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對高等醫學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就業指導對于高等醫學院的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在大學的課程都是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學生注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對實際的就業選擇缺乏一定深度的認識。就業指導系統性地指導學生全面地認識就業問題,能夠指導學生針對性的加強專業技能,為擇業做好準備和鋪墊。本文針對高等醫學院就業指導課程適應性和實踐課程的開設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高等醫學院 就業指導課程 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1
  引言
  今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發地嚴峻,畢業生畢業后往往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就業問題,畢業生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其中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人認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是由于近年來高校招生的名額不斷會擴大,造成大學生數量激增,并且由于“物以稀為貴”的原因,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還是不全面的,只是片面地將就業難的問題歸結于大學生數量上而難以找出就業難的真正根結。就業指導課程會從大學生的目標導向,個人能力,專業素養以及社會的需求等方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作出比較系統和全面的解答。因此,就業指導課程同專業課程是一樣重要的。
  一、高等醫學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的現狀和特點
  1.指導課程與醫學專業特性緊密結合
  由于社會形勢的需要,我國對高等教育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在這中間明顯的變化就是各大高校的招生名額擴大了數倍,大學教育已經逐漸向大眾化趨勢發展。雖然如此,但是經過學界內各方專家驗證討論,認為醫學專業還是應該保持“精英化”的發展方向。些年來,雖然各個醫學高校也進行的大規模的擴招,但是從擴招的專業上可以看出,占據擴招名額的絕大多數專業都是與醫學相關的邊緣性專業,真正的臨床醫學類專業的擴招比例還是不大。根據這種情況,高等醫學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專業的特性進行安排。對于“精英化”的臨床醫學專業,就業指導課程應該緊緊圍繞其專業思想進行展開。
  2.醫學專業學制的多樣性
  醫學類專業的核心專業主要有三大專業組成,分別是醫學類專業、藥學類專業以及醫藥學類專業,其他醫學相關的邊緣性專業暫且不談,僅就“精英化”的核心專業而言,不同的核心專業具有不同的學制要求,例如,根據專業需要和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醫學專業必須有三年制、四年制以及五年制,如果考慮到本碩連讀或者碩博連讀等情況,還要加設七年制等學制。由于學制的多樣性,醫學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的安排需要考慮到不同學制的影響[1]。
  3.學期課程安排存在矛盾
  對于“精英化”路線的醫學專業本科生來說,要想完成畢業要求就必須要滿足在相關單位或者機構進行臨床實習達48周以上,而這么長的實習期往往被安排在畢業的最后一年,相關醫學院校的待實習學生的數量要遠遠超過本地醫療機構所夠接受實習生的上限,這就導致多數的實習生不得不分流到其他地區。這種情況使得學生無法集中在學校進行統一的就業課程指導,就業指導的課程的日期安排變得異常復雜。
  4.專業的特殊性需要針對性強的就業指導
  由于社會發展,對于醫學專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地變化,傳統意義上精于醫學專業的學生在面對社會的具體需要時不能夠很好地適應,這就導致專業技能強的學生往往不具備應有的競爭力,使得就業問題增多,就業后難以適應現實情況的變化。就業指導應該根據實的醫療行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補充和側重培訓,例如開展“醫患關系處理”、“醫藥市場發展情況”等專項訓練指導課程以增強學生就業后的競爭力。
  5.就業指導課程未能結合醫學專業學生就業的特點展開
  對于絕大多數精英化培養路線的醫學專業學生來說,畢業之后無法立即應用專業能力來就業,這是由于相關的法律規定,醫學類專業畢業生在畢業之后至少需要一年的實際工作經驗才具有參加執業藥師資格考試。這就意味著多數的醫學類畢業生在畢業一年之內是不能夠利用自身醫學專業的能力進行自主創業,在畢業之后會有一個較長的空檔期。因此,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應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為主[2]。
  二、對醫學專業進行課程內容的改革
  1.突出重點內容
  高等醫學類院校在開展就業指導課程時,應該以以下幾個方面為核心進行就業指導:首先,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加強對社會需求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其次,引導學生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掌握扎實的醫學基本功,培養醫學類專業的職業素養和情操;然后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是,以艱苦奮斗為核心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根據學制的不同安排適宜的就業指導課程
  由于高等醫學院的學制的多樣性,就業指導課程的設置應該根據實際的學制來決定。以五年制為例,在不同的學年里要有不同方向的就業課程指導,第一年,應該以專業認知教育為主,加強新生對專業的了解程度;第二年,以基本能力培養為主;第三年,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第四年,以考研與就業的選擇為主;最后一年,著重加強就業指導,解決基本的就業問題。
  3.根據專業內容的實際需要調整就業指導課程
  醫學類專業學生的專業性強,在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開展時,要適當增設醫學專業相關能力的培養訓練課程,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變能力。例如,根據當下醫療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增加關于針對處理醫患糾紛的課程,培養學生在發生醫療糾紛時應對事件的基本能力,增強學生在就業時的競爭力,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3]。
  4.教學方式要充分展現出學科特點
  針對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性強,實際的社會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薄弱的基本情況,就業指導課程可以適當增加關于人際關系處理的課程,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等。
  結語
  在醫學類高校中,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程度不亞于專業課程的重要程度,在開展就業指導課程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特點、學制的特點、以及專業內容及相關性的特點。把握好就業指導的核心與方向,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李正良.對高等醫學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思考[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9,32(06):67-68.
  [2]呂星.高等醫學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3]傅駿蕃.廣東省醫學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研究[D].廣州大學,2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59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