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育原則,還必須切實以市場為導向,以學生為根本進行廣譜式教育,但目前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著諸如等問題,影響了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實效性。為此,可以通過科學定位價值取向,建立健全課程體系,構建實踐基地,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完善評價體系和指標等措施來改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到達一個更深的層面。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創新創業實踐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0.067
  1引言
  回顧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近20年的發展歷程,在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中,創新創業教育已經逐漸被納入到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的常規教育體系中。但與美、德等創新創業教育強國不同,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似乎還遠遠沒有顯現出其“帶動大學生投入科研創新與創業實踐以及推動大學生主動服務社會的”巨大價值,面對超過發達國家近一倍的創業率,與之相對應的卻是不及其四分之一的成功率,可見,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提升其實效性,使其發展邁向新的臺階,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2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歷程
  2.1萌芽初期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下,各行各業的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大學畢業生也不得不面對定向分配轉化為自主擇業所帶來的壓力。在此情形下,驅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源“創新”和創造崗位、增進就業的“創業”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從1989年首屆“挑戰杯”的舉辦,到1997年MBA開設“創新與創業管理”專業,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國內頂尖大學率先拉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大幕,奠定了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創業意愿、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
  2.2試點探索
  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對于創新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為了解決我國傳統人才培養與社會新型行業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響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已被提上重要議程。2002年,以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為試點的9所高校,開始相繼引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立大學生創新實驗中心、創業基地、創業園;開辦各種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等主題活動,衍生出了多種典型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如:課堂教學主導的理論提升模式、商業化運作下的側重技能培訓模式以及基于創新創業基地的創新創業體驗和仿真實踐,這些活動的舉辦,引領了后期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
  2.3改革擴展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大學畢業生“同質化”的問題日益顯現,畢業就業難的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焦點,2010年,借助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契機,教育部以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創新創業教育逐漸延伸到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學校,加之后續文件的出臺,強調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雙創”方針提出之后,各式各樣的創新創業系列課程、訓練計劃、比賽、講座一時間層出不窮,一時間創新創業教育之風蔚然興起。
  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原則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仍舊屬于教育的一種類型,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教育的發展規律和人才的培養規律,又因其不同于傳統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又必須遵循相應的原則。
  3.1廣譜式原則
  從近些年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政府經常強調的一個觀點,即“創新創業要面向全體學生,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這就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廣譜式原則奠定了政策基礎。這一政策導向主張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高校教育的主渠道,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著眼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群體的廣泛性、普及性,旨在提高全體學生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但是,創新創業依靠的并不是一時的熱情,更不能看作是就業的替代品,更為重要的是要明確,并非人人都適合創業,要避免創業教育被過度放大化。
  3.2協調性原則
  創新創業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教育,它不同于簡單的創業訓,不能把它單純的理解為開講座、辦比賽、看視頻,創新創業教育需要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更要注重實踐環節的訓練。它是在與基礎教育、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等有機融合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僅涉及學校內部課程的改革、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及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的建設等諸多內容,還涉及高校、國家、企業以及整個社會環境等多個主體的協調配合,各個主體之間必須遵循協同一致的原則,協同分工,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協調發展。
  3.3以學生為本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對學生的教育,學生是整個教育過程的主體,大學生能否做到創意創新、能力提升、真正創業,還是大學生自身稟賦和自助選擇的結果,必須要堅持學生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和氛圍,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為了緩解嚴峻的就業壓力,但這又不是目標的全部,如果在教育過程中過分強調這個問題,就會將內涵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單一化,也會給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帶上功利性的枷鎖,這與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初衷可謂是南轅北轍。
  3.4堅持市場導向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也不例外,只有那些順應市場潮流,符合大眾需求的創新創業才會具有無窮的生機與活力,這就必然要求創新創業教育也應該遵循市場導向的原則。縱觀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情況,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較為突出,“百花齊放”的繁榮只停留在象牙塔內,一些在高校屢獲獎項的項目得不到市場、大眾的檢驗,出了校門便再無下文。
  4我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在全國的高校范圍內,創新創業教育都已被納入到常態教育的軌道,正在深刻影響著大學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實踐。面對高校目前開展的現狀,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內驅力不足的問題逐漸顯現,無法滿足國家和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4.1目標定位功利,發展趨向畸形
  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當今,人們的最終落腳點還是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然而人們并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不僅僅是為大學生就業服務的,更是一種相對獨立的教育體系。大多數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及創業技能的講解,而沒有從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開始,忽視了對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大多數學生的目的仍舊是找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接受創新創業教育僅僅是增加找工作的籌碼,影響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其實效性必然會受到影響。
  4.2政策宣傳力度不足
  創新創業給大學生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來鼓勵大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創業,但這些政策在實際的宣傳和執行過程中,其力度和范圍都會大打折扣。政府和高校在對這些政策的宣傳和執行時,并沒有真正深入到學生群體,例如政府為大學生創業貸款給予了非常豐厚的優惠措施,但是當詢問部分創業者的時候,這些創業者并不是很了解,有的甚至是在進行貸款時,才聽聞有這樣的優惠措施。
  4.3課程體系單一,師資力量匱乏
  目前大多數的高校并沒有完善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這種零散的、片段式的創業教育課程,無法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具有邏輯性的創業教育課程。目前來自高校從事創新創業的老師又有別于傳統課堂的老師,要求教師應當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和豐富創業管理的經驗,更要求其能夠創新教學手段和方式。經過簡單培訓便上崗的“創業導師”教學手段傳統單一,內容枯燥刻板。擁有創業管理經驗的成功創業者來進行授課,他們也未必能夠掌握專業的教學方法,并且由于商業上的忙碌,備課不足,未必能夠把這些實踐經驗升華為理論從而指導更多人的實踐活動,也不能夠把這種教學進行常態化。
  4.4課程內容單一,理論實踐脫節
  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涉及創新和創業兩類,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各方往往都會忽略對創新的培養,而放大了對創業的教育,導致創新的實踐遠少于創業的實踐。前者往往過于注重理論,流于形式,而過于理論的知識在實際的創新創業活動中的用途并不大,后者雖然在一定意義上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促進個體全面成長,但這些比賽、項目由于受到開展條件的限制,往往會陷入紙上談兵的局面,這也不難解釋為何在高校開展得如火如荼、屢屢獲獎的創業項目,即使在專家評審時頗受好評,但是在出了象牙塔之后,就很難再有其消息。
  4.5缺乏評估體系,產出質量不一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開展形式,決定了它的評價方式。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評估,目前還沒有統一或者是具有推廣性的方法,如若以第一課程為主來考察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果,便很容易陷入傳統教育中以成績為主的怪圈,普通的講座或者是培訓又只能以簡單的簽到次數或是一份簡單的商業策劃書了事,很難發揮切實的效用;若以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為主,必然要政府和高校投入相當的資源來扶持,但這很顯然不符合高校的實際情況,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都無力支付巨額的扶持資金,在資源投入不足的情況下,考慮創新創業實踐的實效性,未免不切實際。
  5優化我國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策略建議
  針對所分析的阻礙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可以從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評估體系等五個方面加以思考,以切實謀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的提升。
  5.1準確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定位
  要切實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就要從明確的教育理念開始。在新時期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不再僅僅是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更多的是要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和能力,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培養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就業、考研、考公成為了大多數畢業生的選擇,高校為了提升就業率,也就忽視了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為了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新時期的創新創業教育就必須秉承素質教育的理念,它是面向所有學生,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和能力的“大眾教育”。政府、高校和學生個體三方都要轉變原有不正確的認識,積極尋求素質教育、創業教育和職業教育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點,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實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2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
  將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納入到主流的教育體系,是維持其自身長遠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首先,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中,要注重大眾性,設立相關的必須課程和選修課程,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常態化。設立教育課程學分,開設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公共課程,從組織形式上引起教師和學生對此的重視。其次,要注重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分層。盡管每個大學生都應該接受創新創業教育,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大學生最終都會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因此高校應該在課程設置上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例如把課程分為初中高三級,其內涵依次提升,最高層次為創業實踐培訓,對創業確實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從中得到能力的升華。
  5.3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
  對于高校開展的各種創新創業競賽,我們不能讓他們流于形式,對于在比賽中獲獎、表現出有較好前景的,我們應該積極借助于實踐平臺,推動這些計劃的實施,將這些點子真正付諸實踐,至于能否生存下來,應該由市場來檢驗,而不是交給專家來打分。依托現有的創業園、孵化器等,為學生項目提供充足的實踐場地,引入實踐基地,為高校的大學生提供增加優惠的政策支持和更專業的技術指導,保障其后續的發展。大力加強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程的建設??梢酝ㄟ^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方式,以此來吸引企業與高校合作,承接高校的學生,為其提供良好的實踐基地,實現企業、高校、學生三方的共贏。   5.4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素質
  教師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落實者。首先,高??梢詮膬炔繉M足創新創業要求的教師選拔出來,鼓勵他們繼續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并將其轉化為教學資源傳授給學生。對外部來說,高??梢云刚埰髽I家、成功創業者來學校開展講座,或者是聘為兼職教師來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強化教師的培訓和考核,時也必須對教師團體進行動態管理,分階段考核,確保能進能出。創新教學方式,可以采用多學院聯合的方式,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5.5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體系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完善:首先是學習成果方面的評價體系,對于目前創新創業發展的一大困境就是創新創業教育的評估,不能簡單的根據分數來判斷,其考核的方式應該更加多元化、動態化和全面化。其次是教師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諸如學生效果反饋機制等等,教師的教學與學生能力的提升掛鉤,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并且可以從教學過程和創業指導能力連兩個維度,建立一套評價體系,學校還要對其過程進行監督,發現其中的問題并且及時給出建議。
  6結語
  現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社會潮流和風尚。大學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主體,在全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階段,一方面,要理性審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存在的諸多問題,突破制約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要樹立國際視野,選擇性地吸取世界一流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以“為我所用、補己之短”,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在理念、目標、文化、制度、資源、教學等方面的內涵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桂娟,李麗紅.高校創業教育實效性的評價與提升策略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6,(02):22-29.
  [2]韓峰.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效性研究[D].太原:中北大學,2016.
  [3]崔彬,張亞維.大學生創業教育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2014,(02):67-71.
  [4]張寶軍.“精準供給”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反思與應對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7(1):33-39.
  [5]曾驪,張中秋,劉燕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雙創”戰略需要協同發展[J].教育研究,2017(1):70-76.
  [6]劉雙雙.高校創業教育實效性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01):86-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31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