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內容摘要:在當今就業形勢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探索高等醫學院校進行創業教育有效途徑。在高等醫學院校進行創業教育既是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又是醫學社會化的需要。其有效途徑是在轉換就業觀念過程中,注重喚醒創業意識,培養創造能力,營造創業氛圍,鼓勵學生創業,并為學生創業提供實踐基地和適當幫助。
關鍵詞:高等醫學院校;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又稱“第三本教育護照”。究其含義,可以理解為進行從事各項事業策劃、開辦、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險、創造精神與技能的教育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辦事處1991年東京會議報告指出: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這種人應具有首創、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具體到高等教育領域內,創業教育是在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創業素質的基本要求,其宗旨在于提高的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增強大學生自我創業的意識,形成創業初步能力,掌握創業基本技能[1]。大學生創業教育不僅可以挖掘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的創業潛力,而且對于改革我國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解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的就業問題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另外,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還是我國大學校園創業熱潮的呼喚以及順應國際潮流的必然選擇。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2009年中國內地高校畢業生數將達到610萬,大學生畢業數量的劇增帶來了就業形勢嚴峻,自主創業必將成為今后大學生就業的現實選擇。目前由于醫學專業的特殊復雜性和生命科學的嚴肅性,導致醫學教育在創業教育方面顯得十分薄弱,課堂教學方式呆板、教學內容陳舊、對學生評價標準過于單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醫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醫學生的就業面更加狹窄。因此,將創業教育融入醫學生的系統教育中,無疑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措施,是高等教育迎接知識經濟時代,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高等醫學院校如何開展的創業教育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筆者認為該從以下幾環節著手。
一、高等醫學院校構建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
高校首先需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將創業學納入課程設計,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可聘請社會知名企業家作為高校兼職教師,開設創業講堂、論壇、現場模擬會等等,形成權威的創業教育教材體系和教育體系,建立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由生物醫學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人文社會知識進入學生課堂,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極大的拓展,知識結構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梢哉f醫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創業所需的主要知識,只要在此基礎上對所有課程的內容、結構及課程之間的構架進行合理的規劃,把教學重心從過去的知識傳授提升到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度上來,必將極大地提高醫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高等醫學院校除了增加課堂知識的培訓,同時應拓展實踐教學的內容,多與當地知名企業進行溝通,形成創業教學基地,使學生能夠現場學習。
二、轉變就業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定位
“高等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將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這種觀念的轉變不僅僅是針對大學生本身,還包括高等醫學院校、整個社會、學生家長。傳統觀念中,多數家長和學生都覺得從小學到大學畢業目的只有一個,即找到一個工資高、地位穩定的職業。從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意向看,絕大多數人在選擇就業去向時主要是沿海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或者能掙到大錢的地方,或爭過“公務員”這座獨木橋。而經濟形勢和社會發展的情態不允許人人都當公務員或到理想的企事業單位工作,這就需要大學畢業生經歷一個就業觀念的根本性轉變,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就業機會。然而,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精神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擴大就業的要求。醫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式進醫院、考研,很少人能夠創造新的工作崗位。通過創業教育,使這種觀念逐步打破,自主創業成了眾多學生未來走向的重要選項。
培養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定位是醫學院校創業教育的首當其沖的內容。創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到創業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價值取向,應貫穿與人的一生。學生應學會利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流動的自由性,充分認識個人利益與個人能力之間的內在聯系,把個人利益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勇敢地到最能適合自己發揮才能的地方創造自己的事業。同時要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以全面解決大學生的價值困惑問題,使學生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創業,積極主動的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建設、國家發展做出更大地貢獻。
三、激發學生創業意識,點燃創業熱情
當代大學生在中、小學時期接受的是傳統教育模式的培養,在人格特征上有明顯的依附性,缺乏自主意識。因此,喚醒學生的創業意識是創業教育的又一個重要內容。新生入校后,通過入學教育、專業思想教育等方式,使他們了解與所學專業相應的職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發展狀況以及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幫助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喚醒其創業意識,點燃其創業熱情,引導他們既注重挖掘自身潛能,同時做好自我謀職、自主創業的精神準備,轉變傳統擇業、就業觀念,樹立自立創業同樣可創造輝煌人生價值的觀念,積極地學習求職就業,學習開拓創業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鼓勵他們進行科技創新,并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給予一定的創業項目指導。比如對于護理專業學生來說,利用所學的知識,可供選擇的創業項目范圍如開辦養老機構、開辦家庭護理服務中心、開辦月嫂服務中心、開辦健康咨詢網站、開辦培訓班,口腔專業學生可以已開設自己的口腔診所為目標進行“創業型就業”[2],通過此類引導激發醫學生的創業意識。
四、根本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注重學生的情商培養
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具有較高的情商也是至關重要的。高校可開展自我意識、自我激勵、學會控制情緒等方面的培訓,鼓勵學生多參加社團活動,在學校的指導下從事兼職以獲得更多的社會閱歷,有意識培養自身的領導、組織、應變等各方面能力。
(二)注重逆商培養
逆商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創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大學生由于缺乏挫折承受準備,稍遇失敗就心灰意冷,懷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承擔風險,這容易使人半途而廢。因此,醫學院校在實施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把學生的逆商培養作為著力點,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維反應方式,增強意志力和擺脫困境的能力,從而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三)培養責任意識
勇于承擔責任是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唯有具有責任心,才能保證工作順利進行。根據調查研究發現,“80后”大學生個體展現出了較強的責任意識,他們對他人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表現較為積極,但對家庭的責任、對自我的責任尚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與此同時,他們對本群體責任意識的評價相對較低[3]。高校應對這一問題,需要從改革課程體系、完善實踐環節、營造責任教育氛圍、建立激勵評價機制等方面入手。
(四)培養全局意識,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創業是向社會展示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因此要具備打長期持久戰的準備,為了事業的長遠發展常常需要犧牲眼前的小利,創業者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及運籌帷握的大局觀。醫學院??梢酝ㄟ^組織創業設計比賽來激發護生的創業熱情,從而挖掘學生的創業潛力。筆者所在院校每年組織大學生創業大賽,項目很廣如英護輸出培訓班、孝子賢孫辦公室、壽光蔬輸出公司等等。學生通過參加此類比賽,可以有效的激發創業熱情,提高創業能力,從創業項目選擇、融資到如何經營、管理都需要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還可以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是成功就業和創業的基本素質要求。
(五)利用校園文化營造創業氛圍,宣傳國家和政府給予的創業優惠和扶持政策
校園文化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系統,它對于塑造學生的性格、促進學生的社會化、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以及健全的心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獨到的作用,對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高等醫科院校應該努力創設一種先進的校園文化,發揮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更新學生中存在的關于創業觀念的一些陳腐看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要大力宣傳引導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對在校大學生創業應大力倡導,宣傳典型,褒揚敢于創業、主動投身經濟建設的奮斗精神,為自主創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積極宣傳政府各部門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其他創業群體的優惠政策也可供大學生創業時享受。創業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資金,一方面是幫助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還不到位,沒能真正對大學生創業進行幫助和扶持;另一方面是學生對政策還不夠了解,不知道如何獲得政策給予的優惠。因此,在各界不斷提供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同時,學校應配合宣傳,對學生進行指導,爭取和利用好各方面的優惠和扶持政策。而大學生在進行創業時,也應該主動地尋求政策的支持,減輕創業的阻力,減少創業的困難。
(六)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社會實踐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指高校的學生走出校園,在校園外更廣闊的會環境中獲取并掌握新知識、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從使其德、智、體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發展的一種教育形式[4]。在社會實踐中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是新世紀醫學院校學生工作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高等醫科院校應結合自身學校的特色,開展適合本校學生參加的有個性的實踐活動,開展具有針對性和時代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如以三支一扶、服務西部、服務農村等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深入推進“課題型”社會實踐[5],培養創新精神。拓寬渠道,增加投入,多與醫院和醫藥企業合作,開展義診和送醫送藥活動,應該積極與中國移動等企業合作,爭取資助。充分發揮高校教師和學生的智力及專業優勢,找準項目,要切實把建立實踐基地,優化實踐環境,與促進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結合起來,實現多方共贏。對有能力、有意愿創業的在校生,學校除了應該容許其休學創業外,還應給予鼓勵、引導和適當的幫助,甚至是適當地參與學生的創業,以便幫助他們在創業實踐中逐步成長。
(七)小結
高校的創業教育關鍵的是喚醒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創業能力、樹立創業人格,以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戰略目標,為大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就業渠道。所以,高等醫學院校應重視對醫學生實施有效的創業教育,強化醫學生專業知識,擴展知識寬度,鍛煉動手能力,增強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積累成功經驗和社會閱歷,充實提高大學生學習生活品質。同時將創業教育融入高等醫學教育不僅可以避免人才培養模式的單一化及人力資本的流失浪費,而且對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和解決人才供需矛盾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袁亮.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認識和淺思考[J].改革與開放,2009,6
[2]楊敏,蔣之煒.創業教育新模式:基于互聯網的創業教育平臺[J].科技信息,2007,13
[3]王凱旋,李紀巖.“80后”大學生責任意識的調查與分析――以山東師范大學“80后”大學生為例[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
[4]郭東敏,王美霞.當前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榆林學院學報,2007,1
[5]何園,張崢.醫學生社會實踐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37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