經沒有多少銀行家了?!眹H航協理事長Giovanni Bisignani如是描述。不錯,金融危機爆發后,銀行家們的日子并不好過,他們正使出吃奶的勁,來應對危機沖擊。
  國家首腦們也沒閑著,能在教科書上找得到的宏觀調控手段都被他們搬了出來。很多國家利率水平創下歷史新低。一些國家已經跨入“零利率”時代,并采取非傳統的“數量寬松貨幣政策”大量向市場傾注流動性,同時擴大政府擔保和注資以支撐金融體系,擴大政府開支和減低稅收等以刺激投資和消費,財政赤字大大攀升。
  在這種情況下,措施是否已經見效,危機是否已經止住,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所焦慮。
  
  寶貴的歷史經驗
  
  要判斷危機和經濟未來的走勢,倉促下結論是很危險的,必須首先弄清楚經濟以往存在什么問題,問題的嚴重性有多大,影響有多深等。而要認清當今這場百年一遇大危機的根源并把握經濟未來的走勢,必須認真回顧和總結以往百年的歷程,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才有可能。
  讓我們把分析的起點推回到一百年前的上個世紀之初――   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起步并不斷加快進程。在這一過程中,受生產能力提升,特別是美洲新礦藏開發的影響,作為全球主要流通貨幣材質的黃金產量大幅度增長。世界黃金產量在1908年達到2152.93萬盎司,這又從貨幣供應量上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工業革命還推動了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發生劇烈變化――國際國內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革命和局部戰爭密集發生,最終引發了1914年8月~1918年11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大大削弱了戰爭主戰場所在地的歐洲列強,特別是英、法、意、俄、德等國,而使遠離戰場的美國大大受益。美國一躍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世界金融中心也從倫敦轉移到了紐約。
  美洲黃金礦藏的發現和大量開發,特別是全新的民主民生的政治體制,吸引了大量歐洲資本和優秀人才匯聚到美國。
  一戰之后,歐洲戰場恢復重建,也一度推動美國經濟繼續保持高速發展。一方面推動貨幣投放大幅增加擴大生產,另一方面又有很多有錢人越來越醉心于利潤豐厚的股票、期貨等投機活動,股價等被大幅度哄抬。1929年夏季3個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股價由268漲至391,美國鋼鐵公司股價則由165漲至258,經濟一片繁榮,泡沫快速積累。1929年大危機與凱恩斯主義
  但是,隨著歐洲戰后經濟復蘇,生產快速發展,特別是德國,由于一戰并未波及德國本土,其工業體系保持完整,戰后迅速恢復經濟發展,使美國的出口受到抑制,美國生產力過剩問題日益突出。這一狀況到1929年10月最終爆發,美國股市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不止,造成大量銀行倒閉,信貸陷入停滯,接著工商企業大量破產、生產銳減、市場極度蕭條,經濟危機爆發,并迅速波及到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依賴美國資本的國家,從而演變成一場驚人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大蕭條。危機一直持續到1933年,超過4年之久。
  1933年3月美國總統羅斯福上臺后,一反傳統的自由放任思想,實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強政府干預和需求管理的新政策,包括整頓和重建金融秩序,推動銀行開業運行,擴大信貸投放;推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大政府開支和公共工程建設,增加就業機會等。新政的實施,推動美國經濟開始復蘇,當然速度比較緩慢。
  1936年1月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反古典經濟學把生產放在第一位的傳統,認為消費是第一位的,生產和就業水平最終決定于需求的總水平,從而形成了以強調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政府干預為核心的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其政策主張在深受大危機影響的西方市場經濟國家被普遍接受,產生了深刻影響。
  
  二戰后美元成為國際中心貨幣
  
  綜合國力迅速提升的德國,抱著對一戰失敗和戰后苛刻的懲罰條款嚴重不平的報復心理,于1939年再次發起戰爭,并迅速演變成為席卷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造成極大創傷,但也較為徹底地消除了戰前存在的生產過剩問題,美國再次利用遠離戰場的優勢,吸引了更多的國際資本和優秀人才,大量向戰爭主戰場國家出口刺激美國經濟快速復蘇,綜合國力比一戰之后更加強大。
  二戰后,布雷頓森林協議簽署,確立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作為國際中心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
  
  美國金融業“去管制化”
  
  但是,由于戰后資本主義陣營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尖銳對抗和經濟封鎖,隨著資本主義陣營經濟的逐步恢復,以及戰后美國連續發動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美國的對外凈出口迅速下降,資本主義陣營生產過剩問題再次顯現,逐步進入日益嚴重的“滯脹”困境。
  1971年美國單方面宣布廢除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承諾,布雷頓森林體系由此崩潰,匯率開始波動,金融風險顯現。在這種情況下,凱恩斯主義開始受到懷疑和挑戰,隨之出現了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學派和以拉弗為代表的供給學派等,并在80年代為英國撒切爾夫人政府和美國里根政府等所推崇,英美率先開始了非國有化和“去管制化”運動。美國的金融業監管不斷放松,金融快速擴張,盈利不斷擴大,社會影響不斷增強,培育出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巨型金融機構,美國成為操控國際金融的金融帝國,華爾街則成為金融帝國的頭腦所在。
  按理說,從1945年開始運行的布雷頓森林協議在1971年崩潰,一定會對美元的國際地位產生巨大沖擊,國際貨幣體系和金融秩序應該發生重大調整。然而,美國非常幸運,此時尚沒有任何其他貨幣可以挑戰美元的國際地位。當時更多受制于美國的日本,其進出口主要運用美元作為計價清算貨幣,有力地支持了美元的國際地位。其后東南亞“四小龍”、“四小虎”的發展同樣如此。進一步支持了美元的國際地位。這使得本該因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而發生的國際金融體系的大震蕩,甚至大危機并未發生。
  美國更為幸運的是,進入上個世紀70年代后期,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東歐、蘇聯、中國等國家陸續開始改革開放。最終蘇聯解體,冷戰結束。這為西方少數發達國家轉移基礎加工業,利用發展中國家廉價資源和勞動力、低水平環境保護等賺取遠高于本土加工的巨額利潤,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和巨大空間,大大緩解了資本主義陣營生產過剩的問題。
  
  美國房地產泡沫形成
  
  二戰之后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其后東南亞經濟加速,都大大增強了日本的國際吸引力,國際資本大量涌入日本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刺激金融資產泡沫迅速聚集,在經歷80年代的高速增長之后,隨著美國擴大美元投放、壓低美元匯率以及IT產業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本的國際吸引力發生逆轉,國際資本開始大量撤離日本,造成日本泡沫破裂,從90年代初開始進入長

達十多年之久的經濟衰退期。
  日本泡沫破裂后,大量國際資本開始轉向東南亞國家以及俄羅斯、拉美國家等,最終造成東南亞金融危機于1997年下半年爆發,俄羅斯債務危機于1998年爆發,拉美國家金融劇烈波動。這迫使國際資本調整投向,大量資金流向美國。投入蒸蒸日上的IT和網絡產業,一部分資金則流入美國房地產業,推動IT和網絡產業加快升溫,成為美國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同時泡沫問題也愈加明顯,住房價格也從1998年開始步入上升通道。
  大量國際資本的集中投入,最終造成美國IT和網絡泡沫于2000年破裂,這給美國經濟金融和社會穩定帶來泡沫于2000年破裂,這給美國經濟金融和社會穩定帶來極大震動,2001年“9?11”恐怖襲擊進一步加重震動,迫使美國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對抗,其中,美聯儲從2001年初開始,連續31次降低基準利率,從6.4%一直降低到2003年6月的1%的歷史低點;美國政府采取稅收優惠和政府擔保、降低貸款準入條件等手段大力刺激房地產業發展,推動房地產業快速升溫;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大力發展房地產金融,除不斷降低貸款條件,發展備類次級、中級住房抵押貸款,擴大貸款投放外,更進一步發展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與此相關的債務擔保債券(CDO)等結構性衍生產品(SIv),以及信用違約擔保債券(CDS)等,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進行投機。這些因素都大幅度擴大了美元投放。
  期間,美國又先后發動了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政府開支和債務大幅度擴大,進一步擴大了美元投放。受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美國住房價格并沒有因為網絡泡沫破滅和“9?11”恐怖襲擊的影響而下降。相反,從2003年開始進一步加快上升速度。
  
  次貸危機顯現
  
  作為國際中心貨幣,美元的大量投放,一方面推動全球經濟加快發展,助生了很多新興經濟體,其中“金磚四國”表現尤為突出。另一方面也造成國際投資和貿易失衡問題,以及傘球流動性過剩問題進一步加劇,全球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突出。
  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加大,使得美國低利率弱勢美元政策難以為繼,被迫從2004年6月開始上調基準利率,經過連續17次上調,到2006年6月上調至525%。利率水平的大幅度上調,使住房貸款的成本大幅度加大。而全球經濟加快發展,新興經濟體又吸引大量資金從美國流出,減少了美國住房新的需求。受這兩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美國住房價格從2006年3季度開始掉頭迅速下降,住房貸款――特別是次級住房貸款違約率快速上升,2007年一季度次貸危機開始顯現,并進一步影響到相關聯的MBS、CDO等債券違約率上升。
  從7月10日開始,三大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相繼大面積大幅度降低相關債券的評級,次貸危機全面爆發。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嚴重下滑,多年積累的問題開始集中暴露,銀行紛紛大量減記資產、降低杠桿率、大量收縮信貸,次貸危機進一步發展成為全面的金融危機。
  
  百年一遇大危機爆發
  
  但是,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一年時間內,全世界并沒有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人們普遍認為這僅僅是美國的事,而美國依托其美元作為國際中心貨幣的特殊地位和強大的經濟金融實力,一定會像以往一樣很快平息危機。
  但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元匯率下跌,推動其他主要貨幣以及黃金、石油、糧食、礦產等大宗商品大幅度升值,全球通貨膨脹壓力更加突出。
  然而次貸危機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盡管美國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加以對抗。但到2008年7月,住房貸款擔保和支持債券發行巨擘的“兩房”率先爆發財務危機,緊隨箕后,若干著名的大型金融機構暴露出嚴重的財務和流動性危機,到2008年9月,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美林公司被美國銀行兼并,高盛公司、摩根士丹利隨后宣布轉變為商業控股銀行,美國國際保險集團(AIG)、華盛頓互惠銀行、花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陷入困境。而且持續一年多的次貸危機嚴重影響信貸投放,已經影響到實體經濟的運行,美國經濟衰退從2007年底已經拉開序幕,迫使美國大量收縮其海外投資并減少進口,這就使美國危機迅速向全球蔓延,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大量嚴重依賴外資和出口的國家遭受重創,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局面。這時才真正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視,世界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開始采取各種措施,包括力度空前的聯合行動對抗危機。其中,政府干預大大加強甚至前所未有,凱恩斯主義重新抬頭。然而,時至今日,全球危機是否見底,經濟能否盡快復蘇仍有待觀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201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