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引向深入,完善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對規范國有企業運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的相關內容進行闡述,分析了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希望對規范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行為提供借鑒。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
  隨著國企改制的不斷推進,優化財務風險管理機制有利于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財務問題作為關乎企業生存的關鍵要素,完善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策略對實現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國有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應當不斷優化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機制,這對提升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益至關重要。
  一、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的相關概述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類別。從企業財務風險能否被分散的角度進行分類,可以將企業的財務風險劃分為可分散的和不可分散的財務風險。根據企業運營過程中財務活動的不同階段,可以將企業的財務風險劃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和運營風險[1]。根據風險產生的原因,可以將企業的財務風險劃分為自然風險和人為風險。其中自然風險屬于一種不可預見的風險,一般表現為自然災害等意外事件。人為風險包括經濟、政治、行為和技術風險。根據企業風險的可控程度,可以將財務風險分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風險。從企業風險的性質對財務風險進行劃分,可以分為主觀風險和客觀風險。
 ?。ǘ┴攧诊L險內部控制的方法。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實踐中常見的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第一是建立企業內部的風險準備金制度,風險準備金主要是按年預提的方法,主要是用來應急企業運營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突發狀況。第二是強化企業內部的財務風險控制,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規避與預防一些可預測的風險,對既存的風險進行控制和轉移,通過制定科學的籌資計劃實現相關風險的合理沖抵。第三是合理控制籌資和投資風險,對相關的期限進行明確,合理控制企業應收賬款回籠的風險和企業運營過程中的負債規模,不斷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實現企業資金的合理配置。第四是建立完善的企業用戶信用評價機制,對客戶的清償能力進行合理評級,建立完善的企業收益分配機制,根據企業運營狀況建立短期和長期預警系統,保障企業現金流的通暢化,同時提升企業資本運營的整體能力。
  二、完善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策略的必要性
  國有企業的運營水平受產業政策、企業技術水平、產品市場環境、財務資金、營銷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最終都會影響企業的財務工作質量和財務管理水平。比如說產業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營收規模和應收賬款總量;企業營銷工作質量也間接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當企業的產品處于相對賣方市場時,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資金鏈相對寬松,相反企業產品滯銷時,資金回籠比較慢,企業資金鏈和流動資金就會吃緊;而新增的建設項目則會增加企業的資金投入,最終增加企業的財務費用。為此,企業必須站在企業運營的高度,充分研判面臨的財務風險,注重財務風險管控,及時完善、持續改進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的體制機制,確保企業財務風險始終處于安全可控的狀態。同時,財務資金管理工作是企業經營工作的核心,只有不斷完善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才能從根本上規避市場風險、政策風險、項目風險等等,提升國有企業經濟運行效率。
  三、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ㄒ唬┤狈τ行У闹卫斫Y構和合理的資金結構。部分國有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增加了國企出現財務風險的概率。國有企業資產在管理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權模糊,導致國企的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被個別政府官員控制的現象比較嚴重,這就使得國有企業運營過程中存在企業管理層合謀侵吞國有資產的行為,尤其存在所有者缺位的問題。此外,國有企業缺乏合理的資金配置,使得一些國有企業因缺乏有效的規劃出現大量舉債的現象,不利于提升國有企業的償付能力。這種負債經營的方式使得國企運營經常陷入困境,阻礙了國有企業的穩定發展。
 ?。ǘ┤狈茖W的投資項目規劃。國企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另一個引發財務風險的因素是缺乏科學的投資項目規劃,不利于解決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些國有企業在進行投資項目的選擇時,缺乏科學的項目評估,一些投資項目存在的風險得不到準確的預測,容易引發國有資產的損失,導致國有企業的效益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國企的一些管理層很少關注投資項目潛在的風險,使得實踐中存在盲目投資的行為,甚至違背了國有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律。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一些投資成本和預期收益不能得到及時的收回,給國有企業的內外部運營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容易引發國有資產的流失,不利于維持國有企業的持續經營,容易引發國有企業更深層次的財務風險[2]。
 ?。ㄈ┤狈σ幏兜呢攧展芾砉ぷ髁鞒獭R恍﹪衅髽I在運營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團隊,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國企改制后的運營模式。由于一些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主要是改制前的工作人員,人員流動十分少,使得一些老員工依舊沿襲過去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國有企業的財管人員,缺乏新形勢下的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和財務風險意識,使得財務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推進?,F階段,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缺乏專業的素養,使得社會主體在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專業的財務風險內控措施,經常因考慮問題不周全而出現遺漏細節的情形,給國有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財務管理流程不規范也給國有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四、完善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的策略
 ?。ㄒ唬┩晟茋衅髽I的治理結構和資金結構。隨著國企改制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國有企業應當優化企業的治理結構,不斷明確公司內部各職能部門的職責,貫徹落實好國有企業的資金管理工作,必要時可以建立專門的國有企業資金管理機構,充分發揮董事會和監事部門的作用,及時與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定期溝通。這對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規范企業經營者的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優化國有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和資金管理結構,應當重視監事部門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不斷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行為,推動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健全與完善。
  (二)建立標準化的投資項目風險控制體系。由于投資項目對企業發展而言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可期的收益,因此為了實現對國企財務風險的有效控制,應當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投資項目財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具體如下:第一,應當明確財務風險內控體系的各項原則,對投資項目主體進行全面認知,對其資金狀況和運營狀況進行合理評估。第二,企業負責人應當全面履行自身職責,做好投資項目財務管理的事前與事中控制工作,充分保障國企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國企提升經濟效益。同時加大對投資項目資金的全面監控力度,財務人員應當嚴格按照資金籌集的計劃合理使用資金,避免投資項目資金被濫用[3]。
 ?。ㄈ嫿ㄒ幏兜呢攧展芾砉ぷ髁鞒?。首先,應當合理設置會計崗位,規范會計管理工作行為,引導其堅持客觀性原則,做好會計管理工作。其次,應當設置一個專業化的內部審計部門,審計人員應當對企業內部人員的行為進行合法、合規的審查監督,確保企業內部工作人員遵守公司紀律,合理使用資金。再次,企業管理人員應當對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的流程設置有效的審批和監督環節,健全國有企業內部的民主監督機制,及時與員工溝通,建立必要的獎勵機制,激發國企員工的干勁。最后,對國企資金管理的各項環節的流程予以明確化,對預算、采購、付款、對外投資等環節的資金管理行為進行有效規制,嚴格遵循不同職務不相容的原則,防止企業人員出現違規行為。
  五、結語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的運營質量決定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質量。在國企改制的大背景下,完善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策略,對提升國企經濟收益、降低財務風險具有重要作用。還有利于引導國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促進國有企業資產、股權和人員三大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1]夏燕慧.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問題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4.
  [2]李金剛.國有企業財務風險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財務審計,2018 (1):133-134.
  [3]朱棟,李雪.國有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優化措施研究[J].財經界,2015 (11):2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7981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